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情懷叫做「金庸」
文/田元武
在我看來,「情懷」二字往往是一種心境、情趣和胸懷的融合體。
一種「情懷」的誕生,必定是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記的那些事或者那些人。
我總覺著,在互聯網+的時代里,觸摸一種情懷反而變得越來越難,甚至曾經已有的情懷,也會隨著時代腳步的快速向前而變得越來越模糊。
但當我撥開記憶的琴弦,翻閱那塵封已久的36本書時,一種久違的,甚至帶有一些厚重的情懷再次湧上心頭,我把這種情懷叫做——金庸!
「看」與「讀」的轉化
三十年前,1988年的夏天,羅文和甄妮的歌聲是那個暑假裡最動人的旋律。
在《上海灘》《霍元甲》《陳真》《昨夜星辰》《星星知我心》《在水一方》《一簾幽夢》等電視劇充滿熒屏的時候,《射鵰英雄傳》的出現讓我眼前一亮,從那開始,郭靖和黃蓉,楊康和念慈,南帝和北丐,東邪和西毒等等一系列經典人物成為了我的偶像。劇中的演員無論是正面還是反面,主題歌無論是粵語能否聽得懂,總歸是百看不厭,百聽不嫌。
六年後,1994年的冬天,我在新華書店發現了一套四冊裝的《射鵰英雄傳》。其封面是一幅頗具古典韻味的山水畫,書脊處標有「金庸作品集」的字樣,四本書按序號排列是「5、6、7、8」,版權頁上標註的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出版社,1994年5月1版1印……」。
看到這些,我吃了一驚,原來看過的電視劇是根據金庸的書而拍攝的。於是,我用攢了近半年的零花錢買下了這套《射鵰英雄傳》。讀完書,我才領會到,品讀金庸的小說是一種非常愉悅的事情,在學生時代里,這種愉悅換來的是老師的訓話,家長的斥責。
「那麼除了這套《射鵰英雄傳》之外,金庸其它的小說在哪裡呢?序號1、2、3、4,甚至9、10、11、12……到底代表著哪幾部小說呢?」,我帶著這樣的疑問開啟了尋找金庸小說的進程。
「正」與「盜」的鬥爭
在尋找金庸小說的經歷中,遇到的第一個攔路虎就是盜版書。
20世紀90年代,是盜版書橫行的時代,尤其是武俠小說的盜版,幾乎到了一統天下的境界。金庸小說更是成為了盜版市場的熱門書籍。
在我的印象中,盜版的三聯金庸作品集幾乎充斥著各個書攤。以假亂真的封面,低廉的價格,再配上嶄新的裝書箱,就足以讓不少金庸愛好者趨之若鶩,但對於真正喜歡金庸的讀者來說,盜版就像蛋糕上的蒼蠅一樣讓人噁心,儘管後來有些盜版書幾乎達到了正版的質量,但假的終歸是假的,還是逃脫不了資深金庸愛好者的法眼。
1998年,我參加完高考,買一套正版的36冊三聯版《金庸作品集》成為了我的最大夢想。
按常理來說,購置一套正版金庸小說應該不是難事,因為三聯出版社每一次對於金庸小說的印刷量是非常大的,價格也比較合理,但我還是低估了盜版書商的力量。
那一年冬天,在一個圖書批發市場里,我看到了一套三聯1版5印的金庸作品集。
那套書,從封面裝幀到印刷質量都是正版的標準,店老闆信誓旦旦地說:「絕對是正版,是新華書店庫存的書。」
在多次的掂量中,我始終沒有發現那套書有什麼破綻,我從而認定了那就是正版的三聯金庸作品集。於是,我以400元的價格購置了那套我自認為是正版的金庸作品集。400元,在90年代對我來說就是一筆「巨款」了。
兩個月之後,在一次讀書會上,我遇到了一位金庸作品資深愛好者---老劉。他拿著我的那套金庸作品集左看右看,只見他眉頭緊鎖。
半個小時過後,老劉對我說,書從外觀及印刷質量上看和正版幾乎是一模一樣,但版權頁上還是露出了玄機,就是印刷數量和正版版權頁所標註的不一樣。
為了讓我心服口服,他直接和出版方進行了溝通,最終的結果證明了老劉的判斷。最後他告訴我,那是屬於正版的高仿書,是一種高級的盜版書,讀者稍有不慎就被不良書商所蒙蔽。
那一次購書教訓,對我來說收穫還是很大的。在長達兩年時間裡,我通過看版權、瞧裝幀、作比較、問書友等各種方式,把一套套高仿的、盜版的三聯版金庸作品集給辨別了出來,我也在1999年的春天裡擁有了一套正版的三聯金庸作品。
時至今日,那個時代所造就的盜版三聯金庸作品還在一定範圍內考驗著讀者的判斷力。
2018年春節期間,我的一位書友在孔夫子舊書網上購置了一套三聯金庸作品集,花費了一千元。到貨以後,通過和正版比對,發現是盜版無疑,最終辦理了退貨手續。
20多年過去了,三聯金庸的盜版依然存在,不僅如此,廣州朗聲圖書出版的金庸作品集也是盜版橫行,尤其是軟精裝的盜版,其印刷及裝幀水準甚至比正版還要精良,這著實讓人匪夷所思。
「正版」與「盜版」的鬥爭成為了我的金庸情懷中最富有傳奇的一段經歷。
有時候我在想,金庸作品集盜版的出現不僅僅是經濟利益的驅使,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眾多讀者的金庸情懷是多麼深刻,倘若不是的話,那麼盜版金庸作品集的市場還會存在嗎?
