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女青年的出路
這兩天一位自稱三毛轉世的「文藝女青年」,寫了一款爆文向一夜情的導演喊話。一時間,文藝女青年這個詞再度成為了焦點。女文青再一次和「作」,「神經病」,「不切實際」,「戲太多」等形容詞聯繫起來。
似乎這一次還多了一個標籤:性生活混亂,無視世俗道德,想幹嘛幹嘛,愛咋地咋地。很多人還把老一代用身體寫作的衛彗、綿綿等作家拿出來說事,以佐證你看你們文青就是如此混亂。
然而,女文青真的是這樣嗎?
你才是文藝女青年,你們全家都是文藝女青年
很多年,我都在極力的想要脫掉女文青的帽子。但凡有人說我是文藝女青年,我都要板起面孔認真地回應,你才是文藝女青年,你們全家都是文藝女青年。
可是有一年在北京,我在某個清晨醒來,陽光溫柔,透過紗簾,忽然有了秋天的感覺,我心中喜悅,竟赤著腳在地板上轉了一個圈。
尤記得兒時的秋天,和閨蜜站在路口,聊的天昏地暗,沒有咖啡,也沒有沙發,就那麼站著一地落葉。
忽然,她會撩起長發,用一汪春水般的眼睛看著我,對我說,起風了。殘葉起舞,拍打我們的小腿。
想到此,我心中不覺感嘆。我想起自己一直抗拒說自己是文青,可到最後,兜兜轉轉,我還是那個站在路口,看風卷殘葉的長髮女孩,萬水千山走過,未曾改變。
世人都覺得文青無病呻吟,沒事瞎作,自尋煩惱,自我陶醉,這也是我一直不想承認自己是文藝女青年的原因。
有人甚至覺得文青是太閑鬧的。給她斷水斷電斷糧放鄉下就不治而愈。或者給她塞一個剛滿月的娃,日夜啼哭,拉屎撒尿,拍嗝餵奶的,每天但凡有點空,就想趕快打個盹,絕對文藝不起來了。
這些人完全是不懂文藝女青年。
文青去了鄉下,就算白日里,面朝黃土背朝天,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也一定要去那草垛上、河灘邊,仰望星空。一般農婦從蟬鳴蛙叫中分辨時節天氣,文青從這些聲音中聽到的是哀傷和慾望。
文青有了孩子,那一顆出塵的心一下子墜入凡間,瞬間被尿布奶瓶塞滿,巨大的變化讓她們的抑鬱氣質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普通的媽媽,會覺得孩子佔用了自己太多的時間,沒時間睡覺,沒時間賺錢,沒時間打扮,沒時間出去玩,於是她們的解決方案無非是具體的,可操作的,找人替代一下,出去溜一圈,看個電影就快樂大半天。
文藝女青年的重點在於內心的感受,而不是物理上的、時間上的消耗,也不僅僅是身體的勞累。她們會有被嬰兒吞噬,被生活消耗的感覺。
普通母親的朋友圈是這樣的:「娃又起來吃奶了,好睏,等斷奶了我一定要給自己放個大假,去巴黎血拚,去拉斯維加斯豪賭,哇啦啦」。
文藝女青年的朋友圈是這樣的:「看著懷中的寶寶一天天長大,媽媽在一天天的變老,不禁感慨,歲月如梭,白雲蒼狗,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親愛的孩子,我這樣匆匆的生下你,到底是對是錯?」
文青這種屬性,真和物質條件、知識水平、年齡層次沒有必然聯繫。有的是大字不識,但對於有點文化的男知識分子崇拜到五體投地的文盲姑娘,她們一樣具有文藝女青年的氣質。
也和入不入世,沒有必然聯繫。很多女孩一邊煲著靚湯,一邊寫下,火苗舔舐著鍋底,將我的愛恨煮成一鍋溫柔,許你一飲而盡,你能說她不是文藝女青年?
