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要迴避和別人比孩子,這是讓父母看到差距的唯一途徑

不要迴避和別人比孩子,這是讓父母看到差距的唯一途徑

我知道,很多人是鄙視和別人比孩子的,有個說法大家應該都聽過:自己飛不過人家,就在窩裡下個蛋,等小鳥出生後,去和人家的小鳥比,希望以此來爭回自己這隻老鳥的面子。

這是諷刺某些父母的,意思是說,你自己比不過人家,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自己看上去不至於那麼慘,因為,我沒比過你,我的孩子可是比你的孩子並不差,甚至,比你的孩子還要優秀。

這樣的諷刺話聽上去有些道理,因為它是量身定做的,很讓某些做父母的被戳中痛點,反而覺得自愧:憑什麼自己不行,就要逼著孩子行?自己做不到的,卻要孩子去爭取做到,這聽上去很不近人情。

可是,不比就萬事大吉了?就太平無事了?顯然不是。我們做父母的,當然不應簡單地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比,更不應不顧孩子的具體情況,讓他們去彌補自己當年的人生缺憾,但是,這不等於說,比孩子就完全是錯誤的。

俗話說,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從某種意義上說,把自己的孩子放到同齡人中,從客觀的角度去比較,是讓父母看到自己孩子與其他孩子之間差距的唯一途徑。

孩子都是自己的好。就像在朋友圈裡晒圖片,很多人喜歡曬孩子,在這些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永遠是帥氣和漂亮的。其實,這是「情人眼裡出西施」的父女版或母子版,因為愛,才會覺得帥氣和漂亮。實際上,自己的孩子或許只是一般般的男孩或女孩。

於是,就常常有這樣的情形:一邊貼上照片後美滋滋的,另一邊卻有人在撇嘴:哪是什麼帥哥美女,很普通嘛。

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一顆冷靜的頭腦,除了相貌之外,對於孩子的學業乃至品行,有些父母也會犯上述錯誤,覺得自己孩子挺好,雖然把自己的孩子看成一朵花的父母並不佔多數,但是,有相當多的父母對自己的孩子至少抱著這樣的態度:還行。

可實際上,問題往往就出現在這個「還行」上,得出這個結論,往往是因為許多父母只看到自己的孩子,而沒有看到或者不清楚別人的孩子到底是什麼樣。一旦當他們向外看去,了解了同齡孩子中優秀者的情況,才會猛然意識到:以前的這個「還行」說得太輕鬆了。

而這個時候,自己的孩子常常已經被落下一大截了。

前天剛從國內回來,過年期間,與一些多年未見的老同學見面,分外開心。酒桌之上,最常問起的就是孩子的情況。讓我感慨的是,很多同學當年讀書時成績平平,可是孩子卻頗有出息,有的在著名大學讀書,還有好多在讀研究生,也有的大學畢業後,出國讀碩讀博。

與父母當年相比,這些孩子在學業上無疑是前進了一步,有一些甚至是大大前進了一步。這對父母是一個很大的安慰,它的意義與前面的諷刺故事剛好相反:雖然自己這隻笨鳥當年落後於同齡人,但自己的後代卻表現不俗,甚至可以稱得上驚艷。

相反,有的同學當年很優秀,可是孩子在學業上卻一無所成,在大學招生比例如此之高的今天,仍然無法順利走進大學,即便得到一個念書機會,也是讀得連滾帶爬,在校園裡過著狼狽不堪的日子,甚至半途而廢。

酒桌之上,沒有人願意過多展現生活中不如意的一面,可是,這樣的父母的內心一定五味雜陳,看著同學的孩子有出息,想著自己家中不求上進、渾渾噩噩的孩子,內心的傷感可想而知。

很多時候,不是我們要有意去比孩子,而是在生活的軌道上,許多同齡人因為生活態度不同,努力程度不同,隨著時光的流逝已經漸行漸遠,這種差距以及它將對未來人生所帶來的根本性的影響,讓作為過來人的父母們感慨萬端。

沒有比較,就無法鑒別。可是,有時候,沒有比較還罷了,更壞的是高估了自己的孩子,這就為將來埋下了尷尬的伏筆。

有一位朋友的孩子小時候很乖巧,因為父母在各自家中都是老大,作為長孫、長外孫,這個孩子從一生下來就是兩個家庭的掌中寶。又因為不吵不鬧,脾氣好,因此在父母眼中是個聽話的孩子,在兩個家庭的老人眼裡更是個寶貝,從小到大,聽到的都是讚美之詞。

