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10場歐洲大展將紀念達·芬奇逝世500周年,但留存的真跡能保證展覽質量嗎

這10場歐洲大展將紀念達·芬奇逝世500周年,但留存的真跡能保證展覽質量嗎

2019年恰逢萊昂納多·達·芬奇逝世500周年,各地美術館將紛紛為這位藝術奇才舉行展覽,而租借其作品則引發了激烈的競爭。即將於3月出版《Living with Leonardo》的作者馬汀·坎普(Martin Kemp)表示:「2019年針對達·芬奇作品的借展需求大量增加。」

馬汀·坎普《Living with Leonardo》,圖片來源:Amazon

達·芬奇一直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古典大師之一,他不僅是文藝復興時期最具權威的人物,也是天才的化身,能夠喚起那些熱愛科學和藝術的人們的共鳴,帶著近乎神聖的光環。去年他的作品《救世主》以4.5億美元的價格成交,奠定了達·芬奇身為歷史傳奇人物的獨特地位,並擠下現代和當代的王牌藝術家,如畢加索、莫迪利亞尼、德庫寧、里希特、巴斯奎亞特等人,在超級收藏家渴望的「名牌藝術家」名單中排列首列。

歐洲的各大博物館、美術館都紛紛舉辦展覽紀念達·芬奇逝世500周年,圖片來源:WDG Photo

達·芬奇於1519年5月2日,在位於盧瓦爾河谷昂布瓦斯皇家城堡附近的住處去世,享年67歲。他生前為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效力,死後被埋葬在城堡中。19世紀時從他墓中發掘出來的頭骨是否屬於該藝術家的爭論直到現在仍在持續。

從荷蘭、英國、法國、到義大利

10場展覽貫穿全年帶你看遍達·芬奇真跡

泰勒斯博物館內部展廳,圖片來源:museu.ms

泰勒斯博物館將展示達·芬奇一幅對安吉亞里戰爭中士兵頭像的研究手稿,這幅手稿是從布達佩斯藝術博物館借來的,圖片來源:布達佩斯藝術博物館

展覽名單中,荷蘭哈勒姆的泰勒斯博物館是紀念達·芬奇的第一站,該博物館決定將展期設置為2018年10月5日至2019年1月6日,擠入2019年成為周年紀念的一分子。該博物館素描手稿館長邁克普朗·普(Michiel Plomp)說:「我們將拉響第一炮」,這使得作品租借更加容易。這間沒有任何達·芬奇藏品的博物館將展出的30件手稿有一半來源於英國皇家收藏,其餘的則來自包括布達佩斯、維也納和巴黎的大型美術館館藏,而展覽主軸則放在達·芬奇對人物的面相研究上。

萊斯特手稿內頁,圖片來源:businessinsider

接下來是佛羅倫薩的烏菲茲美術館(展期為2018年10月29日至2019年1月20日),這個展覽將把現在由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收藏,位於美國的萊斯特手稿(Codex Leicester, 1507-08年)帶回故鄉。同時,佛羅倫薩的伽利略博物館也計劃在2019年4月帶來以萊昂納多及其書籍為主題的展覽。

被拍出天價的《救世主》(1500年左右),圖片來源:佳士得

而能帶來轟動效應的重磅展覽將於2019年秋季在巴黎盧浮宮舉行。博物館館長讓·盧克·馬丁內斯(Jean-Luc Martinez)說到:「此次目標是成為達·芬奇作品最齊全的展覽」。除了《蒙娜麗莎》,盧浮宮擁有另外四幅公認為達·芬奇真跡的繪畫作品(全球一共只有15件左右)。盧浮宮還佔有能借用《救世主》的優勢,此作品去年11月以天價被沙特王子買下,接下來將於盧浮宮阿布扎比展出。

