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營銷如果沒做好這件事,就是在給競爭對手鋪路

營銷如果沒做好這件事,就是在給競爭對手鋪路

凡是合格的創業者,誰都具備個好的想法和技術手段,但往往跑通初期版本後,就沒有然後了。不是項目不好,也不是沒有需求,而是沒有被人看到。然而,最悲哀的莫過於,在強大的競爭對手的主戰場發動宣傳攻勢,自己喪失了主動權,卻被對手嗅到商機...

作者 | 姜璠 | 企業服務市場觀察 jfan-1(轉載請註明出處)

3200字左右

10分鐘乾貨

營銷具體該如何策劃呢?

先來看個笑話:

——「籃球場上什麼最能擊垮對方?」

——「你的鞋是假的!」

這個笑話,揭示了一個道理:

產生克敵制勝奇效的方案,往往不在我們主戰場上。找到敵人軟肋(剛需),比「高端配備」和「十年磨一劍」還要重要。

草船借箭大家耳熟能詳。其中一個橋段,「臨近靠岸時,江上大霧迷漫,諸葛亮令船隻一字排開,士兵鳴金吶喊。曹操生性多疑,恐霧天中了埋伏,不敢出擊,令六千弓箭手齊射。不多時,船已滿載,孔明令兵齊聲道『謝丞相賜箭』。」可謂藝高人膽大。

整個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玩弄敵軍的橋段還有很多,世人只道諸葛亮「知天時,懂地利」,其實他最大的本事是「洞人心」...

異軍突圍、以少勝多的商業例子更是不勝枚舉。大家往往關注他們的戰術,甚至他們所用的公關方案、地推團隊、會銷策略,而真正的「七寸」並不在此。

戰術只是次要的,用戶對我們產品的需求程度,才是影響我們營銷效果的最重要因素。誇張點說,找到了痛點,只要一針紮下去,大象都能跳起來。而大多數營銷者,不去研究需求點,直接大刀闊斧的砸。難怪收效甚微,或者效果短暫,尤其是在對手的主戰場,堪稱事倍功半。

那麼需求是否可以丈量呢?怎麼才能找到我們產品的「最佳剛需點」呢?或者說,怎麼才能增加用戶對我們產品的需求呢?

有一種銷售,叫諮詢型銷售

——有多少患者在小病初期,被醫生忽悠著打點滴、使用激素、抗生素?

——有多少人被律師嚇唬的,付出了十倍百倍的費用,卻最終發現虛驚一場?

——有多少家長能夠逃過孩子班主任的推薦課程?

——有多少女孩,天天守著直播看網紅教程?

——有多少子女出於對家中父母虧欠的陪伴,買各種父母用不著的昂貴代購營養品?

他們就是抓住了消費者的「七寸」,轟都轟不走。

問診和訴訟本身就屬於剛需,而其他需求原本都是彈性的,都是在心理層面被商家綁架,硬生生被做成了剛需。

剛(xǐ)需(nǎo)的三要素

之所以會產生剛需,是因為在某些很難避免的事件上,商家利用某些場景強化了個人的需求感官,而個人又沒有足夠的力量去解決,只好被動接受商家的綁架。

這句話比較塞牙,但是「剛需程度」可以從這三個指標去衡量:事件,個人,場景。

事件

是不是無可避免:衣食住行、生病打官司、教育養老、房產理財… 越是無可避免,越是剛需點。

頻率高不高:發生越頻繁越好,但是過於頻繁的事情,競爭也會非常激烈。

專業性強不強:沒有行業背景、社會關係和專業技能,是不是就一定要藉助外力。

很多事情,不滿足第一點,可有可無,就要看後兩點了。即,在有限場景下判斷剛需程度。

個人

代價小,有能力和精力又感興趣的話,自己解決好了(比如做飯);

代價大太,就再看看場景。

場景

由於很難擺脫習慣,場景對消費者的有效影響,幾乎都是源於負面感受的,如:

喪失感「喪失健康、喪失安全感、喪失所有權、喪失領先位置…」。

害怕「被歧視、被忽視、被譴責、變被動、被淘汰…」。

場景是個最大的變數,商家真正可以左右用戶的心理,就在於此。比較成功的商業案例中,用戶都是在被反覆戳痛點,最終繳械投降的。

比如:

曾經看過一個公益短片,是美國人做的社會調查。片中,一名罪犯畫像師為幕布另一邊的口述者畫像。另一邊都是女性,兩兩一組,一人描述自己,另一個人客觀描述對方。經過若干組測試發現,凡是口述對方面貌者,畫像基本如實,凡是口述自己者,畫像都比自己難看。

短片目的是告訴廣大女性要自信,但引發了更深層次的探討:為什麼女人對自己都不自信?原因就是過度的商業宣傳。商業不斷地對女性洗腦,「你太胖」、「你不化妝跟鬼一樣」… 女性為此飽受多少痛苦?穿高跟鞋腰酸腿疼、不化妝就好像沒穿衣服、自律性比男人強好幾倍,對自己總是不滿意…

「孝敬爸媽腦白金」

明明是一句純粹的「綁架金句」,是對用戶選擇權的剝奪,卻廣泛被大家接受,甚至做到了自願洗腦。廣告中總是會出現兩個老人,和一個年輕人,什麼都不必說,已經釋放出了一種信號,「經常性離家,父母缺少陪伴,你是有罪的」。

