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型機是不是艦載戰鬥機的主流和趨勢?讓數據告訴你真相

中型機是不是艦載戰鬥機的主流和趨勢?讓數據告訴你真相

最近,航空報一篇題為《艦載戰鬥機現狀與發展趨勢》的文章在網路引發激烈討論。這篇文章首次以中航工業科技人員的身份公開提出中型多用途艦載機是艦載戰鬥機的主流和未來趨勢。這被普遍理解為中航工業官方力挺沈飛「鶻鷹」上艦。

航空報的文章被解讀為力挺「鶻鷹」上艦。圖片來自於網路,出處見水印。

文章認為,中型多功能艦載戰鬥機是艦載戰鬥機的主流及趨勢。中型多功能艦載戰鬥機可以執行空戰、壓制/摧毀敵方防空、對地(海)攻擊等不同戰鬥任務,能夠比較顯著的改善航母編隊的戰場環境適應性,以及使用靈活性型,同時還能夠優化編成結構,簡化後勤保障。

中航工業一直在向外推銷「鶻鷹「。早先公布的「鶻鷹1.0」的最大起飛重量25噸。圖片來自於網路。

其實上,關於重型機(也就是成飛殲-20)上艦還是中型機(也就是沈飛「鶻鷹」)上艦的爭論由來已久。總體上看,官方和半官方專家的意見似乎是傾向於中型機。例如,2014年全國政協委員、海軍信息化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尹卓少將「兩會期間」在接受《航空報》採訪時談到,現在海軍航空兵發展已經進入快車道,但有些發展中的問題需要海軍方面與航空工業部門共同研究。他贊成我國應發展先進多用途中型艦載戰機,重型艦載機會影響航母攜帶的載機數量,而使用中型艦載機可以增加航母攜帶載機數量。他表示,航空平台單體的性能很重要,但是航母攜帶航空平台的數量也很重要。縱觀我國周邊環境,為確保海洋權益不受侵犯,我國至少要配備雙航母戰鬥群。雙航母戰鬥群的載機量約在80架以上,艦載戰鬥機的數量應在60架左右。以美國為例,美國的航母一般載機75架左右,戰機保持在50架上下。兩個航母戰鬥群大約擁有100架戰鬥機,出動率以80%計,足以保證對局部戰爭的空中優勢。

「鶻鷹」2.0版的機長增加,最大起飛重量提高到28噸,如果改艦載,或進一步增大。圖片來自於網路。

而「民間專家」的看法是更傾向於重型機上艦。而需要看到的是,網路上關於「中重」之爭,很大程度上是「成飛」和「沈飛」之爭,帶有更多的個人情緒。

此次《航空報》刊文提出中型艦載機是主流的看法之後,再次引發一些「民間專家」的抨擊。

一個頗為激進,但是聽上去似乎很有道理並被廣泛傳播的說法是,現役的主流艦載機都是重型機,說中型機是主流是「睜著眼說瞎話」。數據也很詳細:美國現役的F-18E/F戰鬥機空重14.55噸,最大起飛重量29.9噸。而作為參考對象的美國空軍F-15C戰鬥機,空重12.7噸,最大起飛重量也只有30噸,F-18E/F已經是妥妥的重型機。目前的F-35C則更是「典型的重型戰鬥機」,其空重超過15噸,最大起飛重量31.8噸,也超出F-15不少。由此判斷,艦載戰鬥機的主流似乎是重型機,而不是中型機。

民間專家認為,主流戰鬥機的代表F/A-18E/F和F-35C的最大起飛重量已經達到了重型機的標準。從這個表來看,似乎確實如此。製表:看空天。

聽上去中航工業專家的臉被打的啪啪響。

但是,看空天認為,不能如此簡單粗暴地劃分中型機與重型機。

需要指出的是,關於重型機和中型機,目前並無一個統一的最大起飛重量界限,重型與中型,實際上都是相對而言的。更重要的是,用半個世紀前早期第三代陸基戰鬥機的「重型」標準來衡量第四代艦載戰鬥機,是有欠妥當的。

