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射鵰英雄傳》終於有英文版了!原來最難譯的不是「九陰白骨爪」,而是……

《射鵰英雄傳》終於有英文版了!原來最難譯的不是「九陰白骨爪」,而是……

兩腳踏中西文化,

一心評宇宙文章。

郝玉青

九陰白骨爪、降龍十八掌···

武俠小說大師金庸筆下的招數,

用英文怎麼說,

你知道嗎?

別急,瑞典姑娘郝玉青(Anna Holmwood)給出了答案。

她帶著翻譯了6年的英文版《射鵰英雄傳》,為西方的武俠迷打開了金庸的世界。

或許不久後他們也會像中國武俠小說迷一樣,幻想自己飛檐走壁、凌波微步,披上白衣仗劍江湖,從容帷幄,快意恩仇。

《射鵰英雄傳》在中國熱度萬年不減,但在西方圖書市場一直是個空缺,原因在於作品語言文白夾雜,頗為深奧,其中的文化背景也很複雜,中國譯者害怕用英文翻譯不出金庸的精髓,外國譯者又難以理解原著。

但是郝玉青卻跨越文化、語言障礙,讓《射鵰英雄傳》在英國成功問世。

她說:「我是無知者無畏,剛開始不知道翻譯金庸那麼難,後來才知道,但沒有退路了。」

郝玉青1985年出生於瑞典,

父親是英國人,

母親是瑞典人,

她的母語是英文,

自小又向母親學習瑞典語。

本科時,她在牛津大學讀歷史,2005年的暑假,她參加了一個來中國遊學的項目,兩個月游遍中國大江南北,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以至於離開的時候,腦袋裡只有一個想法:學中文。

回到牛津後,她選擇攻讀當代中國研究方向的碩士,開始努力學習漢語,並先後到北京大學、台灣師範大學做交換生,畢業後一直致力於向西方讀者引進中國作品的工作。

她翻譯的第一本當代長篇小說是《山楂樹之戀》,此外還有不少短篇小說。

而《射鵰英雄傳》是她迄今為止最難的一次挑戰。

郝玉青偏愛中國古典文學,

唐詩、宋詞、文言文,都令她痴迷。

她為女詞人李清照所傾倒,

亦鍾情屈原的《楚辭》。

她說,相比正統文學,

她更喜歡在充滿想像力的作品,

這也是她後來迷上金庸

武俠小說的重要原因。

但她一開始並不是武俠小說迷,甚至對這個概念也知之甚少。

在台北學習時,她和朋友去敦化南路誠品書店,看到一個書架擺放的都是金庸的小說,她買了金庸最長的一本小說《鹿鼎記》。

一開始讀《鹿鼎記》十分困難,金庸小說的背景都設在中國古代,小說人物的背景也跨越好幾代,但是讀下來,竟不知不覺沉迷,深深中了金庸的毒。

郝玉青最初翻譯《射鵰英雄傳》是2012年,她花了幾個禮拜試譯了一部分發給了MacLehose出版社。

出版社的編輯看了十分喜歡,並且驚喜地發現這本書尚未出版過英譯本,於是簽下了這三部曲的英文版權,計劃未來一年出一本。

翻譯這部巨作,

郝玉青可是下了苦心,

她特意搬到了杭州臨安,

感受那裡的古風氣息,

以便自己更快融入

金庸的武俠世界。

翻譯金庸之難,

是翻譯界公認的。

獨特的「金庸體」語言,

半文半白、夾雜著律詩,

四字格和成語典故比比皆是,

近似於傳統的話本小說,

更大的難處在於

翻譯文化和意境。

郝玉青英譯《射鵰》消息傳出後,許多中國讀者擔心光是書里五花八門的武功招數就會把她打趴下。

郝玉青卻說,降龍十八掌、九陰白骨爪等武功招數的名字倒不難翻譯,但難點在於,要讓招數在英譯本里「打」得流暢,讀起來不生澀。

翻譯時她自己會在屋裡比劃這些招數,有了親身體驗,才確定該用「砍」還是「削」。

不一定死摳字眼,逐字硬譯。一場惡鬥,文字描述最好一氣呵成,讀來才能身臨其境,痛呼暢快。

郝玉青譯文中,「降龍十八掌」是The 18 palm attacks to defeat dragons,「擊敗龍的十八掌「。

而九陰白骨爪最突出的形象是骷髏頭蓋骨上五個洞,正好插入五個手指,想想都毛骨悚然。

郝玉青用骷髏(skeleton)代替白骨(bone),把這個陰森的大招翻譯Nine(九) Yin(陰) Skeleton Claw(爪)。

翻譯過程中,郝玉青最害怕是譯本失去了東方元素。

所以,她對每一處譯文都精益求精,對人名的翻譯也獨具匠心,沒有直接採取音譯,而是儘力保留人物名字中的意義。

黃蓉:Lotus Huang (黃蓮花)、郭嘯天:Skyfury Guo (一怒衝天的畫面感滿滿)、李萍: Lily Li 、楊鐵心:Ironheart Yang。