和職業也沒有關係,並不是所有從事文藝工作的都叫文藝女青年。比如美女林青霞,她現在開始寫書了,但比起穿著皮裙站在北京的風沙里唱著搖滾的張曼玉來說,她並不算是文藝女青年,她只是一個文學愛好者。
到底什麼是文藝女青年?
文藝女青年,首當其衝的特點是關注精神世界,多於關注物質世界。
有一年在廣州辦讀者見面會,提問環節,一個讀者說,她現在的工作挺好的,事業單位,收入不錯,工作幾年,也得心應手了;老公也挺好的,很愛她,很照顧她;身體狀況她沒說,但她看上去很健康,而且絕對屬於美女。多好啊,完美人生。
但是,她不快樂。她說她找不到人生的方向,看不到生命的意義,現在做的工作雖然看上去挺好,但不是她真正喜歡的。
這是我做諮詢遇到的最難回答的問題了,比失戀的問題還要難以回答。我禁不住嘆了口氣,文藝女青年的苦惱啊,我覺得你老公真是不容易。全場都笑了。
文藝女青年,極度地關注自己的內心。
風動?幡動?實乃心動。文藝女青年在愛情里至死不渝的忠誠,燃盡身體里每個細胞的癲狂,將對方逼到牆角的痴和狠,看上去是為了一個男人意亂情迷,不顧一切,實際上都是在填充自己那顆饑渴的心。
在人際關係里也是一樣,典型的文藝女青年林黛玉為什麼總是很受傷。她用了一個一萬倍數的放大鏡來觀察自己的心,一點點風吹草動,到了她這裡就變成了疾風驟雨。
她也會向外看。但她所有觀察的落腳點,都落回了自己,別人是怎麼對待自己的,怎麼看自己的,這些事情對自己有什麼影響等等。
文藝女青年,感性多於理性。
畢業季,大家都忙著找工作,要看戶口,待遇,發展。問到一個女孩想去哪所城市,她頭都不抬的說,得有海;問她想找什麼樣的工作,還是不抬頭,得有海。
這就是典型的文藝女青年。面對問題,用感覺,用情緒,用好惡,用心,而不是用思考,用分析,用邏輯。
寫完上面的文藝女青年的特徵,我們大抵就能明白,文藝女青年為什麼多煩惱了。
相對於物質追求,精神世界更難以達到。一個能從物質中享受快感的人,只要她的物質要求在自己的階層和能力範圍內,這種獲取是容易的。
有錢人幾十萬買一個愛馬仕的快感,和小保姆拿了工資去商場買一件心儀已久的上千元的羽絨服,並無不同。
而要精神的女人,註定了這是一條艱辛而遙不可及的路。
過分的關注自己,放大了痛苦,也忽略了與外界的聯繫。使自己至於一個四周環水的孤島上,島上卻是如火煉獄。
感性的處理問題,從心理感受來說,承擔了太多了壓力和刺激,將自己的心完全赤裸不設防的暴露在青天白日之下,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傷害。
另一方面,感性的處理問題,又會使問題的走向缺乏確定性,可控性,正確性。糟糕的結局又會反過來加劇不安的情緒。
所以,我們才那麼不願意被戴上文藝女青年的帽子,我們才會罵人,你是文青,你們全家都是文青。
怎麼辦?難道文藝女青年就一無是處,難道文藝女青年就註定要在糾結,痛苦,孤獨,迷茫中度過一生嗎?
當然不是。
世上無文青,風起給誰看?
如果全世界的姑娘都只為LV陶醉,那你的吉他還為誰調弦?如果女人們都一頭扎進了柴米油鹽,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那還哪裡來的詩和遠方?
如果所有的崇拜和仰慕都送給了商人和政治家,那些探索人類文明的藝術家、科學家、文學家,他們的荷爾蒙由誰來激發?
