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做兒童美術教育這幾年的思考
全文(3572個字)
預計閱讀時間:9分鐘
過去,兒童藝術教育的各種問題,在我們印象中非常模糊,現在是越來越堅定。
【一、理念的區別】
近年來,兒童美術培訓機構越來越多,兩種理念不斷的糅合和衝突。
一是,像過去理解的那樣,學一門技術,例如畫點國畫,畫點水粉畫,有模有樣。
二是,受到鳥居昭美的書,所引起的思考,美術要符合孩子的年齡規律就可以了,所以小孩子隨便塗塗畫畫即可,不必有太多的技巧,技法。
浩浩剛剛三歲,喜歡塗塗畫畫,打打殺殺,畫筆就好比他手裡的一把劍,在牆上,沙發上,桌子,柜子上到處留下痕迹。每留下一處痕迹,他的小眼睛告訴我,他感受到了神奇,他覺得自己可以創造出色彩。這或許就是在他意識中的第一次創造,這種感覺會讓孩子很興奮。
但是隨著認知的到來,他慢慢知道,哦,這些彩色原來是畫筆畫出來的。所以他的興趣是,畫筆到底可以畫出些什麼呢?
第一個想法,就是他喜歡的小汽車。點幾個點,畫幾條線。嗯,他感覺很像。沒有比他更會畫汽車的人了。他感到無比高興,於是就給汽車增加了閃電,激光,大炮那些充滿戰鬥情懷的元素,沒人看得懂,除了他。
這還不夠,他開始給他的小汽車,裝飾成怪獸的顏色。。。。
所以,我們發現,孩子的畫畫,是天然的內在驅動,是有自己的成長規律的。
【二、兒童學習美術應該側重什麼?】
前幾天碰到泰歌的媽媽,她說,我唯一沒「管」tiger的畫畫,結果發展的最好。其實並不是沒有管,只是一種選擇培養的方向,是開放自由有思考。
我們這幾年,將課程整體做了4輪升級。當然,不是技術上的特殊需求,從來沒有拿過一幅范畫,給低齡段的孩子。我們可不想在他們那麼天真的年紀,在藝術世界裡,得到的答案是一個確定的東西。
傳統的美術教學中,老師親自示範,孩子在後面跟著學習,然後老師再幫忙修改修改,一幅幅作品就完成了。這樣的結果固然好看,但是孩子無法領悟的了,因為有一個條件不具備,照著老師的示範,不停的重複。這對孩子來說,除了獲得家長的讚美之外,別無他求。
就像讀書,你首先是願意,再才能搞的好。但美術學習在這種基礎上,要升個級,他沒有標準答案,像也好,一樣也好,都不是目的地。要的是你自身攜帶某種創造力,你敢於肯定自己,敢於打破別人的規則,敢於創新。就像畢加索一樣,否定了達芬奇,獨創一派,這種創新是人類歷史上不存在過的。
很多專家或家長又說:創新不就是從臨摹中來的么?畢加索早期畫的多麼的寫實啊?有可能的話,應該問問畢加索,他改變意識的時候,要廢多少力?
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總是有兩種相反的聲音,一種是守住傳統,一種是我要創造一個從來沒有過的東西,這兩者的出發地點是相同的,一個向過去尋求答案,把過去不完美的東西,再做的完美點。不夠精緻的東西,做的再精緻一點。
另一個是向未來尋求答案,把未來可能會出現的事物,現在就設想出來。比如喬布斯的IPAD,比如智能手機等等。就像好萊塢的科幻電影,曾經覺得多麼遙遠,現在似乎都慢慢成為了現實。在這一點上,兒童美術就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了,其他任何學科無法替代。
小時候鄰居家都是木匠,整天使用手拉鋸,鎚子敲,鑿子鑽孔,做著桌椅板凳什麼的。孫子繼承兒子的,兒子繼承父親的,父親繼承爺爺的,幾代人在那個框框裡面轉,幾十里地都有名氣,小時候還有些羨慕。
後來長大後,發現世界變了,別人發明了電鋸,電鑽,要什麼工具有什麼工具,有工具的人都能夠施工了,我想這幾代人淘汰在即了。中國這些好傳統丟失的還少么?都是被淘汰的。所以,我們特別希望這些孩子,將來是發明電鋸,電鑽的人。而不僅僅是守著老傳統,當然傳統也是重要的物質文化遺產。
所以兒童美術實際上是什麼?是要讓孩子早早的明白,他們是要創造的是未來的東西。先從想法開始,想法如何呈現?用筆和紙來呈現。這樣想就對了。
【三、審美眼光如何培養?】
還有一些媽媽說的比較多的是:「學畫畫,是希望培養孩子的審美眼光。不希望孩子像我們一樣,不懂得審美。」
什麼是審美?通俗來講,就是覺得好看就是審美。這個可能都不太相信,那不是每個人都有?那裡那麼簡單?就拿吃飯做比較,每個人都吃飯,比如誰要會吃些?肯定就是那些整天,各式各樣東西吃的多的人。所以他們推薦的館子,一般味道都不會差。像食神蔡瀾,他談到的食物,感覺就比較高級,審美也是這樣。
