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年閱讀書單

2018年閱讀書單

1 月

今年北京冬天有點冷

好久沒有更新了…

之前一段時間總想著寫點什麼,

但總擔心自己寫不好,

覺著這個內容不夠吸引人,

那個話題自己了解不深刻。

於是,

一拖啊拖,就什麼都沒有產出了。

後來想想,

開訂閱號的最初目的,

就是自己平日喜歡瞎寫點東西,

記錄自己願意記錄的事件、想法,

其實也就足夠了。

咖喱同學是喜歡看電影的,

相比而言,

自己則更喜歡閱讀這種形式,

總覺得這是更屬於自己的獨特時光,

畢竟看電影,

那麼多人看同時看一部電影,

看書時,

只有你和作者發生一對一的交流,

似乎感覺到他在昏黃的燈光下,

遙遠的古堡里,安靜的校園中,

一字一句敲擊鍵盤,或者手寫稿子,

想要把內心中的故事、觀念,

告訴你的樣子。

這種交流可能是跨越地域,

跨越種族,跨越年齡,

甚至是跨越時光的,

這種獨一無二的感覺,

可能才讓自己非常著迷。

那麼,

過完年公眾號的內容,

就從記錄自己看的書開始吧。

1月份,看了4本書。

本書的作者芭芭拉·艾倫瑞克,是一名美國的生物學博士,也是一位專欄作者。

出生社會底層的她,父親是一位曠工,前夫是卡車司機,一直對貧窮現象感興趣,決定暫時離開中產階級的正常生活,成為社會最低收入水平世界的卧底,真實地貼近他們,去感受他們的所思所想以及所面對的挑戰。

她離開熟悉成活的城市,來到陌生的地方,經歷了餐廳里的服務員、家政公司的清潔員、連鎖超市的售貨員,做著時薪不到10美元的工作。

她發現,當她「真正」成為一位窮人時(限制自己不能使用之前的儲蓄、不能使用高等教育背景尋找工作、不能動用之前的社會網路),自己的思維方式和面臨出境發生了巨大變化。

比如,機械高強度的工作讓自己逐漸失去思考能力。在白天繁忙的餐廳中,無時無刻不感覺到有無窮無盡地聲音在呼喊著作為服務員的自己,自己只能不斷地燃燒!燃燒!燃燒!不斷地奔跑在各個台桌之前,出現一種指示從感官器官直達肌肉的「神遊狀態」,下班之後,只能感受到肌肉的極其疼痛,無法再進行其他思考,甚至還要為止痛藥的錢而發愁。

入不敷出的收支情況讓自己變得越來越短視。一方面,為了保證低廉的房租,不得不放棄住宿的便利性,在往返路途中變得精疲力盡,導致回家只有癱倒在破破爛爛床上的力氣,根本沒有心思再去為了未來充實自己的技能。另一方面,當出現一個工作機會時,無論是否真的適合自己,是否是最佳工作,自己一定會接受它,因為錢包里的錢實在無法使自己再繼續撐下去。

強勢肆意謾罵的上司讓自己變得越來越狹隘。直接領導(其實可能就是管理清潔阿姨的一位中年禿頭大爺)可能因為自己一點兒工作沒做好,就破口大罵。每日工作時都戰戰兢兢的,希望獲得他的認可,避免被責罰。越來越嫉妒和怨恨那些被表揚的同事,覺得他們搶了自己的機會。慢慢地眼裡只剩下工作,同事們不是變成自己人,就是變成生死大敵。

吃驚的是,自己有時竟也能在這些經歷中看到似曾相識的影子,這些可笑的想法和思維何曾未出現,只是當時身處其中的人,不得已疲於奔命,無法意識到而已。

另外,也許實現溫飽的我們會覺得貧窮是一種過得下去的生活,但是實際上他們可能正在經歷著無限的痛苦。

奇葩說之前有個辯題叫做,「惡劣天氣外賣小哥送外賣遲到了,你會不會投訴他」?

