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今名人」的口吃軼事

「古今名人」的口吃軼事

歷史上關於「古今名人」口吃軼事的文獻薈萃,我們知道,口吃俗稱「結巴」、「嗑巴」,雅稱「重言」,「雙聲」, 醫學上稱為「語阻」。有資料說,「口吃」和「左撇子」等現象,在國外被統稱為dyslexia,專家指出,「口吃」的人在智力上非但不愚鈍,反而他們的大腦構造顯得很特殊,往往具有特殊才能。所以「口吃」問題,並沒有影響他們對歷史做出的貢獻。古今口吃名人很多,現僅就查閱到文字記載幾位口吃名人簡介如下:

1、法家集大成者韓非

韓非(約公元前280一前233年) 戰國晚期韓國人。韓王室諸公子之一,戰國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寫出了《孤憤》、《五蠹》、《內外儲》、《說林》、《說難》等著作,洋洋十萬餘言。《史記·老子韓非列傳》:「(韓)非為人口吃,不能道說,而善著書。與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為不如非。」

2、西漢御史周昌。

西漢初年有個將軍叫周昌,沛縣人,是劉邦的老鄉。秦末,參加劉邦的起義隊伍並從劉邦入關破秦,任中尉,後升至御史大夫,封汾陰侯。周昌為人正直,敢於直言。他口吃,說起話來很費勁。當時,漢高祖劉邦想廢掉呂后親生兒子太子劉盈,另立戚夫人所生的劉如意為太子。周昌對此堅決反對,並向劉邦提出勸諫,說:「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意思是:「我不善言辭,但心裡明白事情不能這麼辦,如陛下想廢掉太子,我就堅決不服從您的詔令。」因為周昌口吃,在說上述話時,把本不需重疊的「期」字說成了「期期」。

【文獻】《史記·張丞相列傳》載:帝欲廢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為太子,大臣固爭之,莫能得。……而周昌廷爭之強,而周昌廷爭之強,上問其說,昌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上欣然而笑。既罷,呂后側耳於東廂聽,見周昌,為跪謝曰:「微君,太子幾廢。」

3、西漢魯恭王劉餘

《漢書·景十三王傳》:「魯恭王餘以孝景前二年立為淮陽王。吳、楚反破後,以孝景前三年徙王魯。好治宮室、苑囿、狗馬,季年好音,不喜辭。為人口吃難言。」

4、辭賦大家司馬相如

司馬相如(約前179年—前127年),字長卿,漢族,蜀郡(今四川省南充人)。西漢大辭賦家。其代表作品為《子虛賦》。《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相如口吃而善著書。」

5、飛將軍李廣

李廣(?-前119),漢族,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人,中國西漢時期抵抗匈奴的名將,曾任驍騎將軍、北平太守等職,匈奴人號「飛將軍」。《史記·李將軍列傳》:「廣訥口少言,與人居則畫地為軍陳,射闊狹以飲。」「太史公曰:余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6、魏明帝曹睿

曹睿(204-239)字元仲,即魏明帝,曹丕之子,曹操之孫 。能詩文。《三國志·魏書·明帝紀》注引,孫監曰:「魏明帝天姿秀出,立發垂地,口吃少言,而沉毅好斷。」 陳壽評曰:「明帝沉毅斷識,任心而行,蓋有君人之至概焉。」曹睿與曹操、曹丕並列為魏氏「三祖」。

7、魏國名將鄧艾。

鄧艾(197-264),字士載,義陽棘陽(今河南新野)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軍事家、將領,精於用兵、老謀深算,官拜太尉,公元263年滅蜀。據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記載:鄧艾口吃,語稱「艾艾」。晉文王戲之曰:「卿雲『艾艾』,定是幾艾?」對曰:「『鳳兮鳳兮』,故是一風。」 意即,三國時魏將鄧艾口吃,但應對巧妙。他在自稱名字時,常常連說:「艾……艾」。有一次,晉文王司馬昭在一次聚會上和他開玩笑說:「你老說『艾……艾』,究竟是幾個艾呀?」鄧艾也不示弱,說:「(《論語·微子》中的)鳳兮鳳兮,原是是一個鳳!」

《三國志?魏書?鄧艾傳》:「鄧艾字士載,義陽棘陽人也。……為都尉學士,以口吃,不得作幹佐。為稻田守叢草吏。」

8、劉宋大臣孔凱

《宋書·孔凱傳》:「孔覬,字思遠,會稽山陰人,……覬少骨梗有風力,以是非為己任。口吃,好讀書,早知名。」「眾咸云:『孔公一月二十九日醉,勝他人二十九日醒也。』世祖每欲引見,先遣人覘其醉醒。」

