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又黃又彎的大香蕉,讓你想起了什麼?
最近,諾基亞在巴塞羅那MWC展會上發布了經典機型8810的復刻款。這款手機沒有全面屏,沒有前後雙攝,沒有全網通,沒有······但是依然引起了很多時尚人士的關注。管他有多少科技含量,拉開當年那個拉風的滑蓋,站在街上拍張照得有多少回頭率!是啊!再不濟也可以當個備用手機,25天待機呢!
GIF
諾基亞8810復刻版
所以,當你看到這根「大香蕉」的時候,是不是想到了曾經用過的諾基亞手機呢?我們今天就來講講諾基亞手機的興衰故事,以及談談創業企業的戰略選擇問題。
1
故事的第一幕,當時世界手機通訊的主角也是一個已經逝去的名字——美國的摩托羅拉(Motorola)。1973年,摩托羅拉推出DynaTAC,這就是真正的現代手機。是的你沒看錯,70年代美國人就開始用手機了。這就是我們當年熟知的第一代「大哥大」,一公斤重,充電一次通話時間半小時,市場價格接近4000美金。
摩托羅拉DynaTAC
也許是老大的地位太過壟斷、時間太長,在這個飛速發展的市場上,moto沒有選擇繼續參與蜂窩移動技術的行業競爭,而是選擇了另一條路線,從九十年代開始發展龐大而成本高昂的銥星計劃(發射77顆環繞地球的通信微信,讓世界每個角落都可以收到移動信號)。這就讓戰略選擇上押寶GSM網路的芬蘭公司諾基亞佔得了先機。到了後面,我們可以在手機通訊這個市場上反覆看到這種戰略路線選擇所帶來的興衰。
諾基亞自己的企業歷史,則可以追溯到1865年的造紙磨坊。直到上世紀六十年代末,這家公司還是一家集橡膠、電纜、林業、發電等業務於一體的混合公司。電子部門只是一個新成立的部門而已,但是他們卻抓住了移動通訊即將爆發的火山口,將所有的資源整合於第二代蜂窩通訊技術(GSM)及其標準的研發,而標誌就是諾基亞分別於1991年、1992年在遠離世界中心的芬蘭發布了世界上第一次2G網路的通話和第一款GSM手機。
第一款GSM手機
其實,今天我們復盤諾基亞的戰略走向和產品模式,可以看出這家公司是如何堅定地執行了其選擇。可以說,諾基亞是在盡一切可能,讓手機(或者說行動電話)更加方便使用。
總的戰略邏輯一直圍繞產品展開,比如因為手機必須方便攜帶,這樣就必須要有更多的基站,以減少通訊模塊的體積,手機本身變得小巧同時變得更加便宜;這樣就需要制訂GSM的行業標準、需要與運營商合作分擔基站成本。手機可以替代很多其他產品更加豐富消費體驗和消費功能,所以要擁有多媒體功能,這樣就需要擁有新的操作系統和開發語言,而新的塞班系統需要更加寬闊的產業戰略合作和內容服務,包括輸入法、瀏覽器、遊戲、彩屏、攝像頭、電子支付等等。諾基亞就這樣一步步穩健的建立起了GSM的戰略聯盟和產業鏈條。
誕生於1996年的諾基亞8110
而同時代的競爭對手,顯然還沒有醒悟到所有的產品都必須圍繞用戶的需求和消費體驗,moto還在繼續他更加笨重的銥星手機,愛立信則也在發射衛星、升級基站等後台設備。除了諾基亞,沒有人認真思考怎麼樣把終端設備——這一消費用戶真正拿在手裡的東西變得更加好用。從低端廉價機型到高端商務機型,諾基亞的產品線全面開花。
2
從1994年到2007年,1110、8110、9000、3210、N90、N95,款款經典,無論是銷量還是產品設計都堪稱傳奇。就在諾基亞得意於其市場地位鞏固無可撼動,堅定地覆蓋從低端到高端所有機型的非智能手機市場時,事情正在慢慢起變化。
諾基亞3210,該機是諾基亞最暢銷的手機產品之一
對於蘋果,諾基亞其實一開始是看不起的。2010年,IPhone已經推出第四代的時候,針對用手握住那經典的金屬邊造型就會出現類似屏蔽信號的問題,諾基亞其官方博客中諷刺該機的信號衰減問題。是不是聽起來很耳熟,就像當年moto、愛立信一意孤行要提高手機通話質量一樣,這次換成了諾基亞嘲笑後來者的信號質量。
