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發生視角的社會學:讀埃利亞斯《文明的進程》

發生視角的社會學:讀埃利亞斯《文明的進程》

發生視角的社會學

——讀埃利亞斯《文明的進程》

埃利亞斯是一位長壽的思想家(1897-1990),兒時的他卻體弱多病,因此,雖然他家境很好,卻並沒有很早就接受學校教育,而是按照當地的風俗,請了家教。唯一不同的是,風俗習慣中一般都是請女教師,而教埃利亞斯時間最長的家教是個男老師。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小埃利亞斯的性格養成軌跡,多了幾分堅毅和韌性。

埃利亞斯的出生地原屬德國,後來歸了波蘭。但影響埃利亞斯思想走向的人物和思想,基本上是普魯士的,諸如康德、歌德、席勒等等。起初埃利亞斯主修的專業是醫學,據說這是他父親的願望,父親希望他學醫。而從他後來的經歷來看,他的興趣更多的集中在哲學領域。儘管如此,醫學和哲學在他之後的社會理論中,都有很多或隱或顯的體現,特別是當時還更多的屬於醫學領域的心理學。《文明的進程》一書中的分析框架,能見出很濃的心理學分析的特點。

要理解文明這個觀念,其實埃利亞斯的這部《文明的進程》所獲得的境遇的變化,其本身就是個很好的範本。這部著作之所以四十餘年默默無聞,跟埃利亞斯在這部書中採用的分析問題的方式是密切相關的。在本質主義的思維方式大行其道的時候,埃利亞斯這種很難被歸類到本質主義陣營的思路,自然很容易被視作是思想的還不夠徹底,仍然停留在一個相對複雜,多元的層面上。無論是他分析吃喝還是拉撒,都將個人和社會這類計算單位並列而沒有哪一個是佔據主導或支配地位,而是看做彼此相互纏繞著的複雜系統。

到了最近,非本質主義,後現代主義,多元思路的盛行,這本書受到熱捧,進而被奉為經典,同樣是因為他的思路的複雜性。文明的演進過程是一個漫長而複雜的系統程序,沒有確定的源頭,也沒有一定的方向。就好像,羅馬滅亡的原因一樣,回過頭來去審視的時候,能找出來重要程度不分伯仲的很多原因。

文明在什麼程度上規制著人們的行為,又在什麼程度上塑造著人們的行為,行為的變形又是怎樣回過頭來影響文明進展的。這是個複雜的系統運作過程。

埃利亞斯的經歷用曲折起伏來形容可能都太平常了。即便用韋伯在《以學術為業》中形容的做學術的艱難形態來看,埃利亞斯的學術之路也讓然是艱難而坎坷的。這坎坷一方面來自於他的觀點與當時通行觀點的矛盾,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方面是他堅持著自己的觀點。這種對自己理論的確信,讓他在老師那裡沒辦法獲得更多的學術支持,因而,人過中年都依然是默默無聞。即便是為早已成名的曼海姆做助手,即使是可以在咖啡廳跟法蘭克福學派的阿多諾等人談笑風生,依然籍籍無名。

但學術,畢竟不是什麼進身之階,它需要有人為了自己的想法去堅守,而不是隨大流去追星追熱。哪怕這樣做會產生需要心理疏導的壓力。也不改變。所以,埃利亞斯的成名,他的理論為學界所重,有其必然。

埃利亞斯認為文明是一個複雜的涵蓋極廣泛的概念,大到道德小到行為習慣,處處可以被歸在文明和不文明之中,如果非要給埃利亞斯的文明概念概括一個定義的話,我想,可以說,文明是一種評價體系,它通過評判一個行為是文明還是不文明,來范導和規訓人們的行為。這樣一來,關於文明,更根本的問題就有了新的視角,我們不光要去觀察和解釋為什麼是否文明的評價標準是如此這般存在的,還需要,甚至是更需要通過評價標準的變化來審視作為整體的文明。