英國皇家收藏已經早早就在twitter上預告了即將到來的500周年紀念展覽,圖片來源:twitter

英國皇家收藏擁有達·芬奇500多件素描與手稿,這份驚人的收藏當年被裝訂成一本繪本,由英國國王查理斯二世收藏。2019年,這份珍貴的收藏將由手稿專家馬丁·克萊頓(Martin Clayton)策展,在倫敦白金漢宮女王畫廊(The Queen"s Gallery,展期為2019年5月24日至10月13日)和愛丁堡荷里路德宮(Holyroodhouse,展期為2019年11月22日至2020年3月15日)輪流展出。皇家收藏通常不會借用其他收藏,所以不太可能展出曾經屬於查理一世的《救世主》。當時這件珍貴的繪本價值只有30英鎊,並於1649年查理一世被處決後轉交給國王的債權人。

達·芬奇出生地托斯卡達芬奇,圖片來源:albergobuenosaires.it

位於達·芬奇出生地托斯卡達芬奇的萊昂納多諾博物館的展覽(2019年4月至6月)則計劃將他的作品與當地景觀聯繫起來。其中包括一幅從烏菲茲美術館借來的達·芬奇早期倖存的繪畫作品,描繪了蒙塔爾巴諾山脈,此作品推斷作於1473年,當時藝術家年僅21歲。它也被視為歐洲最早的風景素描。

達·芬奇《音樂家肖像》,1490年,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達·芬奇曾於1482年至1499年期間在米蘭工作,當地的米蘭皇宮在2015年才因為米蘭世博會剛舉辦了藝術家的大型展覽。雖然很難超越此前的展覽規模,但米蘭的安波羅修圖書館藏有藝術家的《音樂家肖像》和《大西洋手稿》,預計將以這些藏品展開來開啟周年紀念。

《最後的晚餐》壁毯,1533年,圖片來源:imgur

昂布瓦斯城堡是達·芬奇與世長眠之地,這裡的展覽可能會吸引最多的人流,附近的達·芬奇故居將會以為弗朗索瓦一世所作的《最後的晚餐》的壁毯為展覽主線(2019年6月1日至9月2日),此展品由梵蒂岡博物館借出。

達·芬奇《抱銀貂的女子》,1489-1490年,圖片來源:Pictify

位於波蘭克拉科夫的扎托里斯博物館藏有達·芬奇的塞西莉亞·加勒拉尼肖像《抱銀貂的女子》,該博物館因建築整修而關閉,但此作品則暫時展示於克拉科夫的國家博物館。 扎托里斯博物館將於2019年12月重新開放。

達·芬奇的永動機設計手稿,圖片來源:leonardodavincisinventions

除了手稿和繪畫展示,馬汀·坎普和伽利略博物館的館長保羅·加魯茲(Paolo Galluzzi)則籌備將萊昂納多所提出的永動機想法以虛擬現實的方式呈現,預計2019年將在倫敦和佛羅倫薩展出。

《最後的晚餐》複製品,約1520年,圖片來源:BBC

此外,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將在5月19日重新開放伯林頓花園大樓,同時展示早期的《最後的晚餐》複製品。此作品被認為是由達·芬奇的學生加姆比耶多里諾(Giampietrino)和馬可·多吉奧諾(Marco D"Oggiono)所繪,但是義大利達·芬奇專家皮埃羅·馬拉尼(Pietro Marani)認為全尺寸的複製品是由藝術家的門生博塔費奧(Boltraffio)和其他兩位藝術家合作開始的。全新的展示也將為專家提供近距離接觸的機會,有望解決歸屬難題。

不多的真跡,過多的展覽

達·芬奇紀念是否會陷入炒作之嫌?

