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揚州 二分無賴,煙花三月

揚州 二分無賴,煙花三月

聲音是唯一可以飛翔的愛

看到上面藍色小字雲輕聽了么?關注下吧!

一起來這裡找志同道合的小夥伴

GIF

文誦雲少白

主編寄語

雲輕聽新推出百城故事,希望大家喜歡。因為故事,不是史實,所以一聽之餘,僅供消遣。百城故事的空間是我們的百座歷史文化名城為線索。時間則不受限制。而內容,則發生在城裡城外的故事,傳說,神話,美食等等。故事播發時間或是一周數篇或是一周一篇請大家諒之。百城的名稱順序會在文後列出,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織文投稿。山海關外的所列的城市都可以投稿。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十里長街市井連,月明橋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揚州死,禪智山光好墓田"。李白在《送孟浩然之廣陵》和張詁在《縱游淮南》詩中都點名道姓直接以揚州入詩入題,讚美揚州繁華美麗。

揚州,古稱廣陵、江都、維揚,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有著「淮左名都,竹西佳處」之稱;又有著中國運河第一城的美譽。 安史之亂以後,揚州和成都成為全國最繁華的工商業城市,經濟地位超過了長安、洛陽。所以有"天下之盛,揚為首"的說法,成都物產富饒,所以當時諺語稱為"揚一益二"。

揚州美景盡在瘦西湖,瘦西湖在清代康乾時期已經形成基本格局,有"園林之盛,甲於天下"之譽。瘦西湖主要分為十四個大景點,包括五亭橋、二十四橋、荷花池、釣魚台等。

瘦西湖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城西北郊。"瘦西湖"之名最早見於文獻記載為清初吳綺《揚州鼓吹詞序》:"城北一水通平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乾隆元年(1736),錢塘(杭州)詩人汪沆慕名來到揚州,在飽覽了這裡的美景後,與家鄉的西湖作了比較,賦詩道:"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

揚州美食名氣最大的當是揚州炒飯。揚州炒飯又名揚州蛋炒飯,是江蘇揚州經典的漢族小吃。原流傳於當地民間,相傳隋朝越國公楊素愛吃碎金飯,即蛋炒飯。隋煬帝巡視江都(今揚州)時,隨之也將蛋炒飯傳入揚州。清嘉慶年間,揚州太守伊秉綬開始在蔥油蛋炒飯的基礎上,加入蝦仁、瘦肉丁、火腿等,逐漸演變成多品種的什錦蛋炒飯,其味道更加鮮美。後經歷代廚壇高手逐步創新,柔合進淮揚菜肴的"選料嚴謹,製作精細,加工講究,注重配色,原汁原味"的特色,終於發展成為淮揚風味有名的主食之一。揚州炒飯主料:秈米飯或是粳米飯、鮮雞蛋;揚州炒飯配料:水發海參、熟地方雞腿肉、中國火腿肉、水發乾貝、上漿湖蝦仁、水發花菇、凈鮮筍、青豌豆。

揚州炒飯不僅是揚州的一塊金字招牌,更是中華飲食的代表性主食之一。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海外100多個國家華人餐館都在供應揚州炒飯,揚州炒飯已經炒遍全球。

揚州城別名"月亮城",蘊含著豐富的月亮文化,不僅有詩、文、聯、書,而且還融入建築、地名和店名之中,產生了很多帶有"月"字的命名。

關於揚州城的詩句也是有很多:

徐 凝: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杜 牧: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張若虛: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賈似道:天下三分明月夜,揚州十里小紅樓等等。

《全唐詩》中張若虛的作品僅存二首,其一為《春江花月夜》,此乃千古絕唱,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壓倒全唐"之譽;清末學者王闓運謂之"孤篇橫絕,竟為大家",聞一多評價它"這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的確,全詩九段三十六句,四句一韻,結構嚴謹,字雕句琢,形式與內容完美結合,對個人生命經驗上升到宇宙意識的哲學思考,使這首詩無愧於"蓋全唐"的美譽。

這首詩的背後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故事始於唐中宗神龍二年,橫跨唐朝由盛及衰的半個世紀,穿越人、鬼、仙三界。話說詩人張若虛於上元節明月橋邊邂逅名門閨秀辛夷,一見鍾情。可還未等張若虛傾訴衷腸,卻被鬼卒錯拘而亡。張若虛成為閻羅殿上的"釘子戶",不肯投胎,堅決要見辛夷一面。

得道成仙的曹娥幫他遂了心愿,27歲的張若虛死而復生,與66歲的老婦辛夷在明月橋下相見,吟出千古絕唱《春江花月夜》。

古人認為如果把天下明月三分的話,揚州獨佔二分。原是用於形容揚州繁華昌盛的景象。今用以比喻當地的月色格外明朗。

清代吳偉業在 《壽座師李太虛先生》一詩中有句:「一斗濁醪還太白,二分明月屬揚州。」

在揚州有一個自號「二分明月女子」的才女,陳素素 。

陳素素生活於清初,工詩、善畫,能度曲。大概受到唐人徐凝詩句的影響,她給自己 起了一個極富詩意的號,叫「二分明月女子」。她的詩集,也題作《二分明月集》。陳素素是一個名妓,也是一個才女,她經歷過一段曲折坎坷的愛情故事。

那時,有一個萊陽書生薑仲子,愛上了陳素素。陳素素對姜仲子也有感情,姜仲子就把她領回了故里。不久,有個豪強看上了素素,將素素強行從姜家奪走,並帶回揚州。姜仲子失去了陳素素,為之寢食俱廢。他於是暗中修書,遣人潛往揚州,送給素素。信中大 意是,此生非素素不娶,希望素素能夠明白他的心思。陳素素見信,肝腸寸斷,立即咬斷 自己所戴的指環,請來者捎給姜仲子。指「環」的環和回「還」同音,素素以此表示自己必還之意。

仲子得信,感泣不已,將此事告訴他的朋友吳某,請吳某填詞詠嘆此事。吳某於是賦得《 醉春風》一闕,詞云:「玉甲傳芳信,金鏤和香褪。懸知掩淚訴東風,問問問。明月誰憐? 二分無賴,鎖人方寸。 情與長江並,夢向巫山近。好將環字證團圓,認認認。有結都開 ,留絲不斷,些些相印。」一時傳為韻事。

陳素素與姜仲子的故事結局如何,我查了一個下午的資料,終不所得,不禁悵然。時間如水,不可倒流,故人長絕,紅塵無跡。

「二分明月一聲簫,半屬揚州廿四橋」唯今只有在二十四橋上聽簫聲嗚咽,看明月千年!

讀一座城市,幾多輝煌,聽一段往事,幾多傳奇;

這裡是百城故事,我是雲少白,祝朋友們元宵節快樂!我們下城再見。

本期作者、主播:雲少白

一個用聲音飛翔的誦者。

掃二維碼添加關注

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蘋果機讀者識別上方二維碼即可為喜歡的文章攢賞,請留言作者或文章名字,感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輕聽 的精彩文章:

那一場等春天的煙火

TAG:雲輕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