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陝西經堂教育在湖北

陝西經堂教育在湖北

原標題:陝西經堂教育在湖北


陝西經堂教育在湖北


馬新芳

2016年5月20日,筆者和西安廣濟街清真寺賈勇勵阿訇為了挖掘整理陝西經堂教育的歷史資料,慕名前往武漢謁胡登州太師經學第三代主要傳人、湖北經堂教育的主要傳播者馬明龍巴巴之墓。


馬明龍,穆斯林尊為馬四巴巴,為胡登洲三傳弟子,湖北江夏(今武昌)人。出身經學世家,曾在柳州、武昌等地清真寺擔任掌教,提出「率性而修」的宗教功修主張,是湖北經堂教育的開創者,與常志美、李定寰、馬君實被稱之為伊斯蘭「東土學者之四鎮」。當我們來到仰慕已久的先賢墓園時,眼前雜草叢生的墓園,孤獨蒼涼的墓室景象與周圍高樓林立,熱鬧繁華氛圍形成了極大的反差。令人欣慰的是我們在感嘆之時還感受的一線希望:馬明龍巴巴墓園守墓人馬運江老人幾十年如一日守護著墓園,雖說這裡的教門氛圍薄弱,但這是他對教門,對先賢感情的守護,對回回光輝歷史的守護。當我們在這裡翻閱歷史的資料,腦海里浮現出當年馬明龍巴巴經堂教育學校門前門庭若市「雲南、湖南、湖北、河南、安徽等全國各地學子 「游其門者履長滿」,接踵而至,紛至沓來。武昌的講經學習風氣甚隆,經堂教育大興。」的景象,撫今憶昔,我們感慨萬分,追憶這一代宗師為傳播伊斯蘭文明所付出的艱辛與歷史性功績。


馬明龍(約1590—1683),名銓,湖北省武昌人,系胡太師經學第三代主要傳人,明末清初著名經學家。他幼年從父習經兼書,他長於論辯,聰明過人。當時二代傳人馮伯蓭阿訇設帳於寧夏同心城,馬明龍得知後,徒步兩千餘里,歷千山萬水至同心城,隨伯蓭三年,學習伊斯蘭教經典,夜以繼晝,彈精竭慮,勤苦誦讀,頗有所得。時過三載,由於思鄉心切,馬明龍告別了恩師馮伯庵返回家鄉。途徑恩師的家鄉陝西咸寧縣杏園頭村時,馮伯庵侄子馮少泉在此開學講經。馬明龍拜見了馮少泉阿訇後自嘆學識膚淺,少泉便鼓勵他繼續深造。於是他便從師於馮少泉在咸寧縣杏園頭村學習。杏園頭,又名杏園村,位於現西安灞橋區新築街道西南五公里處,東靠西杏路,西依灞河,據傳說,以前這裡杏樹成林,每到春季杏花飄香,夏季碩果累累,隨後居民逐漸增多,形成村落,俗話說「金香玉,銀蔡庄,想花銀元上杏庄」,村名因杏樹出名而得。史載馬明龍就在這裡苦讀三年後才返回故里。


馬明龍在武昌設帳開學後以清真寺為家,路過家門而不入,繼續鑽研攻讀理學經——《米爾撒德》,總覺以往受教不足,經中之玄奧未通,適有(恰逢)西域學者、聖裔(穆聖后人)極料理來到湖北武昌,借宿清真寺,馬明龍見此人談吐非凡,便邀請於家而以禮相待,向其求教學習。一日,馬明龍讀《米爾薩德》經,極料理問他:「此中何說?」明龍回答:「非爾所知也」(你不懂的)。客人回答:「吾固不知,然爾所知,乃白紙中行走,徒認字耳。(我雖然不懂,但是你所知道的也只是字面意思)」 。又有一天,明龍正在內室研讀經書,客人居外室。適有蜂欲出,而觸窗紙,客對蜂笑曰:你應該從門口飛出去,光撞窗紙有什麼用啊)明龍聞之驚異,閉門請教。才知道此人深通理學入道,於是跟從他學習,勤奮研讀經籍文字義理在極料理的多日指導下,明龍茅塞頓開,感悟到經典的奧義,。由於他虛心好學,勤於鑽研,廣采各家之長,最終成為不可多得的伊斯蘭教經學大師。

