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藝術工程 潤澤心田(有一種工程?在無聲無息中改變了很多人!)

藝術工程 潤澤心田(有一種工程?在無聲無息中改變了很多人!)

原創優秀旅行微刊 專註旅行讀書故事分享

藝術工程 潤澤心田

世間有諸多令人起敬的工程,歷史悠久的都江堰靜卧天府之國數千年,惠及萬物生長,潤澤川民千秋萬代;宏大的大亞灣核電工程,節約能源萬億噸,造福國民近百年,功勛卓著,令萬民敬仰;曠日持久的科學教育工程,教導國民擺脫愚昧,了解自然改變自然,突破醫療、科技難關,為人類健康保駕護航、為人類建設美好家園。上面所述說的種種工程可以稱之為物質工程、筋骨工程。筋骨重要不重要,當然重要,但若人只有筋骨沒有魂靈,那便與行屍走肉一般的殭屍無異。於是由一批批藝術家主導的另一項魂靈工程便悄然開工了,沒有氣吞萬里的宏大場面,沒有千軍萬馬的呼嘯崩騰,有的只是潤物細無聲的悄然變化,由堅硬變得柔軟,由冷漠變得熱情,由無視變得關心。

自求學時代開始,個人就對歷史學頗感興趣,還依然清晰的記得十三世紀發生在西歐的文藝復興運動,那個時候不是太明白,為何幾幅油畫、幾部喜劇、幾首詩詞為何能有如此大的能量,極度震撼跟扭轉的不僅僅是文藝領域的創作方向與風格,而是對西歐整個社會的震撼,從文藝到科學等等各個領域,我想現在的我開始有一些明白了,從那時起人們開始尊重、重視人的力量、人文的精神,而這一切卻是由一批無權無財的民間藝術家創造的,絕對是一項意義非凡、繁重浩大的藝術工程,於是決定利用業餘時間對此述說一番,與各位讀者朋友們分享一份力量,一份藝術工程的力量。

坦言之, 有這個念頭的時間久矣,一直以來想寫點這方面的散文,但是不敢輕易下筆,因為動筆是件聖神的事,不可輕易草率為之,同時也因深感此話題的幽深不可探測,不過細思之,此理也不是深奧難懂,反而是十分簡單樸素,相信稍受一點教育、略讀幾本書的人都懂得,但是淺懂只是感性的認識,卻不一定有深知灼見,也不一定有切實可以操作的實踐方法,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堅持堅守哪怕是自己悟出的藝術創造之徑,加上對此頗感興趣,在對中國古典文學中的詩、詞、戲劇、小說,有過一些積澱之後,才敢下筆略談少許,因為我深知這是一條不可以投機取巧,巧徑繞過的路途,沒有任何捷徑,必須腳踏實地,一口一口消化,一步一步前行。

我們沒有必要對藝術的概念做一個高度抽象化的定義,因為那是文藝理論家需要做的工作,我們只需要知道一切能使人產生美感的東西就是藝術,但是,請注意一切能使人感到愉悅的東西不一定是藝術,因為那有可能僅僅是肉體感官的興奮而已。美感是什麼,無需給出確切的定義,但我們不妨略略放鬆心情,來欣賞幾句千年之前的一段古詩。.

