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專訪|導演林超賢:拍攝《紅海行動》就是一個「軍事行動」

專訪|導演林超賢:拍攝《紅海行動》就是一個「軍事行動」

聲明:我們是澎湃新聞網(www.thepaper.cn)有戲欄目的頭條號,欄目官方微博「@澎湃有戲」,唯一的APP叫「澎湃新聞」。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未經授權,謝絕轉載。轉發朋友圈請隨意。

文/澎湃新聞記者 陳晨

「絕對是拍電影的一種追求。做這種格局的電影,相信不會再有第二次。」這是導演林超賢回想如今接拍電影《紅海行動》時最初興奮與壓力並存的想法。此前他在香港從未準備過有朝一日自己會拍如此體量巨大的電影,而從《湄公河行動》開始就感受了主旋律電影不一般的品質要求。他已經年過六十,也會有力不從心的疲憊。最後,林超賢還是接受了中國海軍的這份委託,帶著一個「魔鬼訓練營」般的劇組開赴摩洛哥。

專訪|導演林超賢:拍攝《紅海行動》就是一個「軍事行動」

《紅海行動》票房破30億元特別版海報

在熱鬧歡喜的春節檔里,《紅海行動》是一番截然不同的風景,爆裂殘忍,血肉模糊,慷慨悲壯,真實感十足而又將類型電影的特性和優勢發揮到極致。這部作品也成為今年春節檔最大的一匹黑馬,從首日排片僅10%位列春節檔第四到如今票房突破30億,口碑評分春節檔史上最高,《紅海行動》實現了上映之前霸氣承諾的漂亮逆襲

專訪|導演林超賢:拍攝《紅海行動》就是一個「軍事行動」

林超賢在《紅海行動》片場

對於電影的拍攝過程,有「肉眼可見」可想而知的辛苦,也有背後不為人知的艱難。從一個沒考上警校的軍迷,到把自己的私人愛好嫁接到《逃學威龍》這樣的喜劇電影上,再到如今拍出的主旋律電影票房一部高過一部,林超賢也從年輕時候想著「多往前走一步」開始,把中國的戰爭片和主旋律電影的審美帶往更高的高度。

這部電影的演員,意志力比表演更重要

澎湃新聞:怎麼選到這八個人的?

林超賢:我覺得還是題材上決定空間去用其他方面的演員,應該從電影本身去選擇。以前可能會從哪個演員比較紅、哪個演員有名氣、哪個有票房保證(去考慮),現在我覺得電影它不是這樣子的,觀眾的追求不是這樣子的。靠一張臉去拍電影那種,我肯定不會去想,他就不會為我這個電影做這麼多付出。他要有一種堅持,對自己的要求的一種堅持。

專訪|導演林超賢:拍攝《紅海行動》就是一個「軍事行動」

《紅海行動》摩洛哥拍攝現場

而且我們這個戲比較特殊,要離開五個月,所有人中途不許回家。因為摩洛哥很遠,要飛一天的時間,再開十幾個小時的車才能到拍攝地,我怎麼可能讓你一個人跑掉,所有人都等你?每一個演員跟我碰面的時候,我都跟他們說,表演在這個戲裡不是最重要的,你的表演我會控制,這個戲考驗的是你的意志能不能承受住。

我要求他們像真正的戰士,之前給他們提過一些基本的要求,比如要有肌肉啊,要能帶著那些沉重的裝備拍動作戲啊等等。但後來我發現,他們對自己的要求比我對他們的要求更嚴格。後來我才知道很多演員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像「蛟龍」,在訓練的時候受傷都沒跟我說,比如蔣璐霞,她之前就練到腿部骨折,拍戲的時候都是硬撐著拍下來的,我都是後來才知道,我問她為什麼不跟我講,她說怕我換掉她。當時我真的很感動,這些演員每一個都太棒了!

