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全國人大代表甘華田:醫生非執業地點救治他人應是見義勇為

全國人大代表甘華田:醫生非執業地點救治他人應是見義勇為

/strip/quality/80/ignore-error/1|imageslim" />

封面新聞記者 李寰 熊浩然 北京攝影報道

在醫院以外的公共場所,有患者突發疾病,醫生參與救治,如因為醫生判斷失誤或者救治失敗,患者一旦告上法庭,醫生很有可能會因為《執業醫師法》規定的「執業地點」和「執業範圍」的限制而惹上官司。

今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甘華田帶來了一份建議,即建議修改《執業醫師法》,將「在緊急情況下對他人實施醫療救護,不屬於超越執業地點、執業類別、執業範圍執業」列入《執業醫師法》第三款,作為該條第一款內容的例外性規則。以鼓勵醫生見義勇為助人為樂,彰顯醫生救死扶傷的職業精神。

【A 建議】

非婦產科醫生的苦惱

飛機上遇到產婦臨盆「救還是不救」?

作為消化內科醫生,甘華田說,他曾經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有一次出差,在一趟高鐵上,一名乘客突發腹痛,還出現嘔吐,嘔血等癥狀。甘華田立即上前為其診治。發現乘客是因為大量飲酒後,出現劇烈嘔吐,導致賁門撕裂傷而出現上消化道出血,經過簡單的處理,並與最近醫院的消化內科取得聯繫,乘客在最近的火車站點下車後,直接送到當地醫院消化內科救治,為乘客贏得了救治的時間。但是,不是所有類似「偶遇」都如此皆大歡喜。

一次,甘華田的一位同事在出差途中遇到一名產婦臨盆,這位同事不是婦產科醫生,不敢貿然上前救助,擔心專業能力不夠而出現意外情況。

甘華田認為,實際上,讓這位同事望而止步的,還有一個深層次原因:根據《執業醫師法》規定,當醫師的從業地點發生變動時,應依法及時向註冊部門提出變更執業地點的申請,經批准後方可在新的從業地點繼續執業。而在火車,飛機上等公共場所遇到患者突發病情,由於現行《執業醫師法》的限制,使不少醫生望而卻步。甘華田的這位同事最終沒有參與產婦的救治,事後他心理很矛盾,甚至有些愧疚。

建議修改《執業醫師法》

非執業地點救人出現意外不擔責

甘華田說,比如一名產婦即將臨盆,即使作為一名分非婦產科的醫生,但他比普通民眾有更專業的醫學知識,醫生參與救治的成功率會比普通民眾會高很多。雖然現有法律體系對於醫務工作者緊急情況施救行為不會做出否定性評價,但從名正言順角度,建議修改《執業醫師法》,應該明確醫務工作者在緊急情況下救治他人,屬於見義勇為行為,一旦出現意外,依法不需承擔法律責任,並且還應當予以表彰和獎勵,以彰顯鼓勵和保護見義勇、救死扶傷的法律價值追求。

【B 審議報告】

解決看病難看病貴

關鍵就要實現分級診療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提高醫療服務質量,下大力氣解決群眾看病就醫難題。」

甘華田說,看到政府對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的問題有如此大的決心,作為醫生感到十分振奮。

「要解決這個難題,關鍵就要實現分級診療。」甘華田說,而分級診療的核心在於「強基層」,只有基層醫院的醫生有足夠的醫療水平,患者才願意到基層醫院就診。由於目前分級診療還不完善,所以造成了大家一窩蜂地湧向大醫院就診,導致大醫院一號難求,而基層醫院門庭落雀。

甘華田表示,有人說,大病到大醫院看,小病到小醫院看,就能夠實現分級診療。但事實上,作為沒有醫學背景的普通民眾,根本無法判斷自己的病情是大還是小,所以這時候,就需要大力發展家庭醫生,讓家庭醫生成為老百姓的「健康守護神」。一個人生病了,由家庭醫生來判斷應該做什麼樣的處理,是否應該轉到大醫院做進一步的診治。實際上,「強基層」和「分級診療」是相輔相成,無法割裂的關係。

基層醫生如何培養?

重點培養臨床醫療診治水平

如何提高基層醫生的診療水平?甘華田建議,通過人才強基層戰略,加強對基層醫生的培養力度,實行分級培養。與培養大醫院的醫生不同,對於基層的醫生,應該重臨床實踐,重點培養提高他們的臨床醫療診治水平。並且,學制不宜太長。另外,還要提高基層醫務人員的待遇,並解決好他們的後顧之憂,真正解決基層醫院留不住人的問題。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國家加強對基層的投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男子慘遭啞巴割喉,妻子剛生小孩十多天
自貢國際恐龍燈會分會場——第二屆中國?榮縣大佛文化燈會2月9日亮燈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