《詩經·秦風》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國學大師王國維是古詩詞鑒賞方面的權威,他是這樣來評價這手詩詞的,稱其,「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辭脫口而出,毫無矯揉裝束之態」,王國維先生國學功底極為深厚,給出這樣的評價可謂是極高的了。我們絕大多數人無法企及王的學術造詣,但是有些國學功底的我們,只要略略的讀上幾遍,便會發現其中的美,而且是強烈的美,並且直覺告訴我們,這是一首愛情詩,深秋的河邊,白色的蘆葦,美麗的倩影,路阻的無奈,一切的一切,此情此景,都極度的還原了那時那景,怎能不令人不禁張嘴嘆然,極美極美的,於是我們可以說這是一份藝術創造、一項藝術工程.....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時各分散」五花馬,千金裘,忽而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詩仙李太白手持玉液壺漿、狂呼豪飲、殷勤勸酒的一幕歷歷在眼,與友人大口喝酒、大口吃肉,那是何等的豪邁不羈,何等的浪漫迷人,大醉之後,寄情於文,於是乎,千古名句脫口而出,揮灑自如。同樣是世界級的大詩人蘇東坡與李太白有九分相似,但是朦朦朧朧可以感覺的出,李白的狂放不羈是無邊無沿的,而蘇東坡的浪漫豪邁卻似乎多了一分其自身的自我框約,當然每個人的閱歷不同所以呈現出的外在狀態便不同,也可以說都是最終的個性使然,但不管是無邊無沿邊的狂妄還是略有拘束的豪邁,這都只不過是一種人生態度、處事方法罷了,絕不影響他們筆下可以創造出世界級的詩文詞章。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怨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沙場秋點兵,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詩聖杜子美才華橫溢,但卻仕途不順、屢屢受挫,以致貧困潦倒不堪,在得知其子餓死的噩耗之後,悲痛欲絕,借文抒發情感,於是吟出了那驚天地、泣鬼神的悲壯、不朽詩句,子美一生坎坷,常常食不果腹、溫飽無以維持,尤其是安史之亂期間,戰爭不斷,自己亦遭受重大創傷,親眼所見普通民眾被強制參軍,戰爭慘烈,家中父老久久等候,換來的卻是一張一張陣亡通知書,接著便是一雙雙老淚縱橫、充滿皺紋的老臉,一點一點的昏暗下去。正是這樣的一個個殘酷不堪的現實,加上杜子美的敏銳雄才才得以留下如此多的千古名章,沒有太白、東坡的豪邁閑逸,有的只是嘆惜與厚重,但其詩文的藝術價值絕不會屈居第二,而只能是並列第一。

與蘇東坡同時代的辛棄疾,世稱「蘇辛」,在整個宋代,才情僅次於蘇東坡,絕對的二號人物,有人說辛棄疾彷彿兼具李太白的豪邁不羈與杜子美的憂世憂傷,頗有幾分道理,辛棄疾的仕途經歷比之於蘇東坡要順利的很多,生活還算富足,也許這就是天下第二的好處吧,因為天下第一太惹人注目、太容易令人妒忌,不管怎樣,其一句沙場秋點兵,足以奠定其在文學上不可動搖的老二地位,一種悲壯之美,同樣是美感十足,不言而喻,其同樣是藝術創造,又一項新的藝術工程拔地而起,矗立千年蔚然不動。

「 見了女孩,便覺清新可人,精神爽朗;見了男子,便覺污濁不堪,興緻無存。其於無聊之時,見鳥與鳥對話,見魚與魚對話」「若問將來的前程怎樣,我只想著,有朝一日我的眼淚流淌成了大江大河,將我的屍首漂浮起來,漸漸流向遠方,最後消失不見,便是我的造化了」。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你問我為何而來,只為你如花美眷」。那位太虛幻境的神瑛侍者,自幼生長在錦華從中,養成了異於同人的生活情趣,喜好女孩,尤其是未出閣的女孩,世間萬物在其眼中皆像人類、像自己一樣,可言可語;同樣的情況,令萬千男女遐想連篇的那位還魂的麗娘小姐,出身名門,家世顯赫,自幼錦衣玉食,先生的一首關關雎鳩,便勾起了她的無限情絲。

那麼,如若細細分析起來,不是只有詩經秦風那樣的朦朦朧朧才是藝術,也不是只有太白、東坡那樣的豪邁不羈才是藝術,也不是只有子美,辛棄疾那樣的憂世憂傷才是藝術,原來貴族公子哥的古怪情趣,與世間萬物皆可說話聊天的痴傻也可以是藝術,原來官宦家的小姐茶餘飯後的閑思,赤裸的愛意表達也可以是藝術,而且是第一流的藝術,好像這樣的美不常見,因為人們似乎已經習慣接受、欣賞那種豪邁與憂世,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它們被視為淫詞艷曲,被禁被查被封,但最終保留了下來,因為無數的大眾在其中發現了別樣的美,美的作品一定是優秀的作品,美的工程是無價的魂寶,要不惜一切代價留給後人,他們做到了.。