「讀者應該感到在讀金庸,

而不是讀郝玉青,

重點是金庸,

而不是郝玉青翻譯金庸。」

除了語言上字字用心,

郝玉青還聰明地解決了文化障礙,

金庸的小說很多都涉及「江湖」「俠義」。

這些在西方文化中,

並沒有完全對應的概念,

她巧借「中國版《指環王》」這一名詞,

來幫助西方讀者理解《射鵰英雄傳》。

「中國版《指環王》」這個標籤並不足以概括《射鵰英雄傳》,

但它至少可以說明:

第一, 西方文學世界裡有類似中國傳統中「俠文化」的位置;

第二,《指環王》能移植到華語世界,《射鵰英雄傳》也同樣應該能移植到英語世界。

英譯版《射鵰英雄傳》一經出版

就受到海外媒體的關注,

這位瑞典姑娘功不可沒。

Quartzy:中國版《魔戒》

終於被譯成英文了。

衛報:英雄重生:

「中國的托爾金」

要來征服西方讀者了

經濟學人:

這本武俠巨著終於出英文版了!

雖然《射鵰英雄傳》為郝玉青帶來了很多讚譽,但她卻很謙虛地說:

許多人讀金庸是在年輕時,並成為粉絲,金庸在他們心中的佔據了特殊地位,不容冒犯,她會始終保持一顆謙恭敬畏的心。

事實上,無獨有偶,在國外,很多深究中文的譯者,都在努力將中國小說等文學作品介紹給西方。

瑞典有位金庸專業戶:郝玉青,美國還有一位張愛玲專業戶:金凱筠(Karen S. Kingsbury)。

金凱筠是一位和藹的美國教授,1982年本科英語系畢業後來到四川外國語大學支教一年,從此便愛上了中國。

回國後便去哥倫比亞大學讀比較文學,先後從師夏志清和王德威。

夏志清

夏志清是著名的中國文學評論大家,對張愛玲評價很高。

他在他最重要的著作《中國現代小說史》中評價張愛玲的《金鎖記》為「中國從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篇小說」,並說張是中國最優秀最重要的作家。

在2013年夏志清去世前,他還出版了一本包括一百多封與張愛玲通信的集子。金凱筠就在老師的影響下讀起了張愛玲。

1995年,金凱筠博士畢業時,

她完成了《傾城之戀》的翻譯。

同年,離群索居的張愛玲

在洛杉磯自己的公寓中悄然離世,

並沒能看到自己這篇小說

被譯介到英語世界。

《傾城之戀》英譯版

後來李安根據張愛玲小說

拍的同名電影《色·戒》上映,

並獲得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一時引起轟動。

紐約的出版人找到金凱筠,

期待她可以再翻譯一本張愛玲的小說。

這一次金凱筠選擇了《半生緣》,

而這一次翻譯,她花了6年時間。

《半生緣》英譯版

現在張愛玲的小說受到海外讀者的喜歡,

甚至也有一批外國人士,涉足「張學」,

這和金凱筠的努力分不開。

多少年來,西方文化壓倒東方文化,西方的小說、電影被大量引進東方,可是東方的作品相比起來卻很少。

但是現在卻有一批西方學者願意傾盡心血,將中國的故事帶去世界,無論是出於熱愛,還是出於研究,他們都是中西方文化的橋樑。

林語堂,一生致力於傳遞中西文化

郝玉青曾說,

她翻譯金庸最大的動力在於:

這樣好的故事不應受到

文化隔閡的束縛,

而是屬於全世界的。

這不禁讓人想到

林語堂曾說的那句:

「兩腳踏中西文化,

一心評宇宙文章。」

不在乎文化障礙,

盡全力將優秀的作品,

傳遞到世界,

這才是真正的大家風範。

///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發現紐西蘭 的精彩文章:

法國哭了,老外跪了,中國人山寨了整個巴黎
QS大學排名來了!中國和紐西蘭的最強學科是這些

TAG:發現紐西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