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中國人究竟懂不懂書法藝術,我們每個人難道不該捫心自問?

中國人究竟懂不懂書法藝術,我們每個人難道不該捫心自問?

中國人懂書法藝術嗎?這實在是個偽問題。地球人都知道書法源自中國,書法是中國人的創造。但是,如果我們換一角度來看,這一問未見得沒有道理。

我就見到不少國人面對書法作品,特別是遭遇放浪形骸、恣意無忌的作品,先是逐字辨認,一旦認不下去,便態度混沌,手足無措,連連自嘲「不懂書法,不懂書法」。相反,有些「大字不識一個」的外國人卻不這樣。中國書法常常可以調動他們愉悅的情感而少有困惑。這事有些怪,何以如此?其實,原因就在於中國人「認字」,老外不「認字」。欣賞作為藝術的書法,必有一個從常態的認知方式到特定的審美觀照方式的轉換。而我們一些打小兒便知道橫豎撇捺的中國人,卻沒能建構一個關於美的知覺感應模式。以致在我們面對書法藝術時,第一反應自然就是「認知」,即辨認每一個字,每一句話,生生把一種審美活動變成了較低級的「認字」行為。

如此一來,老外的不「識字」倒成了優勢,通常他們會避開「識字」的關隘,直接把書法的線,以及線的變化、節奏,甚至線條運動的情感作為對象進行審美。當然,由於感知經驗的不同,老外對書法可能比我們更有另類的審美闡釋,也可能還兼有點獵奇心理。這沒關係,關鍵是他們大腦皮層的優勢興奮中心一下便轉移到了對美的關注。這才是最重要的。起碼他們欣賞書法的門徑是找對了。麻煩的倒是我們中國人,「識文斷字」的優勢凝固成了我們功利性的心理期待,並將這種心理期待變作阻隔審美的「繭」。我們不能破繭而出,就不可能羽化出一雙審美的眼睛。而以這種乏味的目光乜眼看去,書法,滋味寡淡,不過幾根乾巴巴的線條而已。其結果顯而易見,我們雖距書法藝術的物理距離最近,但距書法藝術的心理距離可能卻很遠,「識文斷字」的能力,不會幫助我們比老外得到更多的審美愉悅。

中國書法的特別之處在於它重疊著兩種不同的本體性意義。從實用的意義上說,書法是識別的符號,如商業門頭的書法等,它首先要滿足「認知」的功能,然後才談得上審美;從藝術的意義上說,書法則是審美的對象。當然,所謂兩個本體性的意義不過是有著彼此兩面的一枚硬幣,但其不同的側重點仍是明了的。我們知道,一切傳統藝術的「元問題」都是審美,而不是認知。將審美作為本體的書法藝術當然也是如此。而堅持以純然功利的眼光審視書法則無異於對書法的暴力侵犯。當然,書法的書寫內容不是不重要,但嚴格講,那已經不屬於書法之「法」的審美範疇,它的美感來自另外的意義空間。如抄錄一首唐詩即屬於文學的意義空間。不錯,「法」當然會藉助「文」抒發情感,或者互相詮釋,但兩者的本質是完全不同的。

從審美心理學那裡我們知道,人的知覺有普通知覺和審美知覺的區別,前者具有鮮明的功利性,就像我們面對書法時的「認知」行為,這種知覺判斷並無情感涌動其中。而審美知覺則要複雜,它不但積澱著人作為審美主體所必須具備的文化修養,還伴隨著強烈的感情色彩。所以,如果我們面對書法僅留滯在普通知覺的層面上,就無法激活作為審美心理中更高層面的審美情感與審美想像,我們將永遠與書法的美學意義難達默契,我們面對書法與面對小學生的識字課本就永遠沒有本質的區別。

中國人究竟懂不懂書法藝術,我們每個人難道不該捫心自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品評 的精彩文章:

我們書法人整天都在研究《蘭亭序》,可是它的書法風格到底是什麼

TAG:書畫品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