草間彌生作品「無限鏡廳」,圖片來源:The Broad

如今美術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熱門展覽,尤其是對於那些在英國或其他仰賴公共資金,但補助卻被逐年削減的美術館。全球巡迴的草間彌生的《無限鏡廳》和蘭登國際的《雨屋》都引發了觀展熱潮,而達·芬奇則是少數在近年美術館圈流行的「話題文化」下能受到大眾愛戴的古典名家。達·芬奇還是引發觀眾排長隊的票房保證,也能為周遭商品和附近咖啡店賺進滿滿的鈔票。因此,各個美術館都不約而同利用臨近的周年紀念來吸引各國訪客。

「委羅內塞:文藝復興時期威尼斯的輝煌(Veronese: Magnificence in Renaissance Venice)」,圖片來源:倫敦國家美術館

達·芬奇是古典大師行列中少數家喻戶曉的人物,儘管其他很多藝術名家在藝術史上推崇備至,但除了在自己國家以外,大多數藝術家都不是全球民眾耳熟能詳的名字。近期在倫敦國家美術館展出的倫勃朗和卡拉瓦喬展覽都成功售罄,但2014年舉辦的保羅·委羅內塞(Paolo Veronese)個展,儘管展覽可圈可點,總共卻只吸引了10萬餘人——每天約1,135人拜訪。雖然這個數目不至於跌破眼鏡,但相較於草間彌生在巴西聖保羅的《無限痴迷》展覽在同一年有超過50萬人在兩個月內造訪,每天的人數高達令人驚訝的8,936人,雖然這部分應該歸因於該展覽是免費的,但差距仍舊十分明顯。

「達·芬奇:米蘭宮廷畫家(Leonardo da Vinci: Painter at the Court of Milan) 」,圖片來源:倫敦國家美術館

然而,考慮到2019年已有多少美術館宣布將帶來萊昂納多的展覽,可想而知他遺留下來的精華作品將會被瓜分得如何零散。2011年去過倫敦國家美術館舉辦的達·芬奇展覽的公眾可能現在才能意識到他們曾經蒞臨了一場難忘的盛會:此展覽彙集了得到公認是達·芬奇遺留下為數不多的15幅中的七幅作品,分別來自法國、義大利、波蘭、俄羅斯和梵蒂岡,以及在英國首都自有的館藏。

達·芬奇《蒙娜麗莎的微笑》(1502-1519年)是盧浮宮的鎮館之寶,圖片來源:CNN

在所有2019年即將舉行的達·芬奇展覽中,只有盧浮宮的展覽看起來是最值得關注的,而其他美術館的作品規模和數量都將冒著令參觀者失望的風險。達·芬奇素描中的理性與創造力往往不輸於他那些偉大的繪畫,但可能因為展廳擁擠,或是在為了保護手稿的昏暗燈光下等等原因而無法營造好好欣賞細節的環境。為了實現觀眾和作品之間「溝通」所需的空間,美術館也應該考慮控制訪客數量。

「維梅爾與音樂:愛與休閑的藝術(Vermeer & Music: the Art of Love & Leisure) 」,圖片來源:倫敦國家美術館

真正偉大的作品有限,這致使太多展覽背叛了它們的觀眾,以大肆宣傳來吸引訪客然後狠狠將他們的期望摔得粉碎。比如2013年英國國家美術館的展覽「維梅爾與音樂」,只包含了少許作品,並且還是本地觀眾平常就能在該美術館欣賞到的畫作。此外還有英國泰特美術館的「倫敦的印象派大師們」,這是一個粗糙甚至有點憤世嫉俗的嘗試,此展覽只有部分呈現了印象派作品,但卻竭力試圖與這個風靡19世紀和現今的藝術流派沾上邊。

觀眾們只能希望美術館在慶祝達·芬奇周年紀念的同時,也能尊重它們的觀眾和藝術家,避免陷入炒作話題的陷阱。(文/Ben Luke, Martin Bailey,譯/ Yi-An Che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新聞中文版 的精彩文章:

「苦鐵」是怎樣煉成的:在東京重回「吳昌碩和他的時代」
當藝術進入虛擬現實,誰來主宰這場未來秀

TAG:藝術新聞中文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