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經典研讀》第107期 論語公冶長篇第十六

《經典研讀》第107期 論語公冶長篇第十六

GIF

公冶長篇第十六

原 文

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注 釋

子產:姓公孫名僑,字子產,鄭國大夫,做過正卿,是鄭穆公的孫子,春秋時鄭國的賢相。

恭:謙遜。

惠:給予恩惠。

義:合理、合宜。

義 釋

《四書集注》:子產,鄭大夫公孫僑。恭,謙遜也。敬,謹恪也。惠,愛利也。使民義,如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廬井有伍之類。吳氏曰:「數其事而責之者,其所善者多也,臧文仲不仁者三、不知者三是也。數其事而稱之者,猶有所未至也,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是也。今或以一言蓋一人、一事蓋一時,皆非也。」

《四書蕅益解》:不遺纖善。

《論語注》:凡才臣之有政治者,多短於道德。望高,則行己易驕;矜功,則事上或跋扈;多為國計,則剝民以逞;畏為罪恐,則立法不行。惟子產免焉,能克己以澤民,合於君子之道也。

《論語新解》:子產在春秋時,事功著見,人盡知之。而孔子特表出其有君子之道四,所舉已盡修己治人敦倫篤行之大節,則孔子所稱美於子產者至矣。或謂列舉其美,見其猶有所未至。人非聖人,則孰能盡美而盡善。

今 譯

孔子評論子產說:「他有四種行為合乎君子為人的道理:待人的態度很謙遜,事奉君上很誠敬,撫養民眾有恩惠,使用民力很得宜。」

主 旨

孔子稱許子產的行為,有很多合乎君子的道理。

引 述

鄭國大夫子產,比孔子年長,也是孔子敬重的人士。他對子產的四大優點:待人恭敬謙遜,事君謹慎尊敬,養民恩惠有加,使民合乎時宜。十分推崇,認為合於君子之道,值得從政的人學習。

生 活 智 慧

(一)君子從政,老百姓自然有福。孔子倡導仁政,期望從政的人,能夠實踐君子之道,把君子的作風,表現在為人民服務的實際過程中。

(二)孔子讚揚子產,用意在喚醒當時的從政者,發揚君子的精神。因為政治攸關人民的生活,對大家都十分重要。

(三)現代化的政治,同樣需要君子之道。自己的行為謙恭有禮,對上級誠實恭敬,用心安養百姓,合理運用民財民力,仍然合用。

建 議

君子之道,對每一個人都有幫助。不論行業,職業,最好都能夠實踐君子之道。

別 裁

孔子又批評一個人,是當時春秋時代,比孔子稍稍早一點,鄭國有名的首相,對鄭國有了不起的貢獻的,名叫子產。

子產是歷史上有名的好宰相,好政治家,孔子非常佩服他,說他特別有四點君子之道,不是普通的常情、德業、修養等等可比。因此孔子對他四個長處,在歷史價值上加以評論。他說子產自己嚴肅得很,管理自己非常恭謹,不馬虎,這是很難得的。一個人對自己最易放鬆,往往認為錯處總是他人的,很少對自己的錯失反省,而子產做得到「行己也恭」,實在難得。同時又「事上也敬」,子產做首相,對於主上非常恭敬。恭是自己內心的肅誠,敬是對人對事態度上的嚴謹。換言之:對上接受命令時,不只是服從,有好的意見時要提出力爭。執行命令,要盡心,不只是敷衍了事。最怕的既不能令,又不受命;你要他提意見辦法,他表示沒有異議,你教他執行,他又呆在那裡。而子產對上對下都能敬於其事。「其養民也惠」,他能促使經濟繁榮,對於社會百姓,大家能得其所養,安定生活,對於社會有貢獻,有恩惠給人民,因此老百姓感恩於他,他有命令下達時,個個服從。但是「其使民也義」,他又非常合理、合時、合法,人家樂意聽他用,的確是大政治家的風範。所以鄭國有子產才能興起來,因為他有四點君子之道。這四點長處並不僅是政治家才應該具備,而我們不是政治家就用不著,沒有這種事。如果我們拿這四點來作人處世,就是成功的一半,所謂君子之道,大有可望了。

編 語

子產,複姓公孫名僑,字子產,鄭國大夫,做過正卿,是鄭穆公的孫子,春秋時期鄭國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在鄭國為相數十年,他仁厚慈愛、輕財重德、愛民重民,執政期間在政治上頗多建樹,比孔子稍早一些,是春秋時期鄭國的賢相。

孔子對子產評論很高,說他有君子的四種道德,也是為政之德:對自己要求嚴格;對主上非常恭敬;實施好的經濟政策,使百姓得實惠;調動百姓合情合理合法。

行己也恭:自己的行為恭敬,對自己要求嚴格,管理自己非常恭敬,恭敬是內心的修養,是對天地良心的恭敬。也即嚴於律己,做到這點很不容易,因為人的通病就是把錯誤推到別人身上,歸咎於主客觀原因,反正自己沒錯。

事上也敬:子產做了鄭國23年首相,先後輔佐兩位君侯,政治貢獻卓越,但他卻沒有居功自傲,始終敬上,這種敬也是尊重,並不是對主上言聽計從,仍有自己的主見。執行命令,盡心儘力,不敷衍;有不同意見則據理力爭,不一味盲從。

養民也惠:經濟措施得力,使社會安定、生活富足,百姓安居樂業。百姓得到了好處,一定會感激官長,感恩君侯,久之則國泰民安。

使民也義:徵調百姓合情合理合法,百姓也願意為國家出力,是國富民強的良性循環。

孔子說子產正是有了這樣四個君子之道,當然也是為政之道,才有了鄭國的大治。這四點既是君子風範,又是大政治家的風範,歸根結底還是做人做事的學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蘭州理工國學會 的精彩文章:

《經典研讀》第69期 論語里仁篇第三
《經典研讀》第81期 論語里仁篇第十五

TAG:蘭州理工國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