9、南齊名士崔慰祖

《南齊書·文學·崔慰祖傳》:「崔慰祖,字悅宗,清河東武城人也。……國子祭酒沈約、吏部郎謝朓嘗於吏部省中賓友俱集,各問慰祖地理中所不悉十餘事,慰祖口吃,無華辭,而酬據精悉,一座稱服之。朓嘆曰:"假使班、馬復生,無以過此。"崔慰祖著《海岱志》四十卷,僅成其半而卒。

10、西魏名臣盧柔

《周書·盧柔傳》:「盧柔,字子剛。少孤,為叔母所養,撫視甚於其子。……性聰敏,好學,未弱冠,解屬文,但口吃不能持論。……司徒、臨淮王彧見而器之,以女妻焉。……魏廢帝元年,加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中書監。」

11、中國茶聖陸羽

唐代陸羽,被尊為「茶聖」,據《新唐書·隱逸·陸羽傳》:「陸羽,字鴻漸,一名疾,字季疵,復州竟陵人。……貌侻陋,口吃而辯……羽嗜茶,著經三篇。祀為茶神。其後尚茶成風,時回紇入朝,始驅馬市茶。」

12、北宋文士家安國

家安國北宋詩人、學者,四川眉山人,蘇軾少年時的同學。是黃庭堅、蘇軾、蘇轍的好友,文才武略超凡出眾。《宋史·藝文》載家安國著《春秋通義》二十四卷。

黃庭堅《戲贈家安國》詩曰:

家侯口吃善著書,常願執戈王前驅。

朱紱蹉跎晚監郡,吟弄風月思天衢。

二蘇平生親且舊,少年筆硯老杯酒。

但使一氣轉洪鈞,此老矍鑠還冠軍。

蘇軾有《送家安國教授歸成都》一首。蘇轍有《送家安國赴成都教授三絕》。

13、唐詩人孟郊

孟郊(751~814) 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唐代詩人。據明·郎瑛《七修類稿》卷二十一「辯證類」有一則「孟郊口吃」的記載云:「 韓十八《答楊子書》中曰:「東野吃吃說足下不離口。」是亦有周昌、鄧艾之病。」

14、龍圖閣直學士崔公度

崔公度(?—1097),宋詩人,字伯易,高郵人。崔希甫之孫。王安石推行新法,獻《熙寧稽古一法百利論》,深受王安石器重,召對延和殿,進光祿丞,擢御史。《宋史》卷353有傳。傳曰:「崔公度字伯易,高郵人。口吃不能劇談,而內絕敏,書一閱即不忘。劉沆薦茂才異等,辭疾不應命。……王安石當國,獻,安石解衣握手,延與語。……以直龍圖閣卒」

15、元代書法理論家陳繹曾

陳繹曾,字伯敷,一作伯孚,處州(今浙江麗水)人。元代中後期的文學批評家和書法理論家。元至正三年(1343),任國史院編修,分撰《遼史》。《元史》有傳,附於《陳旅傳》之後,傳云:「繹曾字伯敷,處州人。為人雖口吃,而精敏異常,諸經註疏,多能成誦。文辭汪洋浩博,其氣燁如也。官至國子助教。

16、國學大師王國維

王國維(1877—1927),字靜安(庵),浙江海寧人。日本學者梅原末冶常常出入羅振玉先生家。據他回憶:「羅先生家裡人多得簡直不可思議,其中有一位其貌不揚,說話口吃,看起來倒是讀書人的樣子。他好像非常專心地寫著什麼,這人就是王先生。」

17、代哲學家馮友蘭

馮友蘭(1895-990),字芝生,河南唐河縣人,國當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所著《中國哲學簡史》享譽全國。據蔣寅《金陵生小言》卷一《儒林外傳》云:「哲學家馮友蘭亦口吃,1948年自美國歸,於清華開『古代哲人的人生修養方法』講演,首次聽者達四五百人,第二周減至百餘人,第三周只餘二三十人,四五周後竟只剩四五人聽講,以其口才不堪卒聽也。葉公超每遇馮,喜誑稱遺忘,鄭重問馮家門牌,馮必『二二二二……二號』,七八個二乃止。其講課念顧頡剛名,或『咕唧咕唧』之久而不出剛字,念墨索里尼,亦必『摸索摸索摸索』許久。此見門生程靖宇《馮友蘭結結巴巴》一文所述。」

