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寄奴的卻月陣堪比諸葛亮的八陣圖,三千步兵殺三萬精銳騎兵!

劉寄奴的卻月陣堪比諸葛亮的八陣圖,三千步兵殺三萬精銳騎兵!

杜甫曾經為諸葛亮寫了首詩,前兩句如下: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這把諸葛亮的八陣圖,與他三分天下的蓋世功績划了個等號,由此可見,八陣圖的歷史地位。

《三國演義》斷言以亂石堆砌的八陣圖,能抵抗十萬大軍,言之太過,未免失實,但諸葛亮排兵布陣的能力,乃當世一絕。及至一百多年後,南朝劉宋開國皇帝劉寄奴,才用卻月陣向他發起了挑戰。

劉寄奴的軍事指揮能力非常牛逼,但俗話說得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諸葛亮能化腐朽為神奇,可數次北伐都敗在糧食上面。劉寄奴照樣遇到一大難題,即他所面對的,是騎兵。而且,此騎兵非彼騎兵,因為馬鐙這個創世紀的發明已經出現,騎兵的戰鬥力大大提升。

在冷兵器時代,國家之間爭鬥,尤其是打北方游牧民族時,很多武將都考慮過『以步制騎』,卻收效甚微。到最後,要麼以騎制騎,要麼以城攔騎。

但是劉寄奴不信邪,用步兵懟騎兵。更大跌眼鏡的是,他還是以少打多。

古代打仗,講究的是排兵布陣,劉寄奴深得此精髓,他的勢力在長江以南,這邊不適合養馬,騎兵這個兵種,只能眼饞。

不過,他的對手有啊!

怎麼辦?

公元409年,劉寄奴北伐南燕,燕軍9萬之眾,其中鐵騎萬餘。雙方交戰時,劉寄奴推出防禦能力極強的戰車,竟然頂住了燕軍鐵騎的衝擊。

這次對戰,使他積累了大量經驗,為著手完善卻月陣,提供了基礎保障。

按照《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一十八》記載:距水岸百餘步,呈弧形,兩頭抱河,形似新月,故而稱之為『卻月』。

看似簡單,可要排出此陣,卻不是一般的困難。

首先,要有視野寬闊的制水權,並強佔制高點;

其次,兵器方面,戰船控制水道;戰車抵禦敵人的一波衝擊;杖、弩、錘、槊等穿透力強的兵器;

最後,兵力。步兵是作戰主力;水軍為接應;騎兵用來追殺。

可以這麼說,想要卻月陣成型,得天時地利人和。

公元417年,劉寄奴率領軍隊,與北魏精騎決戰於黃河岸,試驗他的卻月陣。

戰爭一觸即發,劉寄奴派遣7百人和戰車百乘,強渡北岸嚴陣以待,隨後隨後2千士兵,攜帶大弩百張,上岸坐上戰車。

北魏的3萬精騎一路猛攻,但劉寄奴命人將千餘長槊折斷,用弩發射,一根斷槊,殺敵三四人。

古代打仗,少有死戰的軍隊,一旦折損過多,便是兵敗如山倒的局面。北魏『一時奔潰,死者相積』。

但是,卻月陣好似曇花一現,儘管有史料明確且詳盡的記載,可此役過後,再無人使用。

究其原因,在於對地形的要求太大,稍有失誤,便萬劫不復。縱使後來情境差不多,也沒人敢去賭了,畢竟只需側翼穿插或者後方突進,這支岸邊的軍隊,就是肉包子打狗。

而劉寄奴,他利用的是對方急於求戰的心理,屬於攻心,這已是上乘兵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剎那歷史 的精彩文章:

最有意思意思的官,上任帶頭買妾,離任時方知其用心良苦!
父親和丈夫誰更重要?兩千七百年前,丈母娘貢獻一個成語!

TAG:剎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