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快意笛劍自風流——蘇東坡和他的影子偶像

快意笛劍自風流——蘇東坡和他的影子偶像

文/文浩

眾所周知,陶淵明、李白、韓愈有一個共同的鐵杆粉絲,那就是蘇軾。

東坡視陶詩為珍寶,甚至到了捨不得讀的地步。蘇軾《東坡題跋·書淵明羲農去我久詩》云:「每體中不佳,輒取讀,不過一篇,唯恐讀盡後,無以自遣耳」;

對韓愈的人品文品,他給予了「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的極高評價,還將韓愈當作他超越時空的知己,為自己與韓愈同是魔羯座而沾沾自喜(蘇軾:《東坡志林·命分》云:「乃知退之磨蠍為身宮,而仆乃以磨蠍為命,平生多得謗譽,殆是同病也」);

對李白他更是心嚮往之,曾托偽李白寫了一首《李白謫仙詩》掛在牆上,眾人被唬得一愣一愣的,老頑童卻在一旁得意地偷笑。

不過,東坡雖然視這些大咖為偶像,但縱觀東坡一生,其所承的衣缽卻並不多。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東坡卻「身如不系之舟」(蘇軾《自題金山畫像》),雖有不與濁世同流合污的傲骨,卻無掛印歸田園的決絕。李白「天子呼來不上船」(杜甫《飲中八仙歌》),東坡對皇帝是「感恩之淚,欲漲溟波」(蘇軾《謝量移永州表》),有忠君報國的執著,而少放浪形骸的不羈。韓愈獨尊儒術而斥佛道,東坡則兼容並包,將儒釋道雜糅融合,少憤青之偏激,而多智者之圓通。

然而,有一個人,東坡雖未時時將其掛在口邊、尊為偶像,但在他的詩詞中,卻經常浮現出這個人飄逸的身影,以典故的形式,來言明自己內心的志趣與堅守。更重要的是,東坡本身的為人行事風格,與此人也多有相同之處。

梅花三弄的風流

先看東坡的一首《昭君怨》:

誰作桓伊三弄,驚破綠窗幽夢?新月與愁煙,滿江天。

欲去又還不去,明日落花飛絮。飛絮送行舟,水東流。

這是一首送別詞。那年江南的早春二月,朋友柳子玉就要遠行,與東坡依依惜別。笛聲悠悠,撥亂離人心緒;江楓漁火,愁煞如鉤新月。明日乘著一葉扁舟,就要浪跡天涯,縱有千般不舍,卻無法阻止江水滾滾東流。既然不能送君千里,那就讓縷縷飛絮代我伴君前行吧。

詞以黯然離愁起,以難捨卻釋懷終,有感傷,更有隨性;有深情,也有洒脫。這裡面的笛曲,就是著名的「梅花三弄」,作曲者是桓伊,即詞中的「桓伊三弄」。

桓伊是東晉名士,不僅因戰功在朝中擔任要職,而且還是當世樂者翹楚,尤工笛曲,被譽為「江左第一」。一天,桓伊乘車途徑建康(今江蘇南京)青溪,忽然被人攔住,稱青溪中泊著的一艘小船中,一個叫王徽之的人聽說他善於吹笛,想請他吹奏一曲。

王徽之的名字,桓伊素有耳聞,知道此君乃王羲之的第五子,才華橫溢,怪誕乖張,是個有趣率直之人,但官職比較低微。而那時桓伊已經身居高位,王徽之這種行為顯然很是唐突失禮。不過,桓伊並不介意,他默默下車,坐在河岸的胡床上,為船里的王徽之吹奏三調,笛聲婉轉,韻味深長。狂士王徽之聽得痴了,待回神過來,才知道桓伊早已飄然離去。

一曲長笛三弄,將一個率性而為的狂生,和一個聲名顯赫的名士,長久定格在中國文化的冊頁中,成為豁達大度、隨性隨心、不拘俗規的風雅基因,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書生文人。蘇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才高八斗,卻從不盛氣凌人;身負盛名,也不忘乎所以,持權柄時平和淡然,遭貶謫時隨遇而安,其溫潤誠摯性格的形成,恐怕也是有這個基因的功勞在內。

箏歌諫言

桓伊可以說是一個文武兼備的全才。風雅起來,他可以化作不食人間煙火的繆斯;而騎上戰馬,拿起長劍,他亦能變成一腔血勇的鐵血男兒,馳騁疆場,指揮萬馬千軍,挫勁敵、殺賊寇,築起鋼鐵長城。