在摩洛哥的現場,我看到他們每天要面對很多的問題,幾乎每天都有打擊他們的過程,但我管不了那麼多,我只能不斷的要求他們。我覺得他們也有自己的信念,他們為了這個戲做了那麼多準備,如果在拍攝中放棄了,那前面都白費了。

說真的,到了今天我是真的很為我的蛟龍小隊而驕傲自豪!

專訪|導演林超賢:拍攝《紅海行動》就是一個「軍事行動」

林超賢為片中蛟龍小隊演員們說戲

澎湃新聞:聽說電影拍攝過程中沒有完善的劇本,你最初的構想電影和現在呈現的一樣嗎?在沒有劇本的情況下怎麼構建並實現出來的呢?

林超賢:海軍那邊很早就已經開始拍攝這類題材,他們有一個初稿劇本。我們現在《紅海行動》這個故事的方向,也是根據那個劇本去想。很不一樣的就是,劇本寫的時候沒有想到我們要去怎麼呈現裡面的所有動作情節,動作戲部分寫的很少。

製作上,這次的規模很複雜,有很多不同國家的團隊,他們做事的方法和我們中國人拍電影的方法完全不同。他們是按照那種比較好萊塢式的方法,比較死板。所以我要一邊配合整個劇組,去想製作上所有的問題,然後去想怎麼把那個戲發展下去。可能你花很大的力氣,做出來的效果也不會達到你想像的程度。可以說是拍這麼多年電影的經驗吧,我必須要評估到底追求到什麼程度,我能抓著什麼東西。

專訪|導演林超賢:拍攝《紅海行動》就是一個「軍事行動」

林超賢是電影圈內資深「軍迷」,他多次在現場持槍演示走位

對我來說,我要去到場景,看完之後,才會想到應該怎麼在這個場景里發揮這場戲的細節。我看一個場景,就想一遍,所以劇本就只是一個概念。我每場戲都要重新根據製作上的問題,思考怎麼去發展這個故事。所以,可以說是一邊拍,一邊寫劇本。假如我看到一個場景,特別喜歡,但是有很多製作上的困難和問題,那這個場景所呈現的東西可能沒有預期的那麼好,我可能就要放棄,去看另外一個場景,然後整個內容可能又會不一樣,所以很難用平常我們做劇本的方法去做。

澎湃新聞:你自己也是電影的動作設計,香港很多動作片導演是武行出身,但你不是,你的動作設計風格是怎麼摸索養成的?

林超賢:我喜歡做一些困難的事情,導動作是拍戲裡面最困難的,我覺得這樣有難度,很多人不知道怎麼搞,其實這是有機會做得比較好看的,我相信這一點。

我個人比較喜歡動作片,我跟我師父陳嘉上拍電影的時候,因為我師父之前喜歡拍愛情、喜劇這種影片,我自己蠻喜歡動作的,就在《逃學威龍》的時候,設計了周星馳的背景是一個飛虎隊。當時我很想給周星馳這個角色有一些設計,師父也給我機會。在《逃學威龍》以前,香港的警匪片中所有出現的飛虎隊都是很不靠譜、亂來的。自從《逃學威龍》出現了以後,所有電影裡面出現的飛虎隊就都變成了現在的這個樣子。所以,我覺得需要有人往前走一走,對這個我很有滿足感。

專訪|導演林超賢:拍攝《紅海行動》就是一個「軍事行動」

林超賢是「逃學威龍」系列的副導演,他說自己當年在該片中為周星馳飾演的人物設計了飛虎隊隊員的身份背景

因為我師父陳嘉上導演其實也蠻喜歡軍事的東西,後來到《飛虎雄心》的時候,他很多東西都交給我去弄。當時師傅在拍《武狀元蘇乞兒》,我沒有跟他去,留在香港做資料,準備了一個房子,所有牆壁都貼滿了資料,那時候電影還沒有投資,都不知道能不能拍,但是我做得很過癮,等師父拍完《蘇乞兒》回來,有一天他說,找到了投資人可以拍了。當時他知道我已經花了差不多一年的時間,就對我說,不如這個電影就你來主導,就給了我一個機會。

澎湃新聞:《紅海行動》動作很精彩,相對的文戲比較弱,是怎麼考慮的?聽說還拍了一些最後沒有保留。現在觀眾都很喜歡這部電影,也了解其中的人物,可不可以透露一些電影里沒剪進去的幕後故事?