借用書中的一句話,「當某個人為了有一份養不活自己的薪資而工作時,那麼他是為你做了極大的犧牲,他用自己的能力、健康和生命的一部分,作為代價,給你一份贈禮」。

如果保持著這樣的心境,那麼我可能永遠是按不下投訴鍵的吧。

尼爾·波茲曼的這本《娛樂至死》,應該能算得上是傳播領域的一本經典書籍。

之前讀書時曾看過部分章節,

當時覺得內容略有些晦澀難懂,

只是「毀掉我們的,恰恰是我們熱愛的東西」這一句經典的話

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影響,

雖然有些悲觀主義的色彩,

但是打心裏面,

我是認可這種說法的。

也許是從小受到家庭影響的關係,

價值觀中總有一種「苦行僧」思想,

對讓自己感覺極其愉悅的事物,

都傾向於抱著警惕的心態。

這本書的內容不再多數,

大家可能或多或少都了解一些。

我自己感悟最深的是兩點:

1、媒介會影響人們的思維方式

2、教育娛樂化是很可怕的。

一是媒介會影響人們的思維方式。

口頭表達、書面表達、圖像表達,

是三種不同的媒介形式。

口頭表達更強調語調情緒的感染,聯想與啟發等。

書面表達更強調句與句、段與段的邏輯關係,準確性和嚴謹性,

圖像表達更強調圖像的生動性、直接性,衝擊性。

如果老是採取一種表達的溝通方式,

那麼你的思維方式可能也會更加地偏向那種溝通方式所暗含的要點。

有一個心理學的跨文化研究表明,

與西方人相比,

中國人的「長期導向」得分更高,

即更願意為長遠做打算,

比如中國人的儲蓄意願更高。

有學者認為這可能是由於中文和英文語言體系的差異,

中文的「今天和未來」的差別更小。

比如,

現在下雨

(it"s rainying now)

明天下雨

(it will be rainy tomorrow)

對於英語體系下的人來說,

現在與未來的表達形式差異更大,

那麼更可能在思維中,

將「現在「和」未來「割裂開,

從而削弱為未來犧牲現在的意願。

二是教育娛樂化是很可怕的。

之前曾經聽到過不少呼聲,

「要讓課堂充滿笑聲」,

「要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

深深不以為然。

讀了這麼多年書,

從小學開始上課學習,

到初中、高中、大學,

再到研究生畢業。

感到教育,尤其是早期義務教務,

其目的並不在於讓學生掌握多少知識內容。

畢竟現在想想,以前學的物理化生,

背的滾瓜爛熟的開普勒第三定律、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朗伯-比爾定律、光合作用方程式等,基本上也都還給老師了。

早期教育的目的有兩個:1)培養專註力,2)培養學習習慣。

娛樂化的教育理念,

往往無法培養孩子們的專註力,

通過不斷提供外在的有趣刺激,

吸引孩子們對學習的專註,

這種以外在導向為控制的方式,

只會讓孩子一步一步地失去自己對自己注意力的控制,

真正的專註應該是發自內在的。

也無法很好地培養學習習慣,

娛樂化教育為了讓孩子開心,

絕對不能有太多需要記憶、背誦等的複雜東西,任何信息都需要老師以最簡單、最容易懂的方式出現。

就比如,內容都是通過老師咀嚼後輸送給學生的,

學生習慣了這種易於吸收的方式,

自身對複雜問題的分析能力就無法得到很好鍛煉。

這是意外發現的一本書,作者是一位美國的臨床心理學家,有豐富的接待個案經驗。

那個戴著羽毛帽,穿著綠色衣褲和棕色靴子的彼得·潘,

總是孩子們嚮往羨慕的對象,

小的時候,

也曾幻想彼得·潘能來到窗口,

前往無憂無慮地夢幻島進行冒險,

這樣就再也不要面對繁重的作業,

還有老是嘮叨不休的老師家長。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裡,

也有這麼一個不願長大的男孩兒,

他就是「賈寶玉」,

怡紅院就是他的青春王國,

沒有四書五經,沒有功利應酬,

有的只是和姐妹們一起打打鬧鬧,

嘻嘻哈哈的自由時光。

但凡有人希望將他拉出青春王國,

(勸他努力讀書,考取功名)

