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他把兒子當試驗品,做了個偉大的實驗

他把兒子當試驗品,做了個偉大的實驗

上個世紀有人評價,中國現代教育界有四位聖人——


鄉村教育的聖人

陶行知


平民教育的聖人

晏陽初

職業教育的聖人

黃炎培


兒童教育的聖人

陳鶴琴


今天,要講的便是其中一位,陳鶴琴。

1892年的今天,是他的生日。


確切地說,陳鶴琴是我國幼稚教育的先驅。


別看現在幼兒園裡的老師大都是女性,當初發起中國現代幼稚教育的卻是個如假包換的大老爺們。


在他之前,中國也有幼兒園,不過要麼是洋人教會在中國開辦的,要麼就是中國人模仿洋人辦的。


陶行知曾指出,20 世紀初中國各大城市的幼兒教育機構存在三大弊病:

外國病、花錢病、富貴病。


外國病就是一味模仿外國,花錢病就是花費巨大,而上得起這種洋氣又燒錢的幼兒園,自然是富家子弟,這就是富貴病。


平民小孩想上幼園兒,那就是做夢。


不過別以為那時富家子弟的幼兒園能好到哪兒去,按陳鶴琴的描述,當時的幼兒園其實是「幼稚監獄」,全封閉式教育。


1919年,從國外留學回來的陳鶴琴在在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育科任心理學、兒童教育學教授。他說:



養蜂有養蜂的方法,養豬有養豬的方法,對於養孩子的方法,事前無準備,事後不研究,孩子的價值還不如一隻羊或一頭豬。


陳鶴琴投身兒童教育,要從他的第一個孩子說起。


1920年,29歲的陳鶴琴第一次當爸爸。欣喜若狂的同時,他做了一個重大決定,要把兒子當成試驗品,來研究兒童的心理發展。


從兒子降生那一刻,他就開始用文字和照片,紀錄孩子的每一點細微變化——孩子什麼時候出生,出生後哭了多久,什麼時候停止不哭,什麼時候第一次打哈欠……


觀察了兒子兩年半之後,陳鶴琴拿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兒童心理之研究》,這就是中國兒童心理學和兒童教育學的第一塊基石。


大兒子兩歲後,二兒子出生了,有了兒童心理研究的基礎,陳鶴琴開始把妻子托下水,一起研究中國的家庭教育。


他在第二本著作《家庭教育》中指出:

父母對小孩健全人格的形成,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做父母的不可常用命令式的語氣去指揮小孩子。


小孩子晚上未睡之前,應當有適當的娛樂。


不要在別人面前責罰小孩。


這樣的家庭教育原則,他在書里總結了101條。


這些原則對現在的家庭教育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1923年,大兒子三歲,到了上幼稚園的年齡,陳鶴琴繼續做實驗,他自己在家裡辦了個實驗幼稚園——中國現代教育史上著名的

南京鼓樓幼稚園,

當時園裡只有12個小朋友。


陳鶴琴要求,園裡老師與孩子相處時一定要平等,比如要蹲下來跟孩子說話。


他提倡帶孩子走出園門,到天文台參觀,到江邊看輪船,去火車站看火車,這是活教育。


陳鶴琴還親自為孩子們設計玩具:



玩具就是兒童的天使,遊戲是孩子們最重要的工作。

陳鶴琴設計的搖船

1927年,陳鶴琴與陶行知發起「幼稚教育研究會」,出版了中國最早的兒童刊物。


這兩位教育家,雖然研究方向不同,但他們有著共同的志向,就是通過「育人」來振興民族。


孩子是最寶貴的,也是最脆弱的。

抗戰暴發,失去父母的孩子流浪街頭。陳鶴琴

在200多個收容所中辦了160多所學校,

專門救助流浪兒。


後來因救助了一批革命人士,陳鶴琴成為日偽特務的暗殺名單,被迫流亡。


他的流亡,就像劉備攜民渡江。當初救助的孩子大都是無依無靠的孤兒,他一走,老師和孩子們都要跟著他。


年近50的陳鶴琴,從上海流亡到江西。在一片荒山野嶺之上,他建了中國第一所公立幼稚師範學校。後來戰火燒到了江西,他只好帶著全體師生,再次流亡。


東躲西藏的日子裡,他帶著師生翻山涉水,一路歌唱,終於等來的戰爭結束,回到上海。


1982年,陳鶴年辭世,享年90歲。他的學生們,繼續

播灑著兒童教育的科學種子。


<點擊藍字,閱讀更多人物故事>

????



跟孩子談錢,一點都不俗氣




大男人不好做,再辛苦也不說




我拿著個碗,可是你不能因此就讓我背鍋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bookface 的精彩文章:

這個男人一開口,5門外語,3分鐘迷倒少女心

TAG:bookfa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