非常幸運,自己能有機會一一拜讀他們的作品,他們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來歷史長河中最深入人心,最富有感染力,最負盛名的世界級藝術家。他們的人生閱歷不同,有的在生前就名滿天下、家喻戶曉,有的過世數百年之後才逐漸得到人們的認可,他們有的在世時,生活貧困潦倒,溫飽難繼,有的活著時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但卻豐衣足食,過著封建社會典型士大夫階層的小資生活。今天,當在談論到此處時,我的內心是十分憂傷的,因為對於他們來說,我太自私了,只是站在純藝術的角度來了解他們,來欣賞他們,我知道他們很多人都是在物質條件極度困苦的情況下創作出的那些膾炙人口的作品,儘管我確信他們的精神境界是極高的,他們沒有把生活的貧困潦倒真正放在心上,他們懂得去奮鬥,也懂得隨遇而安,他們有很多無奈、很多不滿,但他們勤學好思,才華橫溢,他們於是藉助文字來表達自己的一腔情感,於是,詩,詞,戲曲,小說等等藝術形式便逐漸出現了,並深刻的影響和改變著中華民族的人格走向,因為鍾愛文字藝術,他們的生活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滿趣味和幸福感的.。

現今生活在大都市中的我們,社會大環境已經與古代藝術家們完全不同,我們絕大多數人都只是普通的公民,擁有一份最普通的工作,憂國憂民不是我們的本職工作,憤世嫉俗亦不可取,我們所能夠做的就是儘力做好本職工作,做自己喜歡並充滿激情的工作,讓自己的人生自始至終充滿活力,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不斷創新突破,不斷探索未知,不斷的發現普通的工作生活中的特別藝術之美,讓自己的生活藝術起來。藝術不僅僅是創作詩詞歌賦,能把一份番茄炒蛋的味道做到極致也是一份藝術,能用最簡單快速的方法解答出一道疑難題目也是一份藝術,能用最簡單樸實的話語感動成千上萬個普通人亦是一份藝術。

《韓非子》有云:「軍分三等,下軍盡己之力,中軍盡人之力,上軍盡人之智.」此處的含義常常被現代搞管理的公司人士當做座右銘,並被一些管理學理論家加以發展,並得出了如下的結論,說低級的管理者驅使員工為自己賣力工作,中級的管理者善於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從而積極主動的為自己工作,高級的管理者則是藝術家,一切揮灑自如,運籌帷幄定能決勝千里之外。因為身處商場,對這些東西有過一些聽聞,不過自己必須坦言,對此不是很感興趣,但是無數的事實證明,帶兵打仗或者管理公司的的確確也是一份藝術,藝術分是等級的,於是有人兵敗如山倒,有人數年間便攻城略地,戰績卓著。

一直以來,非常喜歡閱讀散文,尤其是余秋雨老師的歷史文化大散文,余老師曾經在他的一篇散文中提及,說在整體上對其作品人格產生巨大震撼的是漢代史記的作者司馬遷,我相信只要是認認真真閱讀過余老師文化散文作品的朋友們一定知道其所言非虛。在全面拜讀余老師的大作之後,包括戲劇學術部分和文化散文部分,我可以大膽說,在整體上對我的作品人格產生巨大震撼的人是余秋雨老師,甚至深刻的影響到了我的日常生活,因為閱讀余老師的極端之美,我迷戀上了喝普洱茶、練習書法、學習古典崑曲著作,可以說是對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創作方向產生了巨大影響,是我創作征程之上的偉大導師,是指引我在黑暗中不斷前行的海港燈塔。