馬明龍先生兼通阿、波、漢三文,深研理學,著名回教史家、哲學家傅統先教授說「明末有馬明龍者武昌人,學問淵博,著有《認己醒悟》一書,頗膾炙人口。」《馬銓華表碑》碑文讚歎道:「楚有先生,秦之諸公不得獨美與前也。(湖北因為有馬銓先生,才使得經堂教育不被陝西學者獨領風騷先了)」先生在武昌設帳開學,把胡太師祖開創的陝西經堂教育的種子播撒到了華中、華南,他在湖北武昌、福建、川北等地講學五、六十年,時有雲南、湖南、湖北、河南、安徽、陝西等地學子,各方學子「接踵其門。武昌的講學風氣甚隆,經堂教育大興。



德高望重的西安馬俊海大阿訇、西安小皮院清真寺伊瑪目馬雲亭阿訇珍藏的湖北明龍師所著的《勸世歌》孤本


馬明龍軼事1:官門論道


馬明龍先生武昌住所毗鄰清真寺和巡撫官衙,他知道每逢初一十五,諸司府道官員都要穿著吉服來拜見巡撫。一天,官員們在等待進巡撫衙門的時候順便進清真寺觀賞。馬阿訇走出來相迎,官員們問你是誰?曰:「清真掌教。」問什麼是教? 曰:「按照「道」的原則修養叫做「教」問所修何道? 答:按照自己的性情修道,修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

馬明龍借儒家語言說明所修之道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理論,是因為,修、齊、治、平四宇,非儒家獨擅,伊斯蘭教自有其奧妙所在,自是情理中事。有人問:什麼是率性?曰:「率性乃克去己私,復還天理,而成寧定之性是也。凡人率此,則道可達矣。」 馬明龍將「性」解釋為克制私心雜念,一心歸乎伊斯蘭教信仰之本性,言簡意賅諸司點首稱善,無不欽服。又有人問「你們這些宗教掌門,想來應該是超然世外,笑傲王侯,你為何如此謙卑呢?答曰:我教與儒教同理,凡是遵循禮法的人,必須忠君孝親。下如何敬上,自有成規,豈能目無尊長妄自傳教呢?)」諸司見其出言不俗,禮而不俗,亦禮而不褻(官員們見他出言不俗,舉止有禮,也對他恭敬以待)。


馬明龍軼事2:「煙可食乎」


有商人問馬阿訇:「煙能抽嗎」真人告曰:「不可食也。」後來有個漕運差役也問他此事),告曰:「可食也。」數年後,後來二人相遇,商人勸差役戒煙而差役對曰:「吾扣問於馬四巴巴,彼雲可食,方敢食也。」。於是兩人找阿訇分辨,阿訇說:「各有緣故。你是買賣人在外靠祖父遺產做點小生意,掙點兒辛苦錢不容易,不抽煙最好,而你是漕運差役,雖然吃的是正當的朝廷俸祿,但掙錢也不容易為報國可能隨時捐軀,在現今動亂之時從事你這種高風險的押運工作不容易,花的又是自己的辛苦搏命錢,我何必一定要你戒煙呢?」二人方始心服,這就像孔子弟子問老師什麼是仁、孔子的回答各異是一個道理。對於同一件事,視問者對象不同,做出適宜於個體之答覆,所謂因材施教是也。


康熙初年,馬明龍巴巴應總兵馬雄之邀,講學於廣西柳州清真寺,主持當地教務,民間口碑甚佳。馬明龍巴巴離開柳州後,馬雄多次派員贈巨款以示答謝,然均為真人拒絕。有廣西鎮台馬蛟麟者,因飽學多聞,常具饋贈,他堅決拒絕。後又差人持白銀百二十金饋贈。婉言拒之。使者相勸:「巴巴既不收為己用,何如代費之於善事哉?」馬明龍巴巴以其饋貽,購置義田一處,耕耘所獲,供海里凡衣食之用。至今在湖北及河南南陽地區民間,流傳馬四巴巴接濟海里凡和貧窮之人的事迹。鎮守川北等處總兵官、左都督馬子云《華碑表記》雲:「性施予,不惜傾囊以為周賑,計薄霄之義氣,教中人咸誠服之。當不止教中人咸服之也。(好施捨,重情義,教里教外的人都佩服他)」


馬阿訇為華南、華中、中原等地培養了很多開學阿訇,著名的有河南朱仙鎮許景,西安的馬戎吾、馬永安、龍子房;常德的皇甫經(設帳長安,學傳陝甘寧);雲南的韓阿訇、蔡阿訇等。而他們的再傳弟子覆蓋華中、華南、中原和沿海大地,為振興延傳華中、華南和沿海等地教門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咸陽胡太師祖的墳墓受渭水沖崩,秦之諸君遷葬時,胡太師年逾八旬的三傳弟子、馬明龍阿訇率重孫敬誠為胡師祖在武昌清真寺立碑紀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安回坊 的精彩文章:

【回坊人物】 灑金橋清真寺滿拉馬席珍

TAG:西安回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