可是父母缺的是一盒營養品么?父母有沒有按時吃,是不是省著吃?有沒有埋怨你亂花錢? 這些都不care,花錢敬老,天經地義。什麼成分不重要,值不值無所謂,越貴越能彌補內心的虧欠。

「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過度教育已經是一個社會問題了,可誰敢安然地實施快樂教育?奧數已經不列為招考指標了,但是現在北京的孩子在幼兒園不上奧數,小學再上就會自卑… 有統計指出,西方國家學習奧數的少年,成年後的從事數學工作者能佔到30%,這是源於愛好。而中國這個數字還不到1%,他學習奧數的長期目的,可能只有將來指導自己的孩子學習奧數。

現在奧數兩個月的學費,就可以報一年的一對一親子馬術課程。這就是過度教育,受眾是孩子,可是營銷對象是家長。

美妝產品營銷放大了社會對女性的審美嚴厲程度;

營養品營銷放大了子女不能陪同老人的負罪感;

教育產品營銷放大了家長對「階級淘汰」的恐懼。

優秀的商業案例,都是洞察人性的好案例。有沒有抓住主要矛盾,把它轉換成剛需點,是最重要的,一切營銷行為都應圍繞此展開

不舉例子就是耍流氓

中產消費者總是害怕被淘汰,害怕跟不上

如今,報健身房、買iphone、吃有機食品、消費奢侈品,我們不會產生任何優越感了,因為這已非常常見。更多的是出於擔心自己落伍被淘汰,或者說是這些消費可以讓我們覺得自己很優秀

報了健身房,一年能去幾次?買了iphone,能用上多少功能?光吃有機食品了,那你注意睡眠了么?很多大牌奢侈品,都是PU材質的,可能還不如小店貨真價實,這你了解么?真的是在享受品質么?

商家利用的就是消費者「害怕失去」的心理。房地產商更是精明,不斷的渲染階級感受。弄的一線城市人心惶惶,擔心自己因為沒房子而被淘汰,二線三線城市人拼了命也要定居。

實例不勝枚舉,成功的商業模式幾乎都不是在自己的主戰場競爭,它們都非常擅長「旁敲側擊」。

先把用戶套住,再利用損失效應、稟賦效應

有幾家非常成功的會員制零售商,Cosco好市多、Sam』s山姆會員店、Metro麥德龍,它們都是很好的實例。物很美、價很廉,讓用戶逛的好、吃得飽… 它們靠這些「表面功夫」,把消費者帶進來,然後靠會員年費制留住客戶。利用的消費心理學中的損失效應和稟賦效應獲得持續收益。

損失效應:人們對虧損的反應比對盈餘的反映大得多。首先,「掏了年費,不多買就虧了!」,其次,「打折這麼多,不多買就虧了!」。

稟賦效應:一個人一旦擁有某個物品,他對該物品價值的評價要比未擁有之前大大提高。「我的選擇是正確的,所以這裡東西是最好的!」(邏輯往往是反的)。為了證明「我的選擇是正確的」,這些會員還要反覆地主動傳播。

大家都以為,這些連鎖零售商是靠會員費盈利,但事實上「損失效應」和「稟賦效應」為商家創造的價值要遠高於會員年費。

眾籌模式可以說將稟賦效應運用到了極致,商家在沒有證明商業模式之前,就可以獲得資金,並且用戶因消費而主動傳播。商家同時獲得了無數的投資人和免費的銷售人員。

權威性——科學性——差異化體驗

2000年初,消費者對健康話題還沒有那麼關注。但由於信息獲取渠道有限,基本依賴電視、平媒。在有限的判斷依據下,KOL(權威機構、專家)就代表了一切。在香港註冊的一家僅有兩人的公司「全國牙病防治指導組」,忽悠了全中國13億人。當時凡是牙齒護理產品廣告,都要加上一句「全國牙防組認證」,可想影響力之廣。

在「全國牙防組」後,又流行一句話「不看廣告,看療效」。消費者已經開始對健康話題關注。電視廣告中,不賣權威了,又開始賣科學。一時「加氟」、「中草藥」、「竹鹽」等各種「一句話說不清楚」的科學理念成為了主流,至今仍在沿用。療效真的有什麼差別么?

再之後,社會可消費物質極大豐富,消費升級,用戶開始追求商品差異化體驗了。牙膏廣告又再升級,「防上火」、「除煙漬」等各種功能出現,真正的瞄準細化市場,靠「針對性」競爭、抬高單品價格。

方法不勝枚舉,大抵是抓住消費者心理薄弱點,用力煽動,使自己的產品和消費者需求點產生強連接。

所以,好的營銷人員,一定不是在賣產品,而是在兜售安全感、主動權、存在感、優越感、健康、道德感。

【文章原名《中小企業進化論_獲客篇_洞人心商賈之本》,是系列文章《中小企業進化論》的第三篇。前兩篇,請見文末鏈接】

【作者:姜璠,發佈於:企業服務市場觀察 jfan-1】

GIF

您一關注、轉發,我就來勁:

新關注超過500,或閱讀超過10000,我立馬連夜趕製下一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企業服務市場觀察 的精彩文章:

TAG:企業服務市場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