「版」與「藏」的探究
在「紅學」研究中,版本系統是討論《紅樓夢》的一個重要課題。同樣,金庸作品集的出版歷程也讓讀者充滿著一種對於金庸作品的歷史情懷。
身處中國大陸的讀者,對於金庸作品書籍的認知絕大部分是從1994年開始的,因為從這一年的5月份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陸續出版了金庸全套作品。從此以後,金庸作品進入了「三聯版」周期。
在那個物質財富和精神文化不算豐厚的歲月里,能夠讀到一本金庸作品成為了我最大的奢望。
隨著三聯版金庸作品集的普及推廣,學生們也將其帶進了校園。老師台上講課講的嗓子冒煙,同學們台下讀金庸讀得如痴如醉,讓多少家長和學校頭疼不已。有誰能想到,二十多年後,金庸的小說會編入到中學語文教科書里呢?我想這就是金庸作品歷史情懷的一種體現吧。
2017年,一本名叫《藍橋書話》的眾籌自製書在微信金庸武俠群里閃亮登場。通讀完這本書,我才知道,金庸作品第一次系統性的結集出版是從中國台灣遠景出版公司開始的,隨後中國台灣遠流、中國香港明河等出版機構相繼推出了各種類型的金庸作品集,從此以後,金庸武俠成為了全球華人世界裡最具有魅力的文化載體。
中國大陸的讀者,同樣對金庸武俠充滿著喜愛之情。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天津百花文藝、福建海峽文藝、山東文藝、寶文堂、工人出版社等陸續出版了金庸的部分武俠小說。
1994年以後,三聯版金庸作品的集體亮相,宣告了金庸作品出版史上一個黃金時代的到來。七年間,三聯版的金庸作品風靡全國。在候車室、在咖啡廳、在列車上、在茶餘飯後……你總能看到那些手捧一本金庸作品的讀者,甚至不少家庭以擁有一套三聯版金庸作品集而感到自豪。
隨著網路購物平台的崛起,早先很多不為人知的金庸作品版本也不斷湧現出來,這讓不少金庸作品愛好者實現了從「讀」到「藏」的轉變。
有一位書友曾經和我這樣說道:「少年時代讀金庸,到了中年藏金庸,生出華髮品金庸!」在這簡短的話語里,蘊藏著一種對於金庸作品的人生情懷。
在眾多收藏金庸作品的讀者中,每種版本的「一版一印」似乎成為了一種收藏價值的標準。
如今,中國台灣遠景、遠流、中國香港明河、中國大陸三聯這些出版社出的各類一版一印金庸作品集,早已成為了金庸作品出版歷程中的佳品了。時至今日,這種收藏的腳步依然沒有停歇。
尾 聲
我們常說:認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來處!
昨天,一部金庸作品集陪伴我度過了青春年華。
無論郭靖,還是楊過,無論袁承志,還是令狐沖,無論小龍女,還是周芷若……這一切的一切造就了一種藏在人們內心深處的武俠情懷,這種情懷經歷了從誕生到發展,從發展到巔峰,從巔峰到堅守,從堅守到偉大的光輝歷程。我想,這種情懷將會在中國文學的殿堂中,變得歷久彌新。
今天,我把這種叫做「金庸」的情懷理解為:
「上有廟堂之高,下有江湖之遠!」
再過幾天,就是2018年3月10日。1924年3月10日,金庸誕生。
九十四年後的早春時節,一位普通讀者用一篇稚嫩的文稿遙祝金庸老先生94歲華誕。
這是對經典的懷念,更是對「金庸情懷」的傳承。
作
者
簡
介
田元武,就職於青島市黃島區峨眉山路光谷軟體園中石化第十建設有限公司,熱愛讀書寫作,喜歡用手中的鍵盤敲出人性之美。
本期參與編輯
主編:靜 秋
排版:劉培蕊
校稿:畢瑞霞
複審:裴 珊
發布:於 冰
TAG:家在黃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