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陰陽五行,四書五經到國學的理解

從陰陽五行,四書五經到國學的理解

記得在過年的時候,自己寫了一個影評。

本來寫完就是一個思考的記錄,但是沒料到閱讀量一下子翻了10倍。有很多人問我,我對電影裡面的陰陽五學怎麼看。我一直沒回復,今天整理些內容出來。

首先在華夏國學內容中有這這樣的描述,天地萬物都是有五行的,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基本物質組成的,相生相剋,相互平衡相互制約,而在周易入門中,八卦與五行的關係是密不可分,息息相關的。

這就引出一個問題,陰陽五學是科學嗎?

陰陽五行和科學的關係

這個問題要由科學工作者來回答最好了,剛好在一席裡面青島的一個科學家張雙南,是天文學家,天體物理學家。平時所做的事情是研究黑洞,還有宇宙的演化,他前段時間分享了一個主題是《什麼是科學》。

他的觀點很犀利很直接:

把天人合一、陰陽五行當成科學,看到這個,我在朋友圈裡寫:我的內心是崩潰的,崩潰的,崩潰的。

為什麼是奔潰的,他給出了解釋:

陰陽五行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子。陰陽是什麼,陰陽是說任何事物都有正反兩個方面。五行是什麼,金木水火土五個元素,認為宇宙間任何事情的運行,都是由這五行的相生相剋所影響的。因此它可以解釋任何東西,但實際上又不能幫你理解任何東西,因為它不能夠做出任何定量化的東西,它不能夠進行任何的實證。

我們在今天所看到的現代科學,教科書裡面沒有任何一個規律是通過陰陽五行揭示出來的,也沒有任何一個規律和陰陽五行哪怕有任何的關係。

那它的出現有沒有進步?有進步。在陰陽五行天人合一之前,解釋自然現象都是用神靈,用鬼怪,用巫術,陰陽五行是希望用自然的現象,用樸素的唯物主義來解釋。所以和以前的裝神弄鬼相比,它是一個重大的進步。

所以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裡面是不是缺少科學的元素。一直到今天,我們仍然在用杞人憂天來嘲笑那些不切實際、異想天開的人。我們如此嘲笑這些人,我們就不會刨根問底。我們的文化,我們的科學怎麼能夠發展?

我們再來看一個更重要的事情。我們常常說中國古代的四大科技發明:

指南針、造紙術、火藥等等,這個大家都知道。這些事跟科學有關係嗎?

它們都是技術。

我們掌握了這個技巧,但是我們的祖先從來沒有問,為什麼指南針會這樣,為什麼紙可以這麼造出來,為什麼會有這個,為什麼會有那個。我們的祖先沒有追問背後的道理,來追尋背後的規律。我們只滿足於這些技術能夠給我們帶來實用的功能,到此為止。

陰陽五行的解釋就到這裡,是易經裡面的,我們經常聽到國學,國學是不是就是四書五經。

四書五經的簡單學習

四書五經是四書和五經的合稱,是中國儒家經典的書籍。

四書指的是《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

五經指的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簡稱為「詩、書、禮、易、春秋」,在之前,還有一本《樂經》,合稱「詩、書、禮、樂、易、春秋」,這六本書也被稱做「六經」,其中的《樂經》後來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經。

而我們經常說的國學五經其實是:

國學五經:《易經》、《論語》、《道德經》、《六祖壇經》、《黃帝內經》

將《四書五經》不加選擇的全盤端出並且作為小學生的課程來學是不妥當的。

《四書五經》中除了部分精華外,對於諸如「三綱五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封建的東西,是那些美化特權等級、歧視體力勞動、宣揚愚忠、愚孝的論述。它是中國封建社會統治、奴役人民的思想工具;是落後、腐朽應該批判、封存的東西。它所宣傳的思想,與我們今天追求民主、平等、進步的思想有很大衝突,這些東西對於現代人來說,不僅無益,反而有害。

四書五經的發展

四書五經受到重視是明清時候的事情。網友給梳理了一下:

1、先秦史子學----諸子百家在爭鳴。

2、秦朝法學----法家思想占統治地位。

3、兩漢經學----古文經和今文經占統治地位。

4、魏晉時期-----玄學占統治地位,佛學的影響也很大。

5、隋唐時期---佛學占統治地位。道教和儒家思想曾經和佛學抗衡。

6、宋明----理學,陸王心學和程朱理學抗衡。

7、明清時期----程朱理學占統治地位。後期受到經世致用學派的衝擊。

明清時期考試命題從四書五經里命題,而且必須寫成八股文體。

看了下規則,八股文實在太難了,非常死板。

八股文就是指文章的八個部分,文體有固定格式:由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八部分組成,題目一律出自四書五經中的原文。

當然後來是廢棄了。

然後我們再來說說國學,什麼是國學,他是否和宗教有關。

國學與佛學和道學的關係

以下的內容來自兩岸三地中華國學高峰論壇上的一個發言:

所謂國學,是指產生和發展於中華大地的,歷時上下五千年而不衰,走向信息時代而彌新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國學是一個龐大的文化體系和文化系統,若以門 類分,應包括中國醫學、戲劇、書畫、星相、數術等等;若以學科分,應分為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版本學等;若以思想分,應包 括先秦諸子、儒、釋、道三家等。以先秦諸子、儒、釋、道為支撐架構起來的中國傳統文化,也包括各兄弟民族創造的宗教和文化,這些應當統稱為國學。

但是,從大陸地區來說,由於多年來人們對宗教的誤解和偏見,只承認國學中有先秦諸子和儒家,不太願意承認國學中包括著佛學和道學,在對外宣傳國學時,往 往只重視建立單一的孔子學院,不重視佛學和道學的對外宣傳,顯得勢單力薄,心不從心,影響了國學走向世界的質量和步伐,也缺少世界各國人民的認同感。應當 加以改變。

從世界文明發展史來說,宗教是文化的源頭,宗教是文化的支撐和民族的精髓,離開了宗教的文化是不穩定不連續不可持續的文化, 離開了宗教的民族也是缺泛凝聚力和向心力、難以統一的民族。著名思想家梁漱溟先生說:「人類文化都是以宗教開端;且每依宗教為中心。人群秩序及政治,導源 於宗教,人的思想知識以至各種學術,亦無不導源於宗教。」「我們知道,非有較高文化不能形成一大民族;而此一大民族之統一,卻每都有賴一個大宗教。」並指 出:「為了維持社會,發展文化,尤其少不了宗教。」

所以,中國的國學離開了佛教學和道教學,便不能成為一個偉大完整的文化,也不能夠凝聚一個偉大的民族之統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楊建榮的學習筆記 的精彩文章:

關於自動化平台的動態菜單設計(二)

TAG:楊建榮的學習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