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大學慕課:從「新奇」走向全員應用

大學慕課:從「新奇」走向全員應用

·聚焦「大學課堂教學改革」系列報道?

日前,教育部首次正式推出490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在國內和國際上均是第一次。這也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努力寫好教育「奮進之筆」的重要舉措。

據統計,我國有關高校和機構自主建成10餘個國內慕課平台,460餘所高校建設3200多門慕課上線,600多萬人次大學生獲得慕課學分,5500萬人次高校學生和社會學習者選修慕課,我國慕課數量現已穩居世界第一。本期聚焦首批進入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四川大學、武漢大學、中國海洋大學。

四川大學 慕課里走遍「千山和萬水」

「我在任高校教師的第三十個年頭成為慕課主講教師,開始是新奇,努力嘗試新事物,涉入其中後才越來越領會到這種以互聯網為依託的新型教學模式的意義所在。」

王紅,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中文系教授,也是四川大學「中國詩歌藝術」課程主講教師。但對於雲南臨滄市圈內鄉斗閣中學初一(7)班的學生而言,這位原本只「存在」於教室屏幕里的教師,也是他們夢想的啟迪人。

在中國大學慕課平台上學習完「一片風景承載了什麼」的慕課內容後,這些山裡的孩子用充滿童趣的繪畫形式,畫出了他們心目中詩歌所描繪的場景:

「藍綠色的群山,層疊的白雲,站在山頂遠眺的人」,學生何嘉欣在學習「中國詩歌藝術」後,便以杜甫的《望岳》為靈感作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何嘉欣腦海中的《望岳》有多壯觀,就多希望自己也能爬上最高的山頂,去看很遠很遠的外面世界。

有學生描繪楊萬里《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也有學生畫了戴叔倫《蘭溪棹歌》中的「蘭溪三日桃花雨」。

川大到斗閣中學,1200餘公里的距離,王紅卻通過慕課,擁有了三尺講台以外的遼闊天地,實現與更多學生無障礙互聯互通。慕課,一種互聯網時代的教育正迅速突破傳統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壁壘,以藉助現代技術,聯合一切有教育夢想人士,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資源,讓每一個熱愛學習之人得到平等學習機會,更是教育公平、教育無界、全民學習和終身學習意義之體現。

「然而,2005年『中國詩歌藝術』獲批川大文科首門國家級精品課,校內每年都開課,也比較受學生歡迎,但12年來選課學生總計不超過5000個。」王紅介紹,該課程慕課開設一學期,選課學生竟超過1萬人次,著實讓她收穫了極大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王紅介紹,該慕課課程緊扣中國詩歌特點,談論涉及詩歌觀念、構成要素、表現藝術等諸多話題,如「詩心」「語言張力」「比興寄託」等,期待使學習者得到關於中國詩歌的鮮明印象。同時還注重藝術欣賞,啟發學習者體會、感悟中國詩歌獨特魅力。如每周一話題,簡要介紹相關知識,選擇有代表性的經典作品結合該話題作精當講解,引導學習者探究:中國詩歌以什麼震撼人心?詩的語言魅力何在?詩中的時空與現實時空是否相同?傳統詩歌為什麼愛用典等,誘發興趣,引領學習者領悟中華民族高貴的人文精神。

此外,慕課平台上信息及時反饋、數據實時記錄與分析的強大功能以及教師與學習者頻繁互動,既便於教師掌控慕課教學進程,教師也能藉助這些信息完善自己校內的教學。「本學期校內同名課程,我就是以慕課視頻為基本內容,在課堂上拓展和深化,校內選課學生的平時成績則根據在慕課討論區發言的水準確定。」王紅以自身課堂教學為例作了闡釋。

在一次申領慕課證書階段,有位學員在慕課論壇中留言:「這是我第一次進行慕課學習,『中國詩歌藝術』課程帶給我溫暖和快樂。我的心愿是,4年後在我60歲退休時,集齊10個慕課證書。」這也使王紅看到,學習的熱情是可以相互傳遞的,很多學生都紛紛在這位學員的留言區表達敬意,也表示要向前輩看齊,踐行終身學習理念。

學生參與慕課學習人數呈幾何級數的增長更彰顯教育意義,學習者對知識的渴求愈加強烈也會加重教師責任,對教師素質要求不斷加碼。

「互聯網和慕課,也給教師提供了無障礙學習之便利,在慕課平台上,我是教師,同時也是學生,也會學習如設計、音樂欣賞、天文知識等以往不太了解或不感興趣的學科。」王紅深深感嘆。

