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人死後講究非常多,尤其第七條:送葬路上要唱歌!

古人死後講究非常多,尤其第七條:送葬路上要唱歌!

(說歷史的女人之第56期)

正如文天祥詩中所言:「人生自古誰無死?」所以說,從古至今,嚴格來說,自有生命以來,死亡就隨之而存在,所謂有生必有死。但是在萬物中,人類作為高級動物,對待死亡的態度卻跟其它生物是不同的。人類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通過經驗積累和不斷探索,創造了人類的文明,這大概是歷史上最偉大的最值得紀念的活動了。於是,有了文明的人,對待死亡的看法和認識,甚至處理方式也是極為不同的,這種不同在於,動物死了任其腐爛或被其它獵物當做食物,但人類不同,人類在死亡之後,會有一套體現文明的儀式和處理方式,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在古代史上,人們是如何處理死後之事的,古人處理死後之事講究非常多,總體大概有以下幾條。

第一條:將死。根據《禮記-喪大記》記載,人在快死的時候,不叫將死,而叫「屬纊」,(在古文中,這兩個字念zhu kuang)。那麼這兩個字的意思是什麼呢?分開來看:「屬」在此處是安放或放置的意思,而「纊」則是指蠶吐出來的新的絲綿。那麼這到底是幹什麼用呢?這個用處可是非常重大的,關係到了一個人的生死。古時候,一個人將死之前,或者說臨終之際,要把新的蠶絲放在人的口鼻之上,以確定看他是否徹底斷氣。因為新蠶絲很輕,能測試一個人是否還在呼吸,免得造成誤會或傷害。

第二條:初死。在古代,一個人剛剛死去的時候,家裡要安排人爬上梯子,來到屋頂,面朝北方為逝者招魂。古人把這個儀式用一個字概括:復。意思是先為逝者招魂,如果能夠把逝者的靈魂叫回來的話,那麼死者就能復生,如果反覆叫了,還沒叫回來,那麼就得開始準備辦理喪事了。

第三條:沐浴。在《禮記 喪大記》中記載,一個人死後,確定要辦理喪事的時候,首先要跟逝者進行沐浴,通俗一點就是洗澡,當然沐浴聽起來儀式感更強一些。這個習俗在歷史上延續了很久,以至於到今天。但是在晉代有個人叫王祥,他可能生平不喜歡洗澡,所以在臨終前只好特別進行了一番交代,在《晉書 王祥傳》中有記載,他告誡兒子說:「我死後只洗一下手和腳就行了,不要給我洗澡。」其實這個事例也從側面反映出了一般情況下,古人在死後都是要進行洗澡的。

第四條:斂。斂這個儀式也非常講究,斂分大斂和小斂。小斂就是給逝者穿上衣服,普通老百姓穿三套,窮困者甚至一套,但是貴族則會穿很多,而且是地位越高,穿的衣服也越多,大概都能穿成一個衣櫃。而大斂則是把逝者放進棺材裡,而且在裝進棺材中嘴巴里必須得含有東西,最早一般都是稻米之類。《戰國策》有一則記載為「鄒魯之臣,生則不得事養,死則不得飯含」。可見含飯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如果不含東西,死後大概就是要做餓死鬼的吧。在清末有一個女人叫慈禧,她死的時候,入殮時嘴裡就含著東西,是一顆無價的夜明珠。古人也有把玉含在逝者嘴裡的。

第五條:殯。逝者沐浴、小斂、大斂後,等著埋葬叫殯。《論語 鄉黨》有這麼一句話,叫「朋友死,無所歸,曰:於我殯。」這句話翻譯出來就是,有個朋友去世了,但是在埋葬之前,或墳墓沒有挖好之前,卻沒地方安放他的屍體,或裝著逝者的棺材,於是孔子就說,就停放在我家裡吧。

第六條:出殯。等墓穴選好挖好之後,就緊接著開始下一道程序:出殯。出殯就是把靈柩或把逝者送往目的地進行埋葬。這是一道非常重要的程序,尤其在中國的農村,今天的人們已經不再重視這個程序,但是在古代傳統社會人們非常看重。如果是望族,出殯的場面就會非常隆中。如果是德高望重之人,連普通老百姓都會自動去送行。如果是皇帝,那場面就更是大到驚天動地了。當然皇帝、貴族出殯的具體程序恐怕得列一本小冊子出來,其中繁瑣細節,恐怕今天的人想都想不到。

第七條:送葬(送葬其實是包含在出殯整個程序之中的,單列只為分開來說而已)。古人繁縟禮節太多,送葬也有很多講究,這裡舉兩個例子,一是送葬的規矩,各有不同。二是輓歌,這個輓歌是在歷史記載中顯示,最早是挽柩之人唱的歌,走在靈柩旁走一路唱一路,算是唱給逝者的歌,但其實也是唱給生者的。關於這類歌曲,比較有名的比如曹植的《薤露行》,其中有這樣的句子「天地無窮極,陰陽轉相因。人居一世間,忽若風吹塵。」再比如陶淵明的三首《輓歌》,比較有代表的句子如「有生必有死,早終非命促。昨暮同為人,今旦在鬼錄。」「但恨在世時,飲酒不得足。」看到古人的送葬唱歌,似乎更悲壯、更真誠、更有對生和死的敬畏感。

第八條:埋葬。在歷史的早期,殉葬制度很可怕,一個貴族或諸侯去世,都會讓大量的奴隸進行陪葬。但是隨著歷史的發展,文明的進步,人們漸漸認識到了人力資源的可貴,就把活人殉葬制度進行了改進,用土佣等物做代替。除此之外,還會在墓葬中放置大量的金銀玉器等等,地位越高,陪葬品越是奢華。比較有代表的比如秦始皇陵,秦始皇陵中不僅有代替千軍萬馬的兵馬俑,還有大量的奇珍異寶。再比如海昏侯墓,被考古專家發掘後,光文物都有1萬多件,可見其陪葬的規模之宏大、物品之富足。

當然這是皇帝或貴族的埋葬,擱在普通老百姓,那就簡單多了,主要因為喪葬是一項開銷很大的事情,一般老百姓多半是沒有經濟能力支撐的,所以都是以節儉方式埋葬。這還好,如果遇上災年,連節儉安葬都無法實現,只能挖溝壑埋掉就行。

結語:看了歷史上古人的死後處理方式,雖然講究很多,但卻揭示了另一個真相,那就是死後是一個儀式,其實人活著的時候,也不過天天是在儀式中殘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戲說歷史的女人 的精彩文章:

三國三大奸臣,第一才能過人,但先後背叛兩任主公,其品行深受爭議!
他謀比郭嘉、荀彧,曾出兩計,若曹操父子採納,劉備孫權會很慘!

TAG:戲說歷史的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