他的父母都沒上過大學,從小也很注意培養,書桌之上擺滿了各種書籍,更有世界著名大學巡禮系列叢書,似乎在預示著將來不凡的人生前程。

其實,這個孩子天資一般,但是因為從小在家庭中,特別是老人口中聽到的都是好話,因此內心存在著一種自滿感。中學畢業後進入一所不錯的大學讀書。這讓他的內心更加自我感覺良好,言談之中常常流露出驕傲的情緒。

可實際情況並不樂觀,雖然上了大學,但讀得並不順利,四年下來成績平平。可是從小到大的家庭內部誇獎讓這個孩子心氣很高,後來連續幾年報考研究生,都沒有考上,內心產生了很大的挫敗感。

他的父母感嘆說,如果當年家裡不給他那麼多不切實際的誇讚,把他和同齡人進行客觀的比較,或許能夠幫助他找到一個符合實際的定位,對自己有一個客觀真實的認識,那樣,他後來的求學之路也許能夠走得相對順暢。

一個孩子和同齡人相比處於一個什麼水平,最有發言權的是老師和同學,而絕不是孩子的父母。父母是局外人,要想知道自己孩子的切實狀況,唯一的辦法就是通過和別的孩子進行比較,這個比較不是攀比,而是在比較中對自己的孩子有一個最準確的認識,從而為指導孩子提供一個最佳的參考系。

這次回去見到一位多年未見的高中同學,她贈送給我一本她的外甥女,一位在青島第五十八中讀書的小姑娘寫的仙俠小說《風起竹林》,它是這位名叫李想,筆名為窗北青山的女孩兒的長篇處女作。接過書,我翻看了幾頁,那雋永清麗的文字讓我難以置信,這竟然是一個年方15歲的少女的作品!

作為一個從事新聞工作多年的人,我相信,這種水平的文筆絕非一般同齡人可比,甚至是許多中學語文教師也未必能夠達到的。「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句話用在李想身上再恰當不過。

眾所周知,如今的中學生學業負擔重,很多學生被功課壓得喘不過氣來。可是,李想利用課餘時間寫出了這部20萬字的《風起竹林》,而且各科學習成績優秀,在小說出版的2016年,以731.5分的優異成績,被青島第五十八中大學先修班錄取。

我在人民網轉發的文章中了解到,李想是個全面發展的好學生,不僅文章寫得好,還寫得一手好字,會隸書、楷書、行書三種字體,書法考過七級。她還從小學芭蕾,鋼琴考過8級。她的作文曾在第十七屆「中國少年作家杯」全國徵文大賽獲得二等獎。

因為和同學的熟絡關係,我上中學時曾見過李想的母親,那時的她還是一個年僅七八歲的小姑娘,當年領著她玩的情形至今還歷歷在目。只是那時我無法想到,後來的她不僅自己學業優異,事業有成,而且還培育了這樣一位多才多藝的女兒。我真的為她感到高興。

毫無疑問,像李想這樣的孩子,是有理想有追求的,就像數年前那句人人皆知的央視廣告語「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他們在許多孩子還在昏昏然的時候,就已經明確了自己的人生追求,並且從各方面著手準備,為未來的人生開啟了第一道大幕。

為什麼不比較呢?不比較,不會知道有差距,更不知道差距在哪裡;有了比較,才會知道自己既不是帥哥美女,更遠遠談不上學業優秀。比較,可以讓孩子找到自己的位置;比孩子,可以讓父母知道自己該如何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找到努力的方向。

比孩子,聽上去有點俗,可是如果能夠知道它其中包含的積極意義,那對於父母和孩子都是一件好事。迴避不是辦法,「和自己比」更是欺人之談。

在此給大家一點溫馨提示,見到老同學,老朋友,酒桌之上,有胡侃吹牛的工夫,不妨多談談孩子,不是為了狹隘的比較,而是通過了解別人的孩子,看到自己孩子的不足,這才是真的有所收穫。

作者:楓葉君, 前新華社資深編輯,駐外記者,所著長篇小說《移民》在精緻小號(ID: lovejzxh)連載

精緻小號熱文推薦

泡一泡就乾淨,這場洗衣革命關乎每個人的健康與生活!!!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精緻小號 的精彩文章:

過大年,這些禮節你要知道
狡詐,貪婪,殘忍,這個「綁架」狗的女人讓人脊背發涼

TAG:精緻小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