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曹操手下五子良將之一 本戰功卓著卻因投降被曹丕羞辱致死
對於武將來說,一生不打敗仗是很困難的事。由於戰場上的因素很多,瞬息萬變之下,難免統帥會有顧忌不到的時候。但歷史上確實有一些人戰功赫赫,戰績輝煌,而晚節不保者也不乏其人。三國時期曹操手下有五子良將之稱的猛將就是如此,原本戰功赫赫功勛卓著,一生未嘗敗績。不過在後期卻屈膝求饒葬送一世英名,終被羞辱致死。他就是于禁。
在東漢末年,于禁原為濟北相鮑信手下。後來跟隨曹操,在平定青州黃巾起義的時候立下顯赫戰功。在後來,曹操由於自己個人行為不檢點而慘敗於宛城之時,眾軍皆潰唯獨于禁率領的部隊進退有據並未受到大的傷亡。曹操對於于禁的治軍方略讚歎有加。而于禁也為曹操立下汗馬功勞,爭袁術、擒呂布、伐袁紹、奪荊州屢立奇功,成為曹操手下五子良將之一。原本可以與張遼齊名,但由於一場軍事防禦戰的失敗投敵而成為其一生最大的笑柄。
劉備為鞏固孫劉聯合脆弱,命關羽進軍樊城。而關羽自視甚高企圖以偏師之兵北伐曹操,開始時所向披靡但可能天氣原因幫了關羽大忙。于禁的七軍都陷入了關羽的圈套。很多人總說于禁的失敗是其不聽龐德之言,不假。但于禁不習水戰也是事實,不知為何曹操當時就選于禁為主帥。再加之當時天不佑禁,水淹七軍後龐德據不投降,于禁則唯唯諾諾。致使曹操險些遷都避難。
問題在於關羽真的很有才能嗎?其實並不是,關羽在水淹七軍後就沒有了接下來的勝利,軍隊無力繼續北上不說,內部也軍心不穩。而關羽接到的命令是攻樊城分曹魏之兵,並沒有讓其北伐。面對謀士撤軍的建議絲毫不考慮大局,堅持以孤軍伐魏。內部的矛盾也沒有很好管控,外交方面更是一塌糊塗,最終兵敗被俘一點也不可惜。而于禁在關羽兵敗後到了東吳,也應該是沒臉回去吧!
在曹丕稱帝後,孫權稱臣,于禁回到魏國。此時的他早已風光不再,雖然曹丕對於于禁表面上還是客客氣氣,但內心對其極其厭惡。在拜謁曹操陵墓時,曹丕特意搬出了水淹七軍的畫作,以此來羞辱于禁。于禁自然也羞愧難當,不久鬱憤而死。一個良將竟落得個鬱憤而死,關鍵就在於缺少氣節。但于禁之前確是一員猛將,為何水淹七軍之時氣節全無,原因也可能是關羽在其心中是越不過的心理障礙吧?
※晚晴為家之私怨處處與李鴻章作對的翁同龢
※明朝崇禎年間真的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了嗎?
TAG:事實有話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