比如對肉食的看法上,中國是個農業國,軸心時代以降,在精耕細作上一直領先。肉類的食用就成了是否富足的標誌。比如《孟子》里對理想社會的描述中就提到了多大歲數吃的上肉,以作為社會良好的標誌。同樣是軸心時代,希臘地區因為半島的地形和地中海周邊的地緣和政治形勢,並非精耕細作,而是以商業和殖民的辦法來應對人口的增加。這個時候,食品種類就對文明與否的評價似乎作用要小很多,在古希臘的典籍中,用吃肉不吃肉,吃肉多少來評價社會好壞,就鮮有提及。

從縱向的變化來看,秦漢時期,中國式採取分餐制的,不但是餐具分開,而且餐桌也是分開的。那時候合餐是被視作不文明的表現,後來隨著民族間的戰爭與融合,逐漸接受了合餐制,近來又出現了分餐制的情況,不過,是分開餐具,不分餐桌。比如火鍋,就出現了分餐式的火鍋。宣傳的說法是,這樣更衛生因而更文明。再比如從前,我們覺得別人的吃法是野蠻的,我們自己是文明的。後來我們覺得搞個蠟燭,放點紅酒,吃一塊烤肉,是高級的很文明的很的。從孤例去窺探背後的運作機理有可能極富洞見,也有可能失於偏頗。但眾多類似的具體分析帶來的是一種相對清晰的趨勢,在更宏大的視角告訴我們一些被我們忽視的或者由於習慣而熟視因而熟視無睹的曾經發生的和正在發生的事情。

埃利亞斯的《文明的進程》(下卷),著重要處理的是這樣一組問題:個體如此這般的行為是怎樣被塑造出來的。人為什麼會以這樣的方式來做事,人們對自我的期許是如何被製造出來的?

首先這樣一組有關個體的問題是與社會結構的形成和變遷不可分的。人,畢竟是群居動物,人在群居的過程中,迫於在群體中生存的群體和他者所給予的壓力,不得不形成一套自我約束機制。盡量正常的著裝而不是公共場所裸奔,盡量憋著不在眾人面前放屁一類的行為,都可以被視作一種自我約束。

其次是交往模式的塑造,韋伯視國家為壟斷了合法使用暴力的權力,從而宣稱對一定區域內擁有權力的機構。埃利亞斯接著講,國家是如何壟斷,又怎樣延續並且操作這樣的壟斷。這種壟斷的形成對於個體,帶來的就是更多的使用其他手段,比如道德比如法律等來實現人際溝通。

再就是對人的自我認同的塑造,或許迫於他者的壓力,群體的壓力,人會約束自己不去做一些事情,比如不去裸奔,但最終,這樣的行為會充分內化,行為人會覺得自己的這種自我約束是為了實現那個理想中的自我,也就是說,他認為他那樣自我約束是一種自願,甚至相對於缺乏自我約束的人來說更為自由,更為文明。也就是說,那個理想中的自我形象,也是在這樣的人與社會的複雜纏繞中建構起來,並發揮作用的。

文明這個課題過於的龐大,以至於很有可能兩個同樣研究文明問題的人,根本研究的就是兩個問題。埃利亞斯的文明觀應該是廣義的那種,無所不包,無所不涉。社會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每一個過程都包含著個體行為的身影,個體的自我認同也是不斷變化的,這種變化也同樣總是包含著社會對其塑造和規訓的影子。這樣的互動和影響是複雜的,歷史,就是在這樣的複雜互動中走成了今天這個樣子,並且還將繼續在複雜互動中走下去,走成一個我們無法預測的樣子。文明,沒有完成,它只是在路上。正因如此,一種擁有歷史眼光,從過程角度來審視的社會學,就尤為重要,並將更加重要。

兵叔的

觀念烏托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兵叔的觀念烏托邦 的精彩文章:

TAG:兵叔的觀念烏托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