那時,北方符堅的前秦,刀鋒所指,無不披靡。東晉將領袁瑾、朱輔叛降前秦,固守壽春(今安徽壽縣)。桓伊作為淮南太守,參與到壽春攻堅戰之中。前秦派大將王鑒、張蚝統領步兵、騎兵兩萬人救援,被桓伊聯合南頓太守桓石虔迎頭痛擊,敵將大敗潰退,壽春終被攻破,叛將也遭擒獲,桓伊因此晉陞為西中郎將、豫州刺史。後來,前秦皇帝符堅親率百萬大軍南侵東晉,在謝安的指揮下,桓伊又與謝玄、謝琰等人一起,以少勝多、力挫強敵,取得了淝水之戰的重大勝利,他也被封永修縣侯、右軍將軍。

淝水之戰後,謝安功高震主,而小人奸佞此時又瞅準時機,捕風捉影、挑撥離間,瘋狂地詆毀誣陷,晉孝武帝對他的猜忌日益加重。謝安感到危機四伏,知道這樣下去終究難免遭難,因此深感憂懼。

這時,桓伊出手了。

一次,孝武帝召桓伊飲宴,謝安等人在旁相陪。酒宴氣氛熱烈,孝武帝心情大好,知道桓伊吹笛「江左第一」,便請他吹奏一曲,桓伊領命。一曲過後,放下笛子,他對皇帝說,臣古箏的技藝雖然不及笛子,但也足以演奏並歌唱與之相配,請允許臣為陛下彈箏歌唱,並讓自己的奴僕吹笛伴奏。孝武帝欣然應允。於是奴僕吹笛,桓伊彈箏而歌,唱的卻是三國曹植所做的《怨歌行》:

「為君既不易,為臣良獨難。忠信事不顯,乃有見疑患。周旦佐文武,金滕功不刊,推心輔王政,二叔反流言。待罪居東國,泣涕常流連……」

說的是周公忠心耿耿輔佐文王武王以及周成王,卻遭到管、蔡二叔的詆毀,被周成王猜疑打壓,哀嘆為忠臣之難,道盡懷忠心之苦。曲調哀婉凄清,歌聲悲憤蒼涼,一曲終了,酒席間的歡愉和諧頓時無影無蹤,氣氛一下子凝重起來。

這歌曲無疑是不合時宜的,不僅掃了大家的興,更是讓皇帝沒了面子。但桓伊哪管這些,他就是要當眾揭一揭這些昏君佞臣卑劣陰毒的假面具,就是要驅一驅朝中那骯髒虛偽的濁流。不合時宜就不合時宜吧,如果時時事事都合了那些人的時宜,忠臣良將更無出頭之日,朗朗乾坤更無見日之時。也許,憑一人之力,無法改變什麼、扭轉什麼,但更重要的是態度問題,站出來、說出來,我桓伊即可問心無愧。

眾人都被桓伊的歌驚住了,一時鴉雀無聲。而旁邊的謝安已經淚流滿面。他禁不住起身越座,走到桓伊身旁,用手理順桓伊的長須,嘆道:此時此舉,可見閣下非同一般之人啊!而高高在上的孝武帝也因此有所觸動,面露愧色。

蘇軾的桓須

近七百年後,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謫到黃州,過起了一沒權、二沒錢、三沒朋友的「三無生活」,甚至連基本的生活保障都難以為繼。這一年臘月初二,陰雨過後,又有微雪飄落,處在人生低谷中的蘇軾,頓感生命的陰冷寒徹骨髓。就在這凄風苦雪的時刻,黃州知州徐君猷竟攜酒冒雪來訪,暢飲縱談,宛如老友。東坡又得知,徐君猷已向朝廷上書推薦自己,為他極力鼓與呼。於是,幾杯酒下肚,他胸中暖意頓生,不由得感慨,這骯髒的濁世之上,原來自己並非煢煢孑立,總有一些人,不因威權而聚散,不以浮名而取捨,始終在默默支持著他這個惶惶終日的犯官。心中難免萬分感慨,遂填《浣溪沙》三首,其中一首寫道:

雪裡餐氈例姓蘇。使君載酒為回車。天寒酒色轉頭無。

薦士已聞飛鶚表,報恩應不用蛇珠。醉中還許攬桓須。

風雪朔朔,蘇武餐氈能耐寒;美酒飄香,太守送炭來相探。天寒地凍,杯酒雖微心卻暖;古道熱腸,薦才之恩怎報還。醉眼矇矓,似見桓伊古箏彈;酒酣耳熱,猶聞怨詩保謝安。

自然而然,東坡將自己比做了遭受不白之冤的謝安,而將徐太守看作仗義執言的桓伊,感恩之心溢於言表。也許,正是因這種面對濁世從不絕望,置身黑暗永不放棄尋求光明的心態,才支撐著他一路從黃州走到惠州、儋州吧。