誠然,互聯網時代下的教師,將必須兼具教育者與學習者雙重身份,既要學習本身專業,更要學習許多專業以外的知識,如互聯網技術、慕課製作等,如此,才能更好完成教師肩上越來越重要的教育使命。

武漢大學 第一季思政課88881人在線

武漢大學,颳起一陣高校思政風。

武大思政課在線課程,第一季選課人數達88881人次,不光有在校學生,更是吸引了在職教師和社會學習者。

課前,教師把課程任務和測驗上傳到慕課平台,教師就可通過平台反饋的學生完成數據,基本了解學生知識點掌握情況。如此,課堂上教師就能有所依據地設計教學大綱,組織相應案例展示、討論、講解並安排更深層次的研討,在實現學生更有效學習的同時,也能使教師於其中找到真正教學樂趣所在。至於剛性知識的學習,則可放在課下由學生自主學習完成。

「慕課真正的價值就是線上與線下的結合,當以教師講為主的課堂逐步轉換為以慕課為基礎的混合式課堂時,最重要的就是教師能夠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實際情況有效地安排實踐教學活動,這一點在傳統課堂上是做不到的。」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實驗中心主任陳訓威認為。

教學方式如此變革,就要對課程設計要求甚高。教學內容如何能既達到思政課課程政治理論高度,又能貼近學生的話語體系?或許,這不光是武大思政教師備受困擾的問題。

「一定要將知識點細化之後作整合,建立知識點體系和圖譜,為學生建立體系化的知識結構,並充分運用慕課的特色,精心提煉授課視頻,以圖片、錄音、電視紀錄片等形式,在視頻中插入測驗,做到形式靈活,更加貼近青年人的思維和語言習慣。」

除了這一系列要求外,陳訓威還特別要求思政慕課製作還要運用互聯網思維,「我們面向的是青年學生,就該用青年所熟悉的互聯網思維運營項目的語言體系組織慕課腳本」。

在思政慕課課程運營方面,武大慕課課題小組即運用互聯網思維建立立體化社區,如課程公眾賬號、課程討論區和網路交流(QQ)群等。其中QQ群「武大思政課慕課學習群」,目前已有2000多人入群討論學習;而在慕課討論區,則設有「向老師提問」和「學員互動」兩個板塊,教師必須在24小時內作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學生也可在此分享經驗。如此,通過建立社群來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既能方便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學生也能積极參与到學習過程中。

中國海洋大學 4萬人同修在「創行」

大學的大課,是最能考驗一名教授或講師受歡迎程度的:風趣幽默也能言之有物的大課,桌椅間的走廊都能人滿為患,但若是大課充斥了枯燥乏味,偌大的階梯教室都可形容為門可羅雀。

如此,全國近4萬名學生一起上同一門課,會是怎樣的壯觀場景?

一門課還未開課,就已經有全國近4萬名高校在校生選修這門課。中國海洋大學創新創業慕課「創行」真的是火了。

「的確是因為它好看。在課程大綱不變的基礎上,我們是以學生喜歡的綜藝欄目形式展現課程教學。」中國海洋大學學生就業創業指導與服務中心教師喬寶剛認為,要想讓課程中的創新創業知識易於被學生接受和吸收,就必須得先讓學生喜歡,接下來才是引導學生進行創業實踐。

據了解,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建設一批資源共享的慕課、視頻公開課等在線開放課程」,中國海洋大學便依託山東省精品課程和全國職業發展和就業指導示範課程,製作上線「創行」慕課,為教育部愛課程網站第一門創新創業類課程。

有情景模擬、嘉賓訪談,觀看視頻的大學生還可以在線互動提問;不僅可以在電腦上看,利用手機也能同步學習,客戶端和公眾號更是提供了多維度交流機會。「該慕課課程於2015年8月正式上線,2016年春季學期便為全國71所高校、15000餘名學生提供課程服務。」喬寶剛介紹,「創行」每學期32課時,包括24課時線上課程和4場8課時線下課程,課程所修學分都會計入學生的總學分之中,民意測驗學生的滿意度超過95%。

《中國教育報》2018年03月07日第12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為了夢想堅守校園
班主任:做有光的行者和詩者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