林超賢:我最初的版本其實有160分鐘,包括像是大巴上的救援,我們有拍一個完整的救援過程。還有包括像是伊維亞共和國里的人的一些內容,在碼頭一些外籍人士的反應,這些都有拍。還拍了水下打鬥的場面,因為蛟龍突擊隊是四棲作戰部隊,所以有拍水下作戰的,但後來也是因為篇幅的問題,剪掉了。

像我們這樣的電影,還是希望儘可能用畫面和聲音去傳遞真實的力量。這次的故事是去營救,必須在一個短時間裡面去一個地方把人帶走,很難突然停下來,做一大段文戲,那會影響整件事情的節奏感。

包括對於人物的描述也是更多要考慮整個作戰小隊,我不太可能為了突出一個人物,給他增加過多的眼神交流,就為了讓觀眾記住,這個是會破壞整個電影的節奏的。

這次拍《紅海行動》,不光是動作戲,還有很多戰爭的場面,這種情況下又要把感情融入進去,就有點難度。我沒有時間去做無效的事,我只能儘力保證每一個鏡頭都不要浪費,每一句台詞都言之有物,每一個角色都能讓人記住。

專訪|導演林超賢:拍攝《紅海行動》就是一個「軍事行動」

《紅海行動》中的爆破畫面

電影的拍攝就是一場行動,我是作為參謀部署戰略

澎湃新聞:都說你一直是軍迷,有多迷?

林超賢:我覺得我其實還算不上是一個軍迷,但我的確對軍事方面很感興趣。而且基本上是從小就有這個夢想。當然,當軍人不太可能,所以我的夢想是當警察,我還去考過警察學校,但是沒考上。

後來我就一直讀書來充實自己的軍事知識,到每個地方都會買書,包括在香港會訂閱一些軍事方面的書籍。我個人來說比較喜歡看講述戰略和裝備的書。包括對一些軍事相關的新聞,我也會很感興趣,以前沒有網路那會兒,我還喜歡做剪報,把內容都整理出來。

《湄公河行動》那會兒,我已經有把一些軍事的內容融合到電影里,所以最後一場打得特別激烈一些。

專訪|導演林超賢:拍攝《紅海行動》就是一個「軍事行動」

《湄公河行動》時,林超賢與張涵予說戲

到這次《紅海行動》,開拍前,搜集了很多「蛟龍」突擊隊的資料。海軍提供了很多基本上沒有公開過的視頻,因此了解了蛟龍突擊隊做事的方法。因海外拍攝,他們都不能出國,所以海軍安排了一個退役軍人跟組。還有蛟龍突擊隊退役的狙擊手,他幫我負責隊員的動態,對話,回應,給我一些指示。

澎湃新聞:作為一部戰爭電影,武器、場面、規模、動作量都得很極致,但之前香港其實並沒有拍過太多真正意義上的戰爭片,你是一開始就很清楚要這麼拍,還是一個逐漸摸索做減法的過程?

林超賢:之前一直拍警匪片,很難拍戰爭片的,這次《紅海行動》圓了我一個電影夢。從一開始就很想拍,但是不知道海軍的支持力度會有多強,如果只是名義上支持的話就沒什麼意思,結果海軍說全力支持,有任何需求隨意提。整個電影的拍攝就是一場行動,我是作為一個參謀的角度,如何安排戰場、如何部署,拍攝整個電影就是一個軍事行動。

