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老大哥聯想,為什麼會被華為取代,成為中國製造業的驕傲?
曾經的聯想風光無限,是PC時代的霸主,但是近些年卻慢慢被人遺忘了,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時代,聯想似乎掉隊了;反觀華為,影響力則逐漸擴大,不斷的攻城略地,打的歐美對手只能通過合併才能生存了。為什麼華為會超越聯想成為中國人的驕傲呢?因為華為專註通信,重研發,有自己的核心技術。
聯想
華為注重研發
一直以來,華為都重金投入研發領域。90年代,華為就決定將銷售額的10%投入到研發當中。近年來,在5G的發展上,更是花費巨資;聯想則將研發的地位放在其次,主要是通過收購來擴張。1996年,聯想集團免去倪光南總工程師的職務,並同時撤銷總工程師的崗位。後續發展中,研發的投入佔比一直在個位上2-3%徘徊。雖然聯想相繼收購了IBM PC業務,成為了PC的王者,但是並沒有什麼核心技術。後續收購摩托羅拉手機業務,一樣沒有獲得核心技術,僅僅是得到品牌而已。
華為
華為專註於通信
華為基本法裡面就強調了,華為永遠只做通信相關的業務。回顧華為這些年的發展,確實沒有脫離這個原則。有人可能會說,華為在發展過程中,也收購了很多公司。但是收購的這些公司都是與通信相關的,尤其是與物聯網相關的。而且收購的金額都非常小,收購的標的都是一些創業型的公司,對於整個華為的現金流並沒有造成影響;反觀聯想,則是另外一種景象:2001年,聯想拆分為聯想集團和神州數碼,同時聯想控股集團成立。聯想控股後續又從事房地產和金融投資。此外,還投資2500萬美元試圖創建中國第四門戶網站「FM365」;投入3537萬美元收購「贏時通」想搞證券業務。
專註
上市對於一個公司戰略的影響
聯想上市較早,華為則一直堅持不上市。一家公司上市以後,雖然容易融資,但是很容易短視,為什麼?因為投資者要求短期利潤,要求的是報表很好看。如果一項業務短期內無法產生收益或者利潤,公司的管理層就會受到很大的壓力。如果不上市,公司就可以埋頭研發,堅持自己的方向,獲取長期的收益。
通過併購,可以獲得一時的領先,但是如果無法獲取核心技術,沒有形成自己的研發能力,最終還是會在競爭中落敗。相反,華為的例子深深的說明了研發的重要性。各位看官同意這個觀點嗎?同意的話就「關注」一下筆者吧。
※為什麼有時候滴滴打車會比計程車還貴呢?一起來找找答案吧!
※這個大國也要學美國,封殺華為手機,華為的國家化之路真是坎坷
TAG:Yvhuo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