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爭相造訪的無人之地,中國已搶佔先機
英國《泰晤士報》網站3月4日說,中國今年可能會在「月球背面」展開該國最蔚為壯觀的太空征服活動,計劃讓探測器首次著陸在這處神秘區域。
神秘月球背面靜待中國訪客
作為地球人心目中的神秘地帶,月球背面長久以來備受矚目。這裡永遠背對地球,難以直接觀測,也因此在人們的幻想中成為了各式外星傳說上演的熱門區域。
儘管冷戰年代前蘇聯探月任務已經首次成功拍攝到月球背面圖像,但這場人類第一次探月高潮卻未能觸及人造探測器在月球背面的著陸。
直到今天,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歐洲航天局在探測月球背面的問題上仍顯得遲疑不決,其中一大原因是,任何著陸在那裡的物體都無法向地球傳回信號——月球自身會擋住這些信號。
解決這一困難需要思考如何自行搭建通信橋樑。航天科工二院研究員楊宇光在接受參考消息網採訪時解釋說,一顆中繼衛星能夠幫助信號實現接力傳輸,也就是說讓地面指令通過中繼衛星發送到月球背面,同時讓著陸在那裡的月球車也能夠通過中繼衛星向地球傳回信號。
「嫦娥四號」探測器2018年著陸月球背面示意圖(視覺中國)
《泰晤士報》說,中國科學家已經計劃在今年上半年發射一顆中繼衛星。
而這一步驟之後就將是讓著陸器把月球車送上月面。據悉,這次月球車的使命將包括分析岩石並尋找埋藏冰。
中國地質大學的黃俊此前在一篇論文中寫道:「嫦娥四號任務是中國首次嘗試著陸月球背面的努力。」該任務「目前安排在2018年」。
印度月球探測器「月船1號」(美聯社)
儘管美國《新聞周刊》網站2月初曾報道印度今年同樣有計劃藉助「月船2號」探測飛行任務,讓軌道飛行器、登陸器和月球車三者組合飛往月球南極,但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也感到,對於登月車和月球車抵達月球之後登陸任務究竟能持續多久,他們並無把握。此前,「月船2號」的探月飛行已推遲了三年。
合作探索太空是大勢所趨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同樣想要探訪月球背面,而且最好是由機器人進行探訪,讓它將具有紀念意義的岩石帶回地球,供科學家直接進行實驗室分析。
之所以具備能力的國家都在關注月球背面,主要還是在於實地探索這一區域的科學價值、工程價值與月球正面大不相同。
資料圖片:1971年,阿波羅15號抵達月球。(NASA)
楊宇光介紹,阿波羅11號、12號、14號曾在月球正面的月海著陸,阿波羅15號在高地著陸,兩種地貌所取得的月球岩石樣本就十分不同。而月球背面較正面崎嶇得多,岩石樣本可能更加不同,對於研究月球形成歷史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楊宇光說,在工程方面,月球南極存在永久光照區,對這一地區的探索有助於解決探月活動中的能源問題;月球背面還有永久陰影區,存在固態水冰,水電解後可以生成氫和氧,這對建設月球基地十分重要。
目前國際上對於合作開展月球探索乃至更大規模太空探索活動普遍抱以積極態度。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幾天前就曾通報消息說,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與中國國家航天局在於東京舉行的國際太空探索論壇框架內,簽署了關於月球和深空探測以及建立月球項目數據中心的合作意向協議。
資料圖片:2017年10月5日,美國副總統彭斯表示,美國宇航員將重返月球。(路透社)
不過目前在美國,仍有國會2011年通過的相關法律在掣肘合作。這項法律禁止美國航天局與中國分享國際空間站相關的知識或資源。
楊宇光提及,包括NASA、美國高校以及工業部門在內的諸多美國航天部門均有人曾提到過這一禁令不合理。在太空探索領域,國際合作屬於大勢所趨。
其實,個別禁令也越來越難以阻擋合作的大勢。2017年,北京理工大學鄧玉林教授團隊研製的「空間環境下在PCR反應中DNA錯配規律研究的科學載荷」在美國佛羅里達州肯尼迪空間中心乘坐龍飛船送往國際空間站。據稱,這是中國空間科學項目首次登入國際空間站,實現了中美空間科學合作「零」的突破。
地球上空軌道上的國際空間站(視覺中國)
英國《觀察家報》網站此前報道,在嫦娥四號計劃之後,中國將展開其他的一系列機器人探月任務,這將為15年後載人登月計劃奠定基礎。該報採訪的太空分析人士布賴恩·哈維說:「有理由推斷中國將在21世紀30年代初實現載人登月計劃。」
報道稱,顯而易見,月球是人類的下一個目的地。而令人驚訝的是中國人現在已準備在這一領域發揮領導作用。
熱文推薦
※剛剛,美國政府又關門了
※港媒:北京兌現保護文化遺產承諾 十三陵1.5萬村民將搬遷
TAG:參考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