這一點和驅逐艦與護衛艦有些類似。隨著時代進步和技術發展,驅逐艦和護衛艦的噸位都在提高。中國當年的051驅逐艦的噸位放到現在還比不上很多護衛艦。

波音公司當年提出的戰鬥機劃代標準中,F/A-18E/F已經被歸為「下一代了」,用初期型F-15的重量標準來衡量它,有欠妥當。圖片來自於網路。

戰鬥機的發展同理,相同尺寸下,戰鬥機起飛重量不斷提高。美國早期三代機F-15大約30噸的起飛重量,不能用來衡量三代半的F/A-18E/F,更不能用來衡量典型四代機F-35。四代機由於採用內置大型彈艙,由此帶來機身截面增大,內油增多,翼面積加大,因此相同尺寸下(機長、翼展),最大起飛重量必然有所增加,中型、重型的標準自然水漲船高。這樣的話,F-22A作為重型的大致標準顯然更為合適,其最大起飛重量大約38噸,相對於F-22來說,F-35則屬於中型。實際上,F-15的後期改進型的最大起飛重量已經將近37噸。這應該是重型戰鬥機的新標杆。

通過這個圖,誰大誰小,誰是重型機誰是中型機,大致可以看明白了。F-35C雖然起飛重量高達31.8噸,但是外形尺寸並不比F/A-18A大,他們距離F-22仍然有差距。圖片來自於網路。

其實這一點在第三代戰鬥機中已經有所顯現,三代機中的輕型機F-16的起飛重量,實際上已經達到上一代飛機中型的大致標準了,所以關於F-16,有人說是輕型,有人說中型。

除了起飛重量,是否屬於重型,還要看尺寸,下面列出幾種戰鬥機的機長、翼展和機高,顯而易見,雖然四代機中的中型飛機的最大起飛重量水漲船高,但是其外廓沒有太大變化卻反而有所減小。

再來看看這個表,較新型的重型機,例如F-15E,F-22A,其最大起飛重量已經達到37-38噸。製表:看空天

當然,對於這種中型機的劃分,可能會有不同聲音。如果我們拋去「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中型、重型之爭,具體到型號看看什麼是主流,什麼是趨勢,那麼沈飛的中型機算不算主流和趨勢就一目了然了。

從尺寸上看,F-35也應該華為中型標準。圖片來自於網路。

有鑒於我們談到的中型實際上就是特指「鶻鷹」,那麼就看看這種飛機。根據中航工業最近公布的數據,鶻鷹2.0最大起飛重量為28噸。考慮到這還只是陸基型,上艦的話必然要進行改動,包括加大機翼,增強機體、起落架結構,通常空機重量要超過陸基型號10%,最大起飛重量進一步增大到30噸左右是有可能的。

中航工業最新公布的鶻鷹戰鬥機的基本技戰術參數,其最大起飛重量接近F/A-18E/F等主流艦載戰鬥機的最大起飛重量。圖片來自於網路,版權見水印。

那麼這樣一來,結果已經很清晰了,它與美國的F-35、F/A-18E/F主流艦載戰鬥機的起飛重量是相當的。

另外,談論艦載機,不能光談機,不談艦,必須做好艦機匹配。說美國的F-35,F/A-18E/F航母是中型機,他們配的是10萬噸級的大甲板核動力航母,而法國的「陣風」M匹配的則是小得多的中型航母。中國未來發展方向雖然也是核動力航母,但能做多大還是個問號,至少前三艘都不會那麼大。中國的「鶻鷹」和國產航母,至少目前看從體量上也是合適的。

說到「鶻鷹」,還有一種觀點是,中國航空工業總體水平相對美國而言較差,同等飛機對抗美國同等飛機有劣勢,所以應該「搞田忌賽馬」,用重型的殲-20懟F-35才有優勢。而「鶻鷹」與殲-20相比,全面落後。

真的是這樣嗎?我們有機會再講。

重型機由於需要解決超音速巡航、超機動和隱身的氣動難題,在一些性能上難免會有損失。中型戰機的設計點少的多,在一些性能上不差,性價比更高。圖片來自於網路。

微信號:看空天

微信ID: kankongtian

感謝您對看空天的支持!

歡迎朋友圈轉發,商業轉載需經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空天 的精彩文章:

「重型獵鷹」完勝「胖五」,絕不僅僅因為它運載能力強

TAG:看空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