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所有修道的人,都應該在吃飯時,修這「三念五觀」

所有修道的人,都應該在吃飯時,修這「三念五觀」

《華嚴經凈行品淺釋》38

若飯食時 當願眾生 禪悅為食 法喜充滿

不單比丘,所有修道的人,都應該在吃飯時,修三念五觀。三念是:

第一念,願斷一切惡。正當吃飯的時候,先喝三調羹湯,喝第一調羹時,就這麼觀想:「我願斷一切惡。」無論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吃飯時,都應該先作這種觀想,願斷一切惡。

第二調羹就說:「願修一切善。」那麼願斷一切惡,我們就不應該常常說人的是非,說人的是非也就是惡。願修一切善,就是要讚歎其他的人,要隱惡揚善。我常對人講,隱惡不是隱自己的惡,要隱他人的惡;揚善不是揚自己的善,要揚其他人的善。所以切記不要自贊毀他,自己讚歎自己:我怎麼好怎麼好,旁人怎麼怎麼不好。世界爭戰起來的原因,就因為人人都是只知道有自己,不知道有他人。那麼不知道有他人,和他人就生出來一種爭貪的心。

喝第三調羹湯的時候,說:「願度一切眾生。」我發願度一切眾生和我所有的親戚朋友,我先度他們皈依三寶,然後再度他們受持五戒;再若進一步,令他們自己發心出家修道。

在出家修道這一層,各位願意出家的人就要考慮清楚,不要貿貿然,出家然後又後悔了。要出家就像一個出家人,在家就像一個在家人,不要做一個四不像。出家人又做在家人的事情,身雖出家,心不染道,身好像個出家人,但是心裡不修道,什麼功課也不做,甚至於連早晚的功課都不做,懶得不得了!這樣是沒有好處的。所以說這三念是很要緊的,願度一切眾生。

在吃飯的時候,又要修五觀,要有五種觀想:

(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你算一算這一粒米需要有多少的功,才能成就這一粒米?古人有這幾句偈頌說得很好: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鋤禾日當午」,在鋤禾草的時候,就是在耕種的時候,太陽正當午時。「汗滴禾下土」,身上的汗都滴到土地上,流很多汗,把土都弄濕了,所以「誰知盤中餐」,誰知道碗里這一碗飯,「粒粒皆辛苦」,每一粒、每一粒都是辛辛苦苦得來的。所以有這幾句話說:

施主一粒米 重如須彌山

吃了不修道 披毛戴角還

你看!這說得很嚴重的!所以出家人、在家人,有飯吃,有衣服穿,有房子住,趁這個好時候應該修道,不要把時間都空過去了。

(二)忖己德行,全缺應供。想一想自己的德行夠不夠,是不是有資格應供?

(三)防心離過,貪等為宗。第三要防備自己的貪心,要防備自己好吃好東西這種過錯,吃夠了就可以,不要吃得太多,所以貪等為宗。

(四)正事良藥,為療形枯。為什麼要吃飯?我們若不吃飯,身體就受不住,就會壞了。就好像機器,你若不給它上上一點油,就會摩擦壞了。我們人若不吃飯呢,就會餓死,身體這個活的機器也就會變成死的機器。所以正事良藥,為療形枯,這是一種好的良藥,來治理身體的枯槁。

(五)為成道業,應受此食。我們因為想要成就道業,所以才要吃飯,才要受供養。

所以說若飯食時:吃飯的時候,當願眾生:我願意一切的眾生。禪悅為食:都得到禪悅做為他的飲食。禪悅,是坐禪生一種輕安快樂。那麼得到禪悅做自己的飲食,就是坐到那兒,不吃飯也不餓了,吃這個禪悅嘛!法喜充滿:法是佛法。充滿,就是自己得到這個法的快樂了;得到法的快樂,這叫法喜充滿。