專訪|導演林超賢:拍攝《紅海行動》就是一個「軍事行動」

「軍迷」林超賢可謂在《紅海行動》里過足了癮

我去軍營參觀過,去過湛江和三亞,看海軍的武器倉庫和士兵訓練。很多武器是保密的,不方便對外公布,真的是大開眼界。最後電影呈現出來的武器都是國家現有的、是軍方可以讓大家看的,只是外形上有所改良,不能完完全全給大家看。

第一次看場景跑了差不多一個月,從場景中尋找靈感。其實看完景之後,我基本就知道自己要怎麼拍,所以會對最初的劇本進行了一些修改。然後在拍攝的過程中,主要是尋找最後呈現的戰爭的感覺。我想反映的是一個反戰,但整個電影給觀眾看到的是一個過癮、刺激的觀感,這個是拍攝中一直思考要去平衡的東西。

就像我之前說的,拍攝中我一直把這個當作是我最後一部電影來拍的,所以並沒有考慮太多其他的,就是一個目標,一定要做到極致,做到一部真正的戰爭大片的樣子,要有戰爭片的格局。

像這一次海軍動用這麼多裝備,那麼多軍艦,其實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們要去他們的海軍基地,去調動,因為它們有不同的基地停靠。不同的軍艦要從不同的基地去我們需求的一個點,然後根據劇情要求來編隊。這不是他們常規的運作,每一個調動,都要花很大力氣去做。

拍攝時用藍幕拍科幻、玄幻沒問題,觀眾也會接受。但我們這個題材是一個實戰的題材,場景必須得有這種真實的感覺,在我們的美術跟特效部門溝通之下,還需要進行很多真實的破壞,比如炸毀一棟樓……我們一般都用真實槍械,子彈用空包彈,炸藥都是真的。以前在香港地方小,拍爆破戲也不敢用那麼強力的炸藥。這次有一場山頭爆破的戲,炸掉一個山頭。

專訪|導演林超賢:拍攝《紅海行動》就是一個「軍事行動」

《紅海行動》里不僅有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武器,還有大量美製、俄制武器

澎湃新聞:聽說還是有一些血腥畫面刪減了,一開始更暴力的表達有哪些呢?

林超賢:我沒有想過要暴力,而是真的從戰爭真實的角度出發去拍攝。我們這個電影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在撤僑這個事情上,我們從新聞上看到的是很簡單很平安的畫面。但其實,我們的海軍他們是有為一些特殊的情況去做一些計劃的,我們電影里拍攝的,是根據他們計划過的任務來的。我們的特種部隊在撤僑的過程中,的確是隨時待命的狀態。

那麼,要去表現戰場,就不可能是十分平和的。

專訪|導演林超賢:拍攝《紅海行動》就是一個「軍事行動」

《紅海行動》主演張譯其實有過參軍經歷,但林超賢仍然會在片場要求張譯如何端槍

當然啦,最後的確是有一些畫面上的刪減,包括像是大巴車上的救援,我們有拍醫療兵完整的救治傷員的過程,但最後考慮觀眾的基本觀影需求,所以並沒有那麼赤裸裸地去展現這一切,成片已經是刪減後的結果。

雖然我覺得現在的電影觀眾已經有足夠強大的內心去面對這一切,我真的不是暴力狂,但也不想粉飾太平。很多恐怖分子採取恐怖襲擊的時間通常都是趕在年節的時候,因為這個時候往往是大家徹底放鬆警惕的時候,我也希望大家可以徹底放鬆緊張了一整年的心情好好過一個春節,但我更希望每個人都能居安思危,因為恐怖分子是不會休息的。所以這部電影趕在這個時間上映,或許可以給他們一些「警告」,要讓他們知道,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要動中國,不要動中國人,更不要逼我們還擊。我們不好戰,但我們從不怕戰。

因為確信是好電影,所以願意賭一次

澎湃新聞:對於內地觀眾來說,「行動系列」可能會成為他們對你的一個「品牌」認知,很多類似邀約會找上你,未來希望繼續深化這樣的個人品牌還是也會擔心這會成為一種限制?

