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闖王打過來之前,崇禎完全能跑掉,聽到這樣1句話,他決定留下
天啟皇帝病死後,他弟弟朱由檢繼位,是為日後的崇禎皇帝。崇禎登基之初,還是個十七歲的毛頭小伙,擱在今天還是個懵懂少年,他卻必須承擔起治理國家的重任。他登基之時面臨的局面,可謂險惡至極。內有權閹魏忠賢一手遮天把持朝政,外有遼東皇太極的後金虎視眈眈,西北災荒連年變民風起,大明朝形勢山雨欲來,岌岌可危。這個少年天子稍有閃失,別說祖宗基業斷送的乾乾淨淨,連自己小命都難保。
萬幸的是,巨大的風險和壓力,彷彿神奇的催化劑,反而讓這個看似稚氣未脫的少年,一夜之間成熟起來。天下臣民都在替他捏著一把汗,他已經大刀闊斧地出手了。崇禎的第一刀,穩准狠地砍向了權奸魏忠賢。魏忠賢的倒台,使得這個少年天子的聲望一時如日中天,威信和能力得到臣民的一致讚譽。崇禎漂亮的三板斧,使得灰心喪氣的明朝人,頓時對未來充滿希望。
然而,崇禎面臨的形勢卻日趨惡化,他的幾個對手也實在太過強大。關外的皇太極比崇禎大十九歲,西北的李自成比崇禎大六歲,崇禎還是個治國用兵的門外漢,而皇太極和李自成,早已成為身經百戰智勇雙全的霸主。更何況明朝數百年積弊叢生,朝廷機器腐朽不堪,文臣武將中,忠心報國又德才兼備者,少之又少。崇禎空懷壯志,雖力圖振作,耗盡移山心力,十七年心血最終未能挽救明朝。
崇禎十七年三月,李自成的大軍身穿黑色衣甲,像鋪天蓋地的烏雲卷地而來,衝進了紫禁城。在極度落寞與痛苦中的崇禎皇帝,自盡而亡,成為大明王朝的陪葬品。李自成從崇禎十七年正月,從陝西誓師出兵,到當年三月十九打進紫禁城,中間有三個多月的時間。並且李自成進軍的路線和目的都十分明確,天下皆知他要進取京師,滅亡大明。
可崇禎明知敗局已定,有充足時間可以脫身而逃的情況下,硬是死守在紫禁城中,寸步不離,直至最後讓李自成包了餃子。就當時的實際情況來看,崇禎逃離京師,南下江南一帶,到明朝陪都南京重整河山,是最為明智的選擇。南京是明初的國都,物阜民豐,從未受北方戰火波及,況且有長江天險作為依託,完全可以作為明朝的復興基地。只要崇禎不死,明朝人心士氣不散,局面大有可為。
想當年西晉和北宋滅亡之時,殘餘皇族都選擇南下江南,在長江庇護下,重整旗鼓,建立東晉、南宋,並且都延續了一百多年時間統治。何況崇禎年富力強,當時才三十多歲,雖然才幹有限,但畢竟是正牌天子,在明朝擁有無與倫比的號召力與凝聚力。南下之後,可以就近依託東南財賦重地,和南方的明朝武裝,即使不能恢復中原,搞個南北朝,還是很有希望的。
只要崇禎在江南站穩腳跟,清軍與李自成,必將在北方展開龍爭虎鬥生死搏殺,崇禎可以坐山觀虎鬥,養精蓄銳靜觀待變,最後鹿死誰手,還真在兩可之間。可令人難以理解的是,崇禎偏偏選擇了死守紫禁城寸步不離,以身殉國。原因到底是什麼?之前網路上的段子手們,憑空捏造出一個什麼朱棣遺詔,說是祖宗遺訓天子守國門,所以崇禎不敢跑。這純屬子虛烏有。翻遍明朝史書,朱元璋朱棣或任何明朝皇帝,從未有過這種不靠譜的遺詔或遺訓。
真實的原因,讓人想不到。崇禎一點都不傻,他當時不僅認真考慮過南下問題,而且還召集大臣商討細節,是讓他自己南下,還是讓皇太子南下。有識之士都看出了這是一步好棋,紛紛表態支持。但關鍵時刻,有個人給崇禎講了一個故事,讓崇禎徹底改變主意,決定不跑了。《小腆紀年》記載,此人名叫光時亨,時任兵科給事中。此人書讀的不少,滿肚子學問。大家爭論是否南下時,他說了一句話:「將為唐肅宗靈武故事乎?」
唐朝安史之亂時,唐玄宗為了躲避兵鋒,逃出了長安。誰曾想虎落平陽被犬欺,逃難途中,朝中的反對勢力,竟然趁著唐玄宗狼狽不堪之際,擁立皇太子李亨在靈武稱帝,唐玄宗稀里糊塗就丟了飯碗,瞬間成了無人理睬的前任。崇禎聽聞此事,也不免產生憂懼之心。在他心中,自己的地位,與明朝江山同等重要。當時明朝朝廷人心惶惶四分五裂,重演此事並非沒有可能。一念之間,崇禎主意已定,決心留下來。沒想到這一舉動直接導致了明朝的覆滅。
※軍人出身的殺人犯,17天連殺16人,重傷4人,80000軍民圍追堵截!
※諸葛亮死後1400多年,一個武將違背諸葛亮的話,被崇禎處死
TAG:木木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