文藝女青年的出路
世界不能沒有你們,但世界希望你們過的更好。
首先,要有一個好的身體。
無論你有多麼超凡脫俗的精神追求,都必須建立在肉體的基礎上。
文藝女青年追求獨立與自由,不依附外界,不麻煩他人。張愛玲於75歲高齡,在洛杉磯的公寓里安靜離世。
有人認為她孤單寂寞,晚景凄涼。但其實,對於一個精神世界富足而獨立的人來說,在平和寧靜中獨自離開,又何嘗不是一種優雅。
但這份優雅的前提是,你到死之前,都要身體硬朗,頭腦清晰,具有完全的生活自理能力。
其次,必須會賺錢。
有一個段子。問,文藝女青總是過得很慘,為什麼?答曰「因為她們不愛錢……」甚至有人說「文藝女青年就是從來不會為了錢和人睡覺的女青年。」是的, 文藝女青年不會利用身體,情感,婚姻作為籌碼來換取物質的滿足。
但我們畢竟生活在一個現實的社會中。餓著肚子的蕭紅會在作家的聚會上不顧形象的狼吞虎咽,這實在有失文藝女青年的體面。
所幸現在所處的這個時代,女性大致上獲得與男性相同的工作機會和社會資源,只要你別動不動視金錢為糞土,也不要信奉十指不沾陽春水的仙女養成手冊,更不要把女性獨立喊過了頭,金屋藏嬌倒貼帥哥暖男。腳踏實地的,為自己謀求一個基本的物質保障,大抵還是可以做到的。
吃飽穿暖的日子,與詩和遠方,一點一點都不矛盾。相反,只有吃飽了肚子,才能優雅地坐著,與別人談論文學和理想。
放下自我,悲憫眾生。
當我們的眼睛總是盯著自己的時候,會覺得什麼都不順遂,處處都不得意,這是必然的,因為人生不如意,本來就十之八九。你時刻關注自己,不但會強化自己的不痛快,還會把其他人和事的負面陰影也投射到自己身上來。
但當你用慈悲的目光向外張望的時候,你看到他人的需求,他人的困難,他人的渴望,你會發現你並不是孤獨的;當你能給予別人幫助和能量的時候,你會體會到真正的自我。這個自我不是自怨自艾淫浸在痛苦中的自我,而是強大、樂觀、具有正能量的自我。
理性。
理性是一個人想要過好,必須具備的品格。感性的好處在於你容易得到快樂,但他的壞處在於你容易得到痛苦。生而為人,痛苦往往比快樂多。感性的人往往在須臾歡樂之後陷入漫長的黑夜。
理性也能讓你的生活,人生朝著一個可控的方向去發展。
文藝女青年有一個大問題就是隨心,隨性。聽著好像是自由爛漫的感覺。但想要自由,又何嘗自由。
蕭紅一個念頭離家出走,卻被關在小旅館裡不得進出。她整個的人生都處於一種意識流的狀態中,她所有的重大節點的選擇,都出於當時當下的情緒和感受,什麼時候離家,和誰睡覺,在哪裡生娃,要不要做手術。每一次她都想隨心所欲,但每一次她都在作繭自縛。最後年輕的她死在戰亂紛飛的醫院裡。
最後,最重要的,多多讀書,永遠學習。
我以前以為自己讀書太多,才讀的這麼多愁善感,傷春悲秋。
後來才明白,我活的不快樂,不是因為讀書太多,而是因為讀書太少。只有沉下心來更多的學習和閱讀,不斷擴大精神規模,不斷自我沉澱,才能不斷的通達,不斷的開朗,最終穿越知識的叢林,打破心智的局限,達到一個新的境界。
到那時,我們就從一個文藝女青年,走向了文化女青年。
比如楊絳先生:「我和誰都不爭,和誰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是藝術,我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 」
不文藝,無以成就文化;不文化,文藝只能漂泊凄楚。
薦讀
※什麼樣的異性最適合你?
※女方要求400萬全款買房,男方哭成狗:這次我挺女方!
TAG:周國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