即使對方是才貌雙全的寶釵姐姐、青梅竹馬的湘雲妹妹,

他都可以立馬翻臉不認人。

就如同SHE唱的一樣,

「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長大,

長大後世界就沒童話,

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長大,

我寧願永遠都笨又傻。「

似乎每個人都會經歷一段希望永遠在美好青春期的時期,

那裡永遠充滿快樂,沒有危險,

不用承擔責任,不用約束和管教。

對於大多數孩子而言,

這個階段開始於10多歲的青春期,

結束於23歲左右的成年期,

然後逐漸適應社會,變得成熟,學會懂得承擔成人的責任。

但是也有不少孩子們始終拒絕長大,

無法克服內心對成年的恐懼,

處於不成熟的狀態。

(有趣的一點文中提及,社會中上階層的孩子更可能出現這種情況,是一種富貴病,中國俗話「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似乎也印證了這一觀點)

書中提出彼得潘綜合征的六大表現:

焦慮,性別角色衝突,孤獨,

不負責任,自戀,大男子主義

最後在爆發期體現出「社交無能」。

詳細介紹了各種癥狀的具體表現,

以及小學、初中、高中、成人階段分別最容易面臨的問題。

令人欣喜的是,最後作者還提供了針對彼得潘綜合徵人員的父母、妻子和戀人、朋友兄弟姐妹、自己的建議。

其中,在這裡分享針對妻子和戀人的部分內容。

有兩種女人會受到彼得·潘綜合征男人的吸引。

一種是故事中的溫蒂wendy,俗稱「聖母心泛濫者」,有一種不安全感,需要通過讓對方依賴自己獲得被需要感。為對方無底線和無尺度的付出,像母親一樣地照顧、保護和憐憫對方,不講條件的付出,經常被自我感動。

另一種是故事中的小叮噹,意識到對方的不成熟,但是卻被這種「漫不經心」的氣質所吸引,希望和對方有著發至內心的親密、相互幫助成熟成長。有自己的底線和原則,如果對方始終拒絕長大或者觸犯底線,會果斷地離開對方。

溫蒂的結局有兩種:一種是始終扮演彼得潘的母親角色,無止境苦逼地付出,面對不願承擔責任的對方,心力交瘁;二是彼得潘感到厭煩,失去新鮮感,尋找下一個溫蒂或者小叮噹。

小叮噹的結局通常也有兩種:一種是和彼得潘一起相互成長,兩人一起離開了夢幻島,進入成人成熟世界;二是面對依然拒絕成長的彼得潘,帶著傷心離開,但是也開啟了自己新的人生。

最後一本是金融相關的,

題主好歹也是金融行業的從業人員,

雖然不是前台部門,

但是也得補充下金融知識。

這本書算是入門級通俗讀物了,

讀起來也沒有枯燥,

對一些新聞或交談中的熱點名詞,

能有個感性的認識,

對於0基礎入門的人來講,

是個不錯的選擇。

主要介紹了兩部分內容,

一是熱門金融學知識:包括金融市場知識、金融學名詞、貨幣知識、金融機構知識、金融監管和調控知識,常見金融巨頭等。

二是個人理財知識:包括投資理財、融資、金融危機、通過膨脹、地產走勢等。

讀完之後也只是略懂皮毛,

就不班門弄斧了。

但有一點思想行為上的改變,

意識到儘早理財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開始基金定投,

希望從0開始,慢慢往前走吧。

剛過完元宵節,

和咖喱同學,

吃了胖乎乎的湯圓。

自己狀態也慢慢調整,

是啊,

生活不就是這樣嗎,

有起有伏,

才顯得讓人期待。

如果你想

懂心理 | 多看書 | 聊人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霍莉和榮咖喱 的精彩文章:

30張圖帶你重溫激蕩三十年

TAG:陳霍莉和榮咖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