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多參悟古人的經典作品——清華美院教授點評草書作品

多參悟古人的經典作品——清華美院教授點評草書作品

特別提示:千年蘭亭號作品點評推出以來,受到廣大讀者的特別關愛。應讀者要求,我們定於每周一、三、五定期推送作品點評欄目,希望得到大家一如繼往的關注。謝謝!

特約評改人:錢玉清(中國書協書法培訓中心教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特聘教授)

多參悟古人的經典作品——清華美院教授點評草書作品

高慶國 草書中堂 規格136cm×70cm

釋文: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高慶國作品評語:該作用筆沉著,點畫乾淨,方勁厚實,意態可掬,墨色枯潤濃淡,層次分明,說明作者已有較好的創作意識。

存在問題主要有:

一、用筆的起、收、行缺乏應有的提按頓挫,線條平鋪直敘,顯得簡單獃滯;

二、作品藝術感染力不夠,大草作品即使不能做到呼風雨、挾雷電、撼人心魄,也應追求抒性情、致廣大,涵蘊精神;

三、行列之間上下左右的揖讓、觀照缺少更科學的思考,作品顯得「松」、「空」、「散」。第一行「幽」緊收,第二行幾乎在同一位置的「鳴」字也緊收,導致「鳴」字兩邊留白太多。第二行「帶」、「來」豎筆的方向在同一角度,缺乏美感。

望作者多參悟古人草書作品中的經典範例,加大對空間布白的訓練,同時,建議多臨習揣摩王羲之《十七帖》,強化對用筆使轉提按的理解。

多參悟古人的經典作品——清華美院教授點評草書作品

張炳衛 草書橫幅 規格70cm×136cm

釋文: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張炳衛作品評語:此作無明顯的師承脈系,似乎明人的筆調多一些,再摻雜章草意蘊,筆致鋒利峭拔,骨立清剛,爽爽然自有風味。

但由於過分追求硬朗,用筆側鋒太多,以至線條扁平,筋骨外露。姜夔在《續書譜》中說:「不欲多露鋒芒,露則意不持重。」此作用筆不夠含蓄亦是其弊。

此外,「境」、「喧」、「有」及款字草法不規範;

從作品的完整性來說最好有名款,但該作有足夠的空間而未落名款,不知何故?

建議作者紮實訓練中鋒用筆,學會紙上調鋒,聚毫髮力,特別是對篆籀筆法的熟練運用,可在懷素《自敘帖》等法帖中尋找信息,使線條更有厚度和力度。

多參悟古人的經典作品——清華美院教授點評草書作品

錢玉清示範作品 規格136cm×70c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