月食來了 古代官方和民間會如何應對?
月食來了 古代官方和民間會如何應對?2018-03-03 19:49:49來源:北京日報作者:王洪波責任編輯:李煦字型大小:T|T【摘要】丁酉雞年最後一個滿月夜,天空中上演了一場萬眾矚目、被稱為「超級滿月+藍月亮+月全食紅月亮」的月全食大戲。
作者:王洪波
丁酉雞年最後一個滿月夜,天空中上演了一場萬眾矚目、被稱為「超級滿月+藍月亮+月全食紅月亮」的月全食大戲。
在科學昌明的現代,我們自然能夠以純粹審美、好奇的眼光來對待月食的發生,但是在古代,月食作為一種少見的天文現象,一旦發生很容易受到古人的關注。早在商代已有了月食記錄。已經發現的殷墟卜辭中記載了五次月食事件,具體發生年代尚有爭議,大致是在公元前1300至公元前1144年這一範圍內。《詩經》當中也有「彼月而食,則維其常。此日而食,於何不臧」的詩句,被確定為是一次月食在前、日食在後的日月連食,發生在公元前776年周幽王時期。
月食在古代具有政治層面的意蘊
到了漢代漢武帝時期,大儒董仲舒以儒家學說為基礎,對先秦諸子思想進行了系統整合,構建了一套「天人合一」「天人感應」學說。由此天降災異與帝王的「修政」「修德」聯繫起來,「奉天承運」成為帝王政治不可或缺的理論根據。太陽象徵著人主之君,即「日為陽精,人君之象」。這樣就把日食的發生與帝王失德相聯繫。與太陽相對的月亮,則有兩重含義:對於後宮來說,月亮是帝王后宮之主的代表。對於朝廷來說,月亮又是諸侯大臣的代表。
正因為有以上這種附會,月食在古代常被用作「大臣斗皇后」的有力武器。西漢漢哀帝即位後,祖母傅太后政治野心膨脹,不斷為自己、為父母、為親屬求名、求官、求利,朝野上下普遍不滿,紛紛上奏表示異議。傅太后盛怒之下,毫不客氣地予以整肅、貶謫了一批批大臣。待詔李尋勸誡皇帝:「月亮是后妃、大臣、諸侯的象徵。近來月亮多次發生變異,這是後宮干政亂朝、大臣不足依賴的緣故。陛下應另尋賢能,這樣才能使國家昌盛強大」。李尋所言正是在警示傅太后的權力過盛,希望皇帝能夠借天象來制衡其權力。
當然,大臣們內部之間爭鬥起來,「月食」這種武器用得更是得心應手。唐代大曆年間(766-779年)宰相元載專權,結黨營私,犯法妄為。御史大夫李棲筠耿直不阿,上書彈劾元載同黨嶺南節度使徐浩、京兆尹杜濟、吏部侍郎薛邕以及華原尉侯莫陳怤,唐代宗猶豫不決。適逢月食出現,李棲筠趁機將此歸因於徐浩等人「罔上行私」的行為上,要求代宗利用「月蝕修刑」的機會,對元載黨羽給予懲處,於是徐浩等人皆遭貶黜。
從國家大政角度看,月食以後,古人還要反思在刑罰方面是否有失偏頗。因為「日掌陽,月掌陰。陽為德,陰為刑」。董仲舒認為「執法不得其中,怨氣盛並濫及良善,則月蝕」。也就是說執法有失偏頗,怨氣過盛也會導致月食的發生。因此月食出現後往往有皇帝頒布特赦詔書,赦免囚徒、收拾和掩埋骸骨以及訟理冤屈。
※比特幣跳水難止 6星期內飛走一半市值
※你會講「普通話」 但這些故事你可能不知道
TAG:中國小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