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說,病分二種、有六項外在表現、原因則有十類

佛說,病分二種、有六項外在表現、原因則有十類

有一部《四不可得經》,講了「四不可得」,其中第二就是「無病不可得」。

病有兩種:一是身病。一身四大不調所生的病苦,稱作身病。如《請觀音經》說:「佛在世時,毗耶離城有五種之惡病流行:一、自眼出血。二、自耳出膿。三、自鼻流血。四、舌噤無聲。五、所食之物變為粗澀。」二是心病。或因歡喜太過,或因憂愁太甚,或倚恐怖,或患愚痴等,失去了心理上的平和,而引起的各種疾病,稱作心病。身病和心病,對肉體和精神來說,都是痛苦的。

地獄

無論什麼病,在精神狀態上會有反映,這稱作「六神病相」:如果多惛惛,是肝中無魂。如果多忘失前後,是心中無神。如果多恐怖癲病,是肺中午魄。如果悲痛大哭,是腎中無志氣。如果多回惑,是脾中無意。如果悵怏,是陰中無精。

佛教還認為,內臟如有病,在外表上會表現出來,這稱作「五臟病相」:面無光澤,手足無汗,是肝臟的病相。面色青皓,是心臟的病相。面色黧黑,是肺部的病相。身無氣力,是腎臟的病相。體澀如麥糠,是脾臟的病相。這很有點像中醫的理論了。

讀經的小喇嘛

生病總是討厭的,俗話說:「英雄最怕病來磨。」之所以會生病,佛教歸為先世作孽和現世失調兩種原因。第一種稱作先世行業病。即先世嗜好打人,或以各種惡法,惱害眾生,從而得到報應,今世多病。第二種稱作現世失調病。即現世飲食失調,或冷暖未防、縱慾過度等,從而身體虛弱,病魔侵身。

《佛說醫經》分析了得病的十種原因:一、久坐。二、食不節。三、多憂愁。四、疲極。五、淫慾。六、瞋恚。七、忍大便。八、忍小便。九、制上風(忍呼吸)。十、制下風(忍放屁)。而在《止觀》中,則有「病起六緣」的說法:一、因為四大不順的緣故。二、因為飲食不節的緣故。三、因為坐禪不調的緣故。四、因為鬼神得便的緣故。五、因為鬼神干擾的緣故。六、因為惡業造成的緣故。

心燈

防病之道,顯然是飲食適度、勞逸結合、舒筋活血之類。

佛教看來,似乎還得行善積德、修身養性、心胸開闊。這一點,其實是含有一定的現代醫學道理的。

法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依他起 的精彩文章:

佛說「眾生皆苦」,你所謂的苦到底屬於哪一種呢?
文殊只是菩薩,為何卻是諸佛之師?

TAG:依他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