第四代IPhone
按照諾基亞一以貫之的傳統和戰略,智能手機特別是iPhone 的崛起確實是無法理解。智能手機其實非常不便攜,初代機型比起諾基亞的低端機型簡直就是磚頭;需要用戶自己安裝軟體乃至輸入法,太不方便上手操作;甚至還有信號問題,簡直不可容忍。所以對於蘋果來說,當時喬布斯所做的,不過就是mp3加上了通話功能,連手機都算不上,離衝擊諾基亞的基本盤還遠著呢。但就是這樣一個貌似只是有個觸摸屏、有一堆奇奇怪怪軟體的應用商店、除了上網方便一無是處的產品模式,卻取得了消費者的喜愛。
諾基亞N95是諾基亞N-Series系列智能手機中第二款真正意義上的滑蓋手機
事情就沒有向諾基亞想的那樣發展下去,其實就在2010年他們嘲笑iPhone4的時候,面對智能手機的競爭,公司已經不得不進行了多次重組,並被迫開始調低銷售額和盈利預期,儘管當時他們還是市場佔有率第一。
3
從更深的層面來看,面對IPhone和安卓的挑戰,諾基亞的企業戰略開始亂了方寸。
看出原來傳統的塞班系統難以滿足智能手機的需要,2010年諾基亞集中了所有力量,寄希望於重新打造新的系統。但好死不死,公司董事會採取了內部競爭策略,由兩個團隊同時開發新塞班和全新的MeeGo系統。大企業病也在這種公司戰略轉型的時候暴露無遺。既然為塞班留了後路,兩個團隊為了競相獲得內部支持和上層關注,開始了漫長的內部鬥爭。
採用了MeeGo1.2 Harmattan操作系統的諾基亞N9
當然,這種反覆權衡、老是留後路的策略,也延長了戰略決策流程。例如高通公司的執行董事就抱怨,諾基亞需要花6到9個月的時間來評估某項手機晶元新技術的市場機會,等到那時機會早就流失了。其實哪怕當時選擇安卓作為系統的權宜之計,先將蘋果ios系統正在刮起來的風頭壓下去也可以,但公司管理層依然覺得谷歌的這個系統不夠完美。
面對不可控的前途和風險,諾基亞管理層最終把開發幾近完成的MeeGo項目叫停,2011年又宣布與微軟合作,全面採用Windows phone系統,作為諾基亞未來智能手機的平台。而Windows phone系統又受限於微軟這家大公司的拖延症,整整把諾基亞Lumia系列的上市時間推遲了九個月。隨後,雖然與微軟合作的這個系列比黑莓系列表現的要好,但從2011到2013年諾基亞蒙受了41億歐元虧損,就此Game over了。2013年9月3日,微軟宣布收購諾基亞的手機業務,整筆交易價值70億美元。
微軟宣布收購諾基亞手機業務前的最後一款諾基亞手機
【雨果說】
號稱發現了「新摩爾定律」的傑佛里·摩爾在其《公司進化論》一書中,提出了「品類成熟生命周期」的概念。這個概念其實從名字上就很好理解了,但他同時發現,這個生命周期隨著時代的發展,有越來越短的發展趨勢。
也許這就是moto可以用「大哥大」統領一個近二十年的「行動電話」生命周期,諾基亞有一個10幾年的「手機」周期,而對於蘋果公司來說,「智能手機」這個品類的跨時代產品IPhone不過到了第九年(IPhone6)就開始出現了銷售負增長並衰退的跡象。
所以對於新一代的創業者來說,公司戰略選擇宜快不宜遲、宜短不宜長,更需要一種結合環境發展即時調整公司和產品戰略的「實效性策略」。而不是一位拿著創業計劃書,一條路走到黑的堅持所謂「大戰略"。
當然,打著回憶牌的「大香蕉」可能還會引起一些關注,估計也會賣出去不少。只是,今天的諾基亞與當年那個遠在北歐、叱吒風雲的公司已經沒有任何關係了。
TAG:失敗回收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