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玩,是孩子成長的必要品!

玩,是孩子成長的必要品!

前天乘地鐵,見一掛紅領巾的男孩與媽媽一起回家。媽媽給孩子講故事,很起勁,但孩子似乎有些心不在焉。媽媽有些不高興,估計地鐵擁擠,就忍住沒有發作。

快到小區門口,男孩變得興奮了。抬頭問媽媽:「能不能先讓我玩20分鐘?」

「不行!」媽媽很果斷回答。

「為什麼不行?」

「這有什麼好玩的!浪費時間!」

「就是很好玩的!」

「先把作業做完!」

「那我先玩二十分鐘,不是一樣嗎?」

「不一樣!」

「哦...」男孩有些委屈情緒。

進小區我走在母子前面,刷卡進門。男孩見門開,迅速跑過來。我笑笑頂著門,等他到,可男孩滋溜一下進門了,根本沒有給後面緊跟而來的媽媽把門的意思。我笑問他,怎麼不給你媽把門呀?男孩有些不好意思,一溜煙地跑了。估計先玩去了。母親進門,上氣不接下氣的,沖我苦笑直搖頭。

我不知道這男孩要玩什麼,但我可以猜測的是一定很吸引他!男孩「千方百計」地想先玩,其迫切的心情溢於言表。這種「強烈」的情緒感染了我,幾乎要激起我的好奇,同時也讓我對男孩有了非常肯定的評價。

一、玩,是孩子成長的必需品

在大多數家長的眼中,孩子是貪玩的,而且大部分家長對孩子的貪玩都很有意見和想法。在許多家長們看來,孩子玩耍是一種浪費時間的行為,也是一種「缺乏控制力」「不學好」的不良習慣與表現,對孩子的玩耍大多持否定態度。

其實,玩耍是孩子的必需品,也是孩子成長的重要動力源。孩子由小到大,是身心的快速成長過程。這個過程是說話、動作和表情不斷訓練的過程。而玩耍是孩子最好的自我訓練方式。育兒個案中,常見父母從小不允許孩子玩耍的例子,這些孩子與同齡人比較,常常會表現出發展遲緩、智商情商發展不全面不平衡的特徵。

從成效看,孩子玩耍是一種非常高效的學習活動。特別是有目的地玩耍是最難得的教育過程。孩子玩耍不僅鍛煉四肢,增強運動的協調性,而且還是增長知識,增進社會交流能力,提升情商,獲取成長動力,是實現全面發展的過程。孩子尤其是年紀越小的孩子,玩耍對孩子的成長意義越大。在一些休閑的公共場合,經常可見成群結隊的孩子在追逐在打鬧,大聲地笑,大聲地叫,大聲地哭,大聲地吵,甚至打架,全身心地投入,玩了一種花樣又一種花樣。常見幾個小腦袋一會兒湊在一起商量遊戲規則,一會兒四散開來玩遊戲,不斷地變換著玩耍的花樣。捉迷藏玩了一遍一遍又一遍,不是躲在桌子底下,就是躲在窗帘布後面,並不在意會不會被找到,而在意被找到時候的那種歡樂。孩子們經常一身土一身泥,滿頭大汗,不也樂乎!對這種忘情的玩耍,許多大人總覺得好幼稚好不可思議,有些父母很是惱怒,甚至要打孩子或懲罰孩子。但這是孩子成長的一種自我鍛煉。如果你想體會一下自己孩子的成長曆程,可以將孩子不同年齡階段的各種玩耍記錄下來,進行比較,你會大吃一驚的。孩子就是在各種各樣的玩耍中長大的。

二、玩,需要不斷設計與提升

允許孩子玩耍是前提,但重要的還要幫助孩子們玩耍好。這是父母的責任。不同的玩耍具有不同的教育意義。一把椅子,小不點一會兒爬上去,一會兒爬下來,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大人總覺得孩子們發瘋了,爬上爬下都那麼好玩嗎?!一些家長不耐煩,直接將孩子從地上抱上椅子,可孩子還不幹,爬下來非得自己爬上去。孩子的這股勁是哪裡來的?他(她)在鍛煉自己什麼呢?其實作為家長的你,如果能蹲下來從孩子的高度去看那個椅子,就會發現這是一個需要「征服」的一個高度。孩子通過爬上爬下,不僅有利於熟練,而且還是樹立「長大」的信心。難怪父母直接抱上椅子,孩子會不樂意的呢!

孩子不斷成長,玩耍的花樣不斷變化。注意觀察會發現,孩子在某個階段會特別著迷某種玩耍,但一段時間之後,孩子似乎就將它忘了。即便是一樣的玩具再給他(她),似乎已經激發不出當年的那個興趣。玩耍的內容與方式是孩子學習的重要方面。因此父母要不斷地幫助孩子玩耍,同樣玩耍要指導孩子玩出不同的水準來,並且引導孩子從低到高,這樣孩子會發展得更好!

那麼父母應從哪幾個方面來不斷設計與提高玩耍水平呢?

一是從難度上考慮,在孩子玩得比較熟練的時候,要及時地給孩子增加一些難度,促使孩子能推陳出新,玩出新花樣來。

二是廣度上考慮,要不斷地幫助孩子找到適合其年齡階段的不同玩具和玩法。搭積木、開車、玩槍、玩坦克、玩五子棋、玩跳跳棋、玩撲克等等,儘可能地豐富孩子對不同玩具和花樣的接觸面,讓孩子儘可能多地受到各種各樣的「教育」。除了各種玩具外,戶外的各種東西也是孩子的「玩具」,關鍵是父母要及時發現適合孩子的玩法,讓孩子在活動中接受各種各樣的「教育」。

三是從接觸面上考慮,主要是讓他(她)儘可能地接觸各種各樣的人。大人、老人、小孩、男孩、女孩等等,儘可能地擴大他(她)接觸面,鼓勵與各種各樣的人玩耍。當然這需要對方樂意才行。

三、玩,需要正確指導

玩耍中的孩子,經常又哭又笑又鬧的。這很正常。如果不是這樣,那就不正常了。孩子哭鬧常常會引來爸爸媽媽的干預。其實這種干預對孩子的教育意義也是非常大的。

家長的干預要正確,並且要有成效。大人不能輕易干預,但一旦出手干預,必須干預出一個「好」結果出來。正確的干預是要引導孩子玩耍得更有自信、更加開心、更加和諧,而不能是逃避或護犢子。孩子正用雙眼看著你呢。如果你干預失敗,特別是對其他孩子的干預,如果失敗,孩子會很失望的。因此干預一定要想出好辦法,並且用孩子們認為合理的方式去進行。經常見幾個孩子搶一個玩具互不相讓。當自己的孩子又哭又鬧的時候,做父母的一定要找到一種「公平」「別的孩子能接受的」方式來干預。譬如定規則或玩法,最好是有一種新玩法,讓幾個孩子能夠一起玩。譬如搶籃球,就可以動員孩子們一起玩。

總之,父母對孩子的玩耍要支持、要設計與提升,要引導,才能更好地促進孩子的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才是教出來的 的精彩文章:

TAG:天才是教出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