林超賢:在我看來,所謂「行動系列」其實更重要的是這個故事有打動我的點。我們在創作的時候先要考慮的是這個故事講下來,自己有沒有被打動。如果沒有,那這個肯定做不了,但如果自己有被打動,那我覺得就是可以分享這個感受給觀眾的。

我覺得電影某種程度上是在傳遞一種使命感,傳遞的是一種人的使命。而對於我這個導演來說,我的使命就是把電影拍好。

至於說未來會有什麼樣的合作,其實海軍有跟我聊之後的一些故事,我不排斥合作,但也是要找到一個能夠跟觀眾分享的故事和角度,而不是硬性說一定跟誰合作。

專訪|導演林超賢:拍攝《紅海行動》就是一個「軍事行動」

2007年動畫片《閃閃的紅星》是林超賢「北上」的第一部作品

澎湃新聞:香港導演「北上」這些年,有些人大獲成功,有些人並不如意,你覺得市場改變之後,大家的「江湖地位」有重新劃分的感覺嗎?

林超賢:不敢不敢。一直以來我都只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拍戲,那我的經驗其實都是很簡單粗暴的,就是「虐待演員」啊,打磨故事啊,挑戰自身極限啊。這個圈子裡大家都很拼,就看你是為了什麼去拼。

我不太清楚其他導演,所以也沒辦法做比較。但我相信,在這個行業里的每個創作者都是有勇氣的。

澎湃新聞:這兩年不少香港導演來接手主旋律題材,會覺得因為有一定的距離感,反而能夠找到更好的切入角度和看待方式嗎?

林超賢:之前有個香港的影評人說林超賢已經成為「主旋律電影的教父」,說實話,我自己看到有點「啊,是這樣嗎」的感覺。

我理解的主旋律是一種正能量,我只是尋找了一種方法去表現它,去跟觀眾交流這種正能量。

張涵予在《湄公河行動》的時候說過一句話讓我很認同,他說「好萊塢大片都很主旋律啊,那我們為什麼不能打出自己的主旋律呢?」所以我想,我們這麼大的一個國家,當然可以有我們的主旋律,在不同的年代,這個主旋律的內容也有所不同,《湄公河行動》的時候我們傳遞出的是「從來沒有歲月靜好,只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如今《紅海行動》傳遞的就是:我們沒有生在和平的年代,但我們有幸生在和平的國家。當然還有另外一句,就是:勇者無懼,強者無敵。

專訪|導演林超賢:拍攝《紅海行動》就是一個「軍事行動」

林超賢在拍攝現場

澎湃新聞:放在春節檔一開始應該是個比較冒險的選擇,對於票房的表現是在預料之內嗎?怎麼看這個類型在市場中爆髮式的表現?

林超賢:這個檔期從來沒有出現過像《紅海行動》這樣的電影,我確實有擔心過市場的反應,萬一大家覺得春節檔不想看這樣的電影,我該怎麼辦,我的演員、我的工作人員之前為這部電影吃了那麼多苦,如果觀眾不喜歡的話,我會覺得很對不起他們。但潛意識裡我又有一種信心,我相信市場和觀眾會給《紅海行動》一個公平的結果,這個信心是《湄公河行動》帶給我的,我之前也說過,是《湄公河行動》的成績讓我相信自己的堅持是對的,相信現在的觀眾是很厲害的,為了這個,我願意再賭一次。

其實電影在哪個檔期上映不是我作為創作者能夠決定的,我只是認真去做好每一個作品。至於說到這個類型,大家主要都是關注在「主旋律」這個感覺上,但在我而言,電影是要去成就英雄的。因為觀眾需要看到「英雄」,需要看到面對困難,可以走出來的英雄。對於觀眾而言,他看電影的時候可能會感受到一種力量,即使人生的道路上需要孤獨前行,但只要你勇於面對困難,你可以做到很英雄。

對創作者來說,現在肯定是一個好時代,創作有人投資,電影可以呈現出來,觀眾對於你認真表達的作品有回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