畫畫是如何培養審美的?自己拿著畫筆對於形態,顏色,結構的推敲。長期保持對形態的高矮胖瘦,對顏色成百上千次的搭配,進行嘗試,慢慢就建立了自己的認識。
「要是構圖上面太頂著邊了,有點壓抑。這個衣服要是顏色相近一點,看得會更舒服一些,如果這個造型再圓潤一點,看起來更舒服等等。為什麼可以敢有這樣的看法?因為反覆試過了的,眼睛裡形成了條件反射。
我們到博物館裡面去看那些清朝,明朝,宋朝的罐子。那些東西耐看,哪裡造型上的曲線弧度大,哪裡曲線弧度小。要經過千百次的微調,最後得出一個結論,這個造型好看。過了幾百年看,依然很好看。不信一個新手去做一個罐子試試?即使會做了,保證自己過兩天就感覺很普通。
所以審美如何培養?多畫,多比較,多嘗試,多感受那些衝突和差別。那不是像吃個包子,填飽肚子那麼簡單。很多孩子都沒機會畫畫,絕大多數審美沒什麼高見,這個沒辦法的,天生不來。
【四、課程如何設計?】
聽到很多家長講,大部分地方還是老師講,孩子照著來,加上步驟分解圖。孩子畫的總是那麼回事,像是學到了畫畫的本領。這個也沒那麼簡單。
好的課程設計,實際上要課上課下,都能讓孩子學以致用。不能為了上課而上課,那樣相當於什麼都沒學到,白白浪費幾年想像力的黃金時光。
我曾經看到一個很「奇怪」的孩子,課堂上坐半個小時,就是不動筆。還好我及時進去發現了,跟他談心,最近有什麼有趣的事情?慢慢的看著孩子眉頭舒展開了,果然動起手來,畫的帶勁,根本不看旁邊人的。要是老師要求孩子跟著畫,估計要不了多久,這孩子會說:「媽媽,我不想學畫畫了,沒意思」
好的課程設計,要跟孩子自身的年齡,興趣,生活息息相關的。前幾天看到朋友圈,一個媽媽曬出來的照片,給孩子買的小汽車玩具幾百個,我感嘆真有錢之餘,同時也意識到,現在的家長對待孩子的興趣點,真是不遺餘力的支持啊。
所以課程一定要圍繞孩子來進行設計。很多課程都是只強調畫的效果,3歲孩子恨不得畫出哆啦A夢,5,6歲的孩子開始畫素描,家長還覺得倍有面子,但是他們 不知道孩子的苦,這個苦就像你強迫他去喜歡一個他不喜歡的人,體會一下。
我高二的時候,畫素描石膏頭像,手握著筆在紙上畫畫的時候,會噁心想吐,邊哭邊畫,但是意志告訴自己,必須畫,那太苦了。但是旁人會說,手拿著筆在紙上畫幾下,怎麼會辛苦?
這是非專業人士,永遠理解不了問題。孩子到了高中,3個小時就搞明白了的問題,提前非要搞懂,本來是搞不懂的,實在要搞懂,他就要狠吃苦,那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我覺得這個時候吃這個苦毫無意義。
當然高年齡段的孩子,還是要有些更專業性的東西,從小學一年級,就要有些審美法則的灌輸,但效果不是一次兩次能夠出現質變的。
我們國家兒童美術的現狀是這樣的,幼兒學簡筆畫或者過度的強調裝飾圖案,高中生畫素描,初中生沒時間學畫畫。兒童到青少年這中間的美術學習是斷的。年前有個家長從另外一個區,來到藝術魚,問我們初中了,想學動漫。
我說學動漫幹嘛?高考也不認可,他說孩子興趣。
我說高考不考這些東西,作為興趣,在文化課競爭如此激烈的初中,也是太奢侈了。不如直接走高考美術的路線得了,直接學習素描,速寫,色彩。這樣大家都節約點時間,萬一將來走美術高考路線,能用得上。結果家長也不太懂,覺得我胡說八道,最後估計又是哪位老師說得她滿意,她就把孩子送去了。
課程的設計,最重要是從3歲到18歲,這中間的美術學習如何形成積累。3歲的藝術知識,能夠在15歲的時候,還有作用,能夠在高考的時候加分,能夠作用到大學畢業之後,還在積極影響著,這是最關鍵的。課程設計要圍繞這個來進行。
【五、過往和期待】
幾年時間,我們從孩子身上獲得無數有價值的信息,每個時代,孩子的興趣和需求都在發生變化。過去我們用加法,現在我們要用減法。我們可以用一些方法論告訴他們,這個世界有很多美,大師的藝術作品有多麼了不起,那些偉大的藝術大師偉大在什麼地方?還需要他們去發現,也有大人所不知道的世界,等待他們去創造。
我們還可以這樣問他們,你覺得畢加索的畫好不好?好在哪裡?不好在哪裡?有個6歲孩子說:「我覺得他的這幅畫《格列尼卡》顏色太單調了,不是很喜歡。」我喜歡這個我不敢亂說的答案。
畢加索《格列尼卡》
說不出來,我們就是願意堅持,將兒童美術教育作為一個長期的事業。問道在先,我們能夠做到的是俯下身體,告訴更多孩子:藝術沒有對錯,沒有答案。2018我們一起前行。
(原創文章,轉載需註明出處!)
(長按二維碼或搜公眾號:藝術魚兒童美術)
TAG:藝術魚芳芳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