18、歷史學家顧頡剛

顧頡剛(1893—1980),江蘇吳縣人。原名誦坤,字銘堅,我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民俗學家,是現代古史辨學派的創始人,也是中國歷史地理學和民俗學的開創者。顧頡剛也口吃的厲害。從魯迅的作品中可以了解到一二。魯迅與顧頡剛交惡之後,曾學過一篇《理水》被收入《故事新編》文集,其中寫到一位學者「吃吃地」說:「這這些些都是費話……其實並沒有所謂禹,『禹』是一條蟲,蟲蟲會治水的嗎?我看鯀也沒有的,『鯀』是一條魚,魚魚會治水水水的嗎?」據考,這位口吃學者就是影射顧頡剛先生。

19、民初學人劉師培

劉師培(1884-1919),字申叔,號左盦,江蘇儀徵人,清舉人。陳潔在《善變的劉師培》一文中有:「 1917年,蔡元培執掌北京大學,實行「兼容並包」方針,力排眾議,聘劉師培為中國文學門教授。然而,他口吃,又身患肺病,講課不行,幸而他國學深厚,所編的講義《中國中古文學史》很受學生歡迎。」(原原載《大地 》(200003) 第99期)

20、現代詩人柳亞子

柳亞子(1887-1958),江蘇吳江黎里鎮人,著名的民主主義戰士,也是著名的愛國主義詩人;是南社的發起人和組織者之一,也是南社的主要代表人物。《明清文人那些事兒》(作者:柯平,2010-1重慶出版社出版)有一段關於柳亞子口吃的記載:「由於柳的觀點既偏激又霸道,加上他一向聞名的嚴重口吃,於激烈的爭論中處於劣勢也就在所難免。……在二十年後寫的《南社紀略》一書里,柳還在試圖為自己當時所扮演的荒唐角色進行辯解:「我是患口吃病的,自然爭他們不過。」

21、古典文學研究專家陳登恪

陳登恪(1897-1974),著名古典文學研究專家,武漢大學中文系「五老」之一。據說也口吃。其學生張培剛回憶說:「談論時,略有口吃之病,然頗多風趣,形容細緻,令人解頤」。

22、新聞家政論家張季鸞

張季鸞(1888-1942),名熾章。中國新聞家,政論家。祖籍陝西榆林,生於山東鄒平。曾任《大公報》的總編輯,據【百度百科】介紹:「張季鸞幼年時有點口吃,還體弱多病,但文章卻寫得又快又好。光緒三十一年(1905),張季鸞到日本去留過學,學政治經濟學。」

23、著名作家蕭乾

蕭乾(1910-1999),原名蕭秉乾,蒙古族,祖籍黑龍江省興安嶺地區,生於北京。現代著名作家,記者,文學翻譯家,也是著名的中外文化交流使者,1989年,被聘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蕭乾在《我愛新聞工作》中說:「我在沒有做記者前,是個結巴,記者工作迫使我改了這個毛病。」

中國口吃互助會大理公益班口吃矯正方法分享:

中國口吃互助會大理公益班用形象生動、用自然現實的語言為我們講述了口吃的類型、口吃與口吃者的區別、口吃形成的原因、條件反射和口吃意識原理、顯形口吃和隱形口吃的區別、口吃矯正的方法、口吃矯正的誤區等這方面的知識。從一開始中國口吃互助會大理公益班就鮮明地表達觀點:口吃患者得口吃病的原因是在於錯誤認知、矯正口吃唯一途徑是順從自然改變錯誤認知,指出了一條口吃康復的康庄大道。一周的學習使我真正領悟到快速恢復語言的。這一點,通過自己思考,可能有一些悟性強的患者能悟出來,但大多數人一定得參加面授通過聽中國口吃互助會大理公益班身臨其境的批判式講課才能引起共鳴。我是帶著這種思想回來了。也將如中國口吃互助會大理公益班所說,靜下心來好好體會和領悟講過的課。要有一種醍醐灌頂般猛喝,喝醒自己以前錯誤的思維和錯誤的認知。一周多一點時間的大理口吃矯正之行。收穫和感慨頗多。中國口吃互助會大理公益班已經指出了方向,具體怎麼做還是要靠自己。師傅領進門,修行在自己。不像以前參加的矯正班,99%的人回去後無法堅持下去,又反覆於自己心理糾葛之中,進一步會害怕為什麼口吃一直矯正不了的痛苦困惑。寫了這麼多,這是我自己親身經歷過的一期口吃矯正經歷。給一直關注著口吃矯正的朋友、一直想矯正口吃的朋友一點借鑒。祝大家放下包袱、輕裝上陣。做到「接納自己、順其自然、活在當下、為所當為」!再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口吃矯正經驗分享 的精彩文章:

口吃發言緊張恐慌矯正克服三步曲

TAG:口吃矯正經驗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