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道理我都懂,但我就是做不到?

道理我都懂,但我就是做不到?

成長,從來都不能停止

from 榮閣君

-1-

前幾天,當我發完文章後,便立即忙著向熟人諮詢意見,希望能夠得到相應反饋以期後續改進。大多數人都是給予鼓勵而對文章的內容不置可否,但是一個舍友卻很誠實地問我:

「你說的道理我都懂,可我就是做不到,聽得再多又有什麼意思?」

我突然有些懵,不知道怎麼回答,雖然我並不認為自己是所謂道理的傳播者,但細細一想,覺得貌似有些道理,似乎還真是找不到反駁他的理由。

不由想起前一段時間,也剛好看見原來的同學發了一條票圈:

道理看了很多,可還是不知道人這一輩子到底該怎麼過?

兩相比較,覺得其實是同一個問題。

的確,我們生活的時代和社會從來不缺乏所謂的道理,從小到大,一直都在接受著父母和老師的道德教化、互聯網上的各種雞湯和成功學更是多的數不勝數、任何人一張口都可以說出一大堆道理,都可以化身為「人生的導師」。

但為什麼,道理的接受者往往不會按照道德教化者的願望來發展,就比如不是父母告訴我們要好好學習我們就能好好學習,不是成功學告訴我們要如何成功我們就真的能成為一個成功者,也不是看幾句雞湯就能治癒內心的創傷……

其實,所謂的道理或許從來都沒被我們真正的所接受。

-2-

因為在今天的信息社會,道理往往來的太過於廉價,而廉價易得的東西常容易被人所忽視,不被人珍惜。

就像一個小故事說的一樣:

牛草放到地上,牛往往不會吃完就會把草踩在腳下;

而如果放到高一點的地方,需要牛踮起腳、費一點力氣才能吃到。

它卻能夠懂得珍惜,把草全部吃完。

草是同樣的草,前後的品質並沒有改變,但是卻因為位置和方式的不同而帶來差異。同樣地,「道理」也是如此,你親身經歷挫折所得出來的道理感悟跟你從別人口中聽來的道理完全是兩個概念。

舉例來說:

「四六級成績對於大學生就業很重要」

這是一個價值判斷,我們姑且不論它是否一定正確,暫且將它作為一個「道理」。

相信絕大多數的人在聽到這個「道理」時,並不會立馬就意識到四六級成績的重要,進而採取一系列的步驟去提高自己的四六級成績,更多的應該是將其當作一條普通的信息,攝入大腦,然後快速遺忘。

也就是在今天,聽朋友談起他的一個表哥,本來可以進一家薪酬更高、離家更近、發展前景更為廣闊的公司,但是卻因為面試時六級成績太低而慘遭面試官拒絕,最後不得不背井離鄉、去另一家各方面都比不過這家的小公司。

他表哥說:

「如果早知道,我就一定好好考六級了」。

我相信,這是他表哥的肺腑之言,如果再給他一次機會,他一定會拚命地去刷六級。可是六級成績重要之類的話他之前肯定也是聽到過的,但他那個時候卻不以為然。

根本原因是他並沒有親身體會到「做這件事的好處」和「不做這件事的壞處」,從而使他一直停留在「不做也不會有多壞,做了也不會有多好」的狀態之中.

如果他能夠預先體驗到六級的成績可以幫助他順利找到一份好工作而無須奔波,即做這件事所帶來的好處,或者說正因為六級的成績不好而使他錯過了一家夢寐以求的工作機會,即不做這件事所帶來的壞處時,那麼他一定會把道理記在心間,時時勤勤懇懇地去把道理付諸於實踐。

-3-

總的來說,我們聽了很多道理,卻還是做不到的原因在於我們對於道理背後的「利害體驗不足」。

聽到一個道理,我們只是在理性層面上接受了一個判斷,但是這個判斷也只是「信息」一般的存在,並沒有內化為你價值觀的一部分。

它可能會帶來共鳴,但不會帶來深刻的情感體驗,而「知道」或者「共鳴」並不會成為我們行動的動力,只有深刻的情感體驗才會,而無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方面。

沒有深刻的情感體驗作為支撐的價值判斷只是一條蒼白無力的「信息」。

乍一看,人們會覺得它說的好正確,如

「堅持的人生才能夠獲得成功」

剛一聽到,我們都會覺得它說的好對,但是時間越長,重複的頻率越高,它慢慢地就變成了一句正確的廢話,因為我們並沒有實實在在地體會到堅持給你人生帶來的好處,同時我們也慢慢地被這樣的話麻木了,對這種話逐漸地產生了一種免疫和排斥。

或許當你如上文中的「表哥」一般經歷了那種「不按道理去做」所導致的後果,親自感受到那種痛苦感受時,你便能適時的將抽象的道理具象化為某種切身的感受,指導你這次行動的價值判斷也將重新得到審視,或是強化,或是反思以加以改變,最終慢慢地融入你的價值觀念,成為你下一次行動的依據。

就如一個學生努力學習了一段時間,感受到了成績提升老師誇獎、同學讚美的喜悅時,他在進行下一次選擇時,往往會依據以往的情緒體驗,選擇繼續努力學習。

《道德經》中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不笑不足以為道。

同樣的一句話,說給不同的人聽,所取得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而現實生活中的大多數人,應該都是處在「中士」的水平,對於那些「道理」,並不會完全忘記,也不會一直記得,只是偶爾想起,偶爾又會忘記,好像存在,又好像不存在。

因而,即使聽到再多的道理,但卻並不從內心深處去接受,又怎麼能夠談做得到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榮閣 的精彩文章:

TAG:榮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