若受味時 當願眾生 得佛上味 甘露滿足

若受味時:吃東西方面,各人歡喜吃各人的味道,酸甜苦辣咸,各有所好。所以普賢菩薩做行堂,身上帶很多的瓶子,你歡喜什麼味道,他就給你什麼,但是一般人還認為他行的菩薩道不夠。所以若受味時,得這個調味的味道的時候。當願眾生,得佛上味,甘露滿足:得佛這種禪悅的上味。甘露是一種不死的葯,得到這種的甘露味。甘露味是甜的,由「甘」字,你就應該知道它是甜的。滿足,常常有一種甜的味道,很滿足的。

飯食已訖 當願眾生 所作皆辦 具諸佛法

前邊是吃飯的時候,有好的味道,有粗澀的食;現在是飯食已訖:吃完飯了。在正吃飯的時候,方才說有五種的觀想;那麼吃完飯,也不是就沒有觀想了,所以說飯食已訖,吃完了飯又發願,發什麼願?當願眾生,所作皆辦,具諸佛法:說我願意一切的眾生,他們願意做什麼都成就,這叫所作皆辦;具諸佛法,具足一切佛法。

比丘吃完飯,給一切眾生迴向時,說:「所謂布施者,必獲其利益;若為樂故施,後必得安樂」,所有供養三寶的人,一定會得到他的利益、他的好處。假設你因為想要得到快樂,得到永久安樂的緣故,來供養、來布施,將來一定會得到你所希望的這種安樂。

若說法時 當願眾生 得無盡辯 廣宣法要

若說法時:就是講經說法的時候。這時也發願,當願眾生,得無盡辯:得沒有窮盡的無礙辯才,所謂得大辯才:辭無礙辯、義無礙辯、樂說無礙辯、第一義無礙辯。廣宣法要:廣,就是由少能說多,由多又可以入少,多和少不二。善說法要,把法要緊的地方都說明白了。

從捨出時 當願眾生 深入佛智 永出三界

從捨出時:出家人有時從所住的宅捨出去,這時也不能東張西望,或者拿一副望遠鏡看看跑馬的,或者看看跑狗的,或者到野外山上,各處去東張西望,不能這樣。那麼要怎麼樣?要約束身心,目不旁視來發願,在這個境界還要發願。發什麼願?當願眾生,深入佛智:我願意一切眾生都早得到佛這種甚深無上的智慧。永出三界:三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要超出三界,所謂「三界無安,猶如火宅」,所以要超出三界。

若入水時 當願眾生 入一切智 知三世等

若入水時:入水,就是或者到河裡去沐浴,或者經過河,入水這個時候。這時也要發願,所以說當願眾生,入一切智:都得到一切的智慧之水。知三世等:有知道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三世的智慧。

洗浴身體 當願眾生 身心無垢 內外光潔

入水以後,就要洗浴身體:沐浴不是沐身體外邊的塵垢,要把心裡頭的塵垢也洗乾淨了,所以說洗浴身體的時候,又發願了,當願眾生,身心無垢:要外邊洗乾淨了,沒有塵垢來染污;內裡頭把貪瞋痴這三毒,也都洗乾淨了。內外光潔:內里沒有塵垢,外邊也沒有塵垢,這叫身心無垢,內外光潔。

盛暑炎毒 當願眾生 舍離眾惱 一切皆盡

盛暑炎毒:盛暑就是熱天的時候。炎毒,有一種炎熱,熱得人都受不了,毒似的。雖盛暑炎毒,在這個時候也不應該打其他的妄想,也應該發願,當願眾生,舍離眾惱:要把一切的熱惱都舍離,要遠離一切的煩惱。一切皆盡:把一切煩惱都完全沒有了,都了了它,不要存一點點,絲毫也不要。

暑退涼初 當願眾生 證無上法 究竟清涼

暑退涼初:前邊是盛暑炎熱的時候,現在這個暑退了,涼初,秋天將要來的時候,這時也要發願,當願眾生,證無上法:證,就是得到無上的法,得到清涼的法。究竟清涼:究竟得到沒有熱惱,這種的清涼快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法明 的精彩文章:

賣燒餅點心的婆婆,一句話卻把禪師問住了
最障道的這是這幾樣東西

TAG:正法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