關於此處,本人將會在其他的散文篇章中作詳細述說,再此就不在贅言。也許在藝術領域偉大的人物都是相似的,朱光潛老師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文藝理論家,美學家,其在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留下了很多作品,例如《談美書簡》《談美》《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等,在當時就十分暢銷,而且至今依然很暢銷,群眾的眼光是雪亮的,人民的口味是極度挑剔的,只有優秀的作品才能具有這樣的持久的生命力,在朱老的上述著作中,有一部分的文章因為時代性很強,對現今社會中的我們已經沒有學習借鑒的價值了,但是只要通讀那些作品之後,就會發現朱老曾經反反覆復提到過一個觀點,並運用了大量的篇幅來說明,論證。朱老一再告誡年輕的朋友們,藝術的生活對人的一生極其重要,無藝術的生活便如行屍走肉一般,了無生趣,藝術可以徹底震撼一個人的心靈,藝術生活的範圍十分廣泛,大到一個人人生觀、價值觀的確定,對戀愛婚姻的選擇,小到對一件生活中小事的態度,對一件作品的欣賞等等,朱老告誡人們說,尤其是對年輕的朋友們來說,由於種種挫折與不順,導致很多年輕人心生千種煩惱,萬種憂愁,使生活陷入泥淖之中久久無法自拔,加上年輕人生理需求強烈,在不能有效的得到發泄的情況下,便會滋生出一些不雅行為,甚至產生諸多心裡障礙、心裡疾病,久久難以痊癒。那麼此時,年輕的朋友們一定要學會用藝術的力量將自己徹底震撼,徹底擺脫泥淖的污染,如若能痴迷於一項藝術,那結果便會徹底扭轉,甚至出乎自己的意料。

朱老解釋說,藝術的力量可以使人的精神境界得到徹底升華,轉移對不雅事物的注意力,從而從根本上震撼並徹底改變從前的不如意的自己。個人認為,這件事情極為重要,甚至應當從少年時代開始抓起,還記得曾經有一部影視劇給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劇中的絕大部分情節隨著時間的推移幾乎忘得一乾二淨,但是其中的一段卻深深的烙在了我的內心深處。一位有著重度心理疾病的青年男子在犯罪後被警察抓捕入獄,警察在對犯人進行審問時了解到其有一個6歲的兒子平時跟自己一塊生活,當其他所有的警察只是把這個信息當做犯罪嫌疑人的基本資料來對待時,一位有著較好藝術修養的老警察卻發現了普通人經常會忽略的問題,那位老警察擔心其父的重度心理疾病很有可能已經污染到了其子,並且已經產生了諸多不利的影響,有些甚至是毀滅性的。

後來在跟其子接觸後發現果然如此,那位老警察當時非常擔心其會像他的父親那樣走入絕境,他絕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但是這個問題又不是簡單的通過一次心理輔導就能徹底解決的,那位小男孩實在是太幸運太幸運了,那位老警察同時是一位出色的民間音樂家,其犧牲了自己的一些業餘時間免費為那位小男孩教授音樂課,於是在一首首雄壯,高亢,低沉等各色樂曲奏起之後,他發現那位小男孩立刻變得不同起來,神情是那麼的專註,那麼的安靜。老警察成功了,他想用音樂的力量來徹底震撼小男孩的初衷實現了,徹底根除了其父帶給他的惡劣影響,多年以後,那位小男孩不僅身心健康,而且成長為了遠近聞名的作曲家,演奏家。那位老警察成為了小男孩生命中的導師,我想直至生命終止的一刻他都會永遠感激那位曾經的警察叔叔,那位和藹可親的老師。歷史以驚人的相同方式在不斷上演著。

藝術的力量,世間最偉大的力量;藝術工程,世間最宏偉的工程;擁有它,你我不再彷徨不安,不再憂慮重重,擁有的,必定只是充滿韻味,充滿活力,充滿情趣的藝術生活。

註:文字全部為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以免侵權!

喜歡就點贊 愛上就轉發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濤武旅 的精彩文章:

TAG:文濤武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