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感恩母校徵文┃母校,為我們譜寫青春的進行曲

感恩母校徵文┃母校,為我們譜寫青春的進行曲

憶往昔,青春年少,最是難忘母校,磚瓦房,綠楊樹,濃濃書香兩山飄

書香校園

 母校

李澤國 

00:00/03:58

作者 | 唐小玲

(1999屆畢業生)

經年回故鄉,正是春光好,蒼山白雲生,小路庄間繞,只是人煙少。田間耕者兩鬢白,步履蹣跚都已老。憶往昔,青春年少,最是難忘母校,磚瓦房,綠楊樹,濃濃書香兩山飄。

過去的追憶,是為了今後忘卻的紀念。一個早晨,踏足母校,正趕上孩子們早讀,有三兩個孩子在空闊的操場上來回走讀。這讓我想起我的學生時代,那時,早上設有早讀課,大多數同學是在外面走讀的——邊走邊念,不論是校園內還是外面的操場上,只要是有空地的地方就擠滿了晨讀的同學。

當時的母校是中小學混合制,記憶中,操場上晨讀的大多是初中的「大學生」,或三五成群,或兩人一對。每天早上,大家為了尋求各自早讀的「一方凈土」,要費許多周折,每個人都會為各自佔位,或是校園內不為人知的某個角落,或是校園後面那片小樹林,或是附近閑置的地埂邊,總之,大家都是為努力讀書而想方設法,但更多的還是在寬闊的操場上大聲朗讀,寂靜的兩山之間,母校的朗朗書聲便成了最動人的樂曲。

那時母校有師生好幾百人,最壯觀的要數晚上放學站隊,密密麻麻地擠在一起能佔大半個操場。站隊以社為單位,即就是一個社組的學生站一列,從小到大,依次從前往後而站,小同學一律在前,大同學在後,每個隊由老師指定一名隊長,負責該隊的安全。一列列隊伍行走在當時的村路上時,前不見頭後不見尾,歌聲笑聲和嘰嘰喳喳的嬉鬧聲讓整個山村有些沸騰。路上,大孩子要看護小孩子,不能摔著絆倒,所以,真正的同學友誼是在說笑的回家路上建立起來的!

如果說放學隊伍用浩浩蕩蕩來形容,那麼,上學則是自發地結伴而行,學校離家遠一點的學生可謂是披星戴月,天不亮出發。當時,儘管有好多家庭都有了代步工具自行車,可是崎嶇蜿蜒的山路,不是上坡就是下坡,一般上坡居多,因此推的時間比騎的時間還長,所以,即使有自行車的同學也選擇步行。如此不僅省力,還在步行的過程中可以背誦課文、英語單詞、數學公式等,等到學校學校的時候,該背的也都背會了,當時我還羨慕過離學校遠的同學。

五年級的時候,是否有過小升初的壓力,不曾記得了,印象最深的是課餘時間,我和同學們結伴在大操場上學騎自行車,十多人一起,或單腳踏行,或將一隻腳伸過三叉去蹬,或直接坐在后座上慢慢練腳踏,或許是年少無畏的緣故吧,沒幾天大家都可以騎行了,於是,同學們會騎自行車的騎車上學了,不會騎車的就選擇了住校。那時的母校沒有宿舍,是在附近的農戶家租房屋住,一般都是兩個以上的同學合租一間房,睡的是大熱炕,從家裡帶來洋芋和麵粉,點一個煤油爐做飯,儘管小小的房間里總是充斥著煤油味,但這絲毫不影響吃飯、學習和休息的心情,就是這麼艱苦的條件,我們這些離家近的非住校生,還會時不時地湊熱鬧去蹭住校生的食宿,美其名曰體驗住校生活。

儘管母校的條件艱苦了一些,但師生都很用工,老師教嚴謹治學,學生刻苦求學,所以,母校在當地的影響力也是非同凡響的。大概也是在五年級那年,我們班新來了個班主任,年輕有活力、溫文爾雅,上課時講普通話,不僅上課生動有趣,還在自習課上經常教我們唱歌,《大約在冬季》、《命運不是轆轤》是他的主打歌,也是我們最早學會的流行歌曲,慢慢地同學們對他的稱呼從「王老師」變成了「我們的王老師」……後來一次上勞動課的時候下雪了,王老師帶我們去挖樹,樹坑還挺深,一位女同學腳下一滑眼看著要掉下去了,王老師一隻手抓住了旁邊的小樹,彎腰一伸手就把那位還沒掉下去的同學給拉了上來,速度之快,讓周圍的同學們咋舌。逐漸地相處中,王老師亦師亦友的親和力,使課堂的氣氛活躍了,讓大家的學習熱情高漲。由於我家離學校近,每天中午都要回家吃飯,以前我的作業都是我的好友代筆,幾年來老師們從沒發現過,但自從王老師接了我們班後,我怕被發現,吃完飯後就趕著回來自己寫作業。

時光的腳步不可能倒流,在母校的學生時代總是不經意間會觸發心弦,因此,每次路過母校,都會不由自主地去懷念無憂無慮的學生時代,我們都有一顆年少悸動的心,有朝氣、有活力、有夢想,正是因為母校,為我和同齡人譜寫了青春的進行曲,點亮未來,一路向前。

(作者 | 唐小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昌說欲言 的精彩文章:

散文三章┃清秋,心香時分

TAG:昌說欲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