桓伊這種俠客般的拔刀相助,對蘇軾的內心肯定是影響至深的,不然,他不會在他的詩詞中反覆運用這個典故:

《陪歐陽公燕西湖》:「不辭歌詩勸公飲,坐無桓伊能撫箏。」

《次韻答邦直子由》其二:「瀟洒使君殊不俗,樽前容我攬須不。」

《游東西岩》:「慷慨桓野王,哀歌和清彈。挽須起流涕,始知使君賢。」

《次韻和劉貢甫登黃樓見寄並寄子由》:「不矜持漢節,猶許攬桓須。」

其實,謝安只是東坡在一個特定時刻的寫照,更多時候,桓伊才是他的平常本態。桓伊那種輕個人得失、重社稷禍福、仗義執言的士大夫情懷,雖歷七百年滄桑巨變,還是遺傳到了他骨子之中。

新黨當政時,他眼見新政諸多弊端使黎民遭罪,從來不去躲避那些得志小人的鋒芒,上書痛陳新法利害,被新黨當作舊黨的一面旗幟,遭到疾風暴雨般打擊;而當舊黨得勢,看到新法被不分良莠一刀切地廢除,他又挺身而出,為新法中那些有利國家百姓的好措施鳴不平,被舊黨當作叛徒打壓。

在常人看來,蘇軾既為新黨所惡,又為舊黨所不容,其政治表現簡直愚蠢至極。但他從未生出過一絲一毫的悔恨之感。他知道,自己既不忠於新黨,也不忠於舊黨,他只忠於自己的內心,忠於自己的良知,忠於對江山社稷的責任、黎民百姓的悲憫。他曾經拍著自己的肚皮問家人,此中所裝何物?有的說是文章,有的說是智慧,他皆不以為然,而聽到愛妾朝雲說「學士一肚皮不合時宜」時,他才捧腹大笑。不合時宜,是蘇軾的政治操守,不也正是桓伊的人格金線嗎?

兼濟天下何鬚髮達

在亂世或者險惡的仕途上,堅持直面向前,其實比貌似瀟洒的遁世歸隱需要更大的勇氣。魏晉為何多「竹林七賢」之類的狂狷名士,究其原因,恐怕是不堪忍受黑暗與污濁,而又無力扭轉糟糕的局面,只能悲觀地選擇遺世獨立吧。獨善其身固然值得尊重,然而,這個世界即使再令人絕望,終究需要有人站出來激濁揚清,不拋棄、不放棄,於絕望中尋找希望,否則,世界真就會永遠沉淪腐朽下去,直至毀滅。

桓伊無疑就是這樣的勇者。當時的東晉,外有五胡虎狼躍躍欲試,內有昏君佞臣當道,民變此起彼伏,可謂內憂外患,帝國大廈搖搖欲墜。桓伊面對這個破爛攤子,咬牙堅持做好自己該做的事。他治理豫州十年,施善政安撫百姓,很是為民稱讚。後來到了江州,理順荒政,救濟災民,又得到百姓的信賴。真是走到哪裡,功夫就下到哪裡,於這黑幕中擦出一抹難得的亮色。

東坡也一樣。雖然政敵的傾軋、小人的攻擊讓他一度生出「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蘇軾:《西江月》。的蕭索情緒,甚至想「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蘇軾:《前赤壁賦》。。但是,對自己的政治抱負和理想,他終究無法釋懷。面對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他不逃避、不妥協、不自暴自棄,堅信「暴雨過雲聊一塊,未妨明月卻當空」蘇軾:《慈湖夾阻風五首》。。在主政一方的時候,修堤浚湖、救災恤民、革新除弊、為民請命,杭州、密州、湖州、潁州,無不留下他勤政愛民的美談。而在被放逐的日子裡,他仍然不忘初心,更是以一種「不可救藥」的樂天派精神,繼續在困境中堅守著自己的本分和情懷:興辦學堂傳道授業,建水磨坊,推廣插秧工具秧馬,舍葯救民,甚至策劃修建了惠州東西二橋和廣州自來水工程,「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蘇軾:《自題金山畫像》。,真可謂窮也兼濟天下。

誠然,東坡從未將桓伊當作偶像,但桓伊所具有的儒家士大夫那種耿介之風、浩然之氣、濟世之情,卻如同潤物無聲的春雨,在不知不覺中滋養了他的精神家園。

也許,正因為有桓伊的笛劍共風流,才會有東坡的快哉。

摘自《回首蕭瑟處:探尋宋詞背後的歷史塵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首陽讀書 的精彩文章:

霍松林:我與于右任
蔣介石:有中國就有南開

TAG:首陽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