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70%當炮灰,被地產人玩死,你還有必要做商場餐飲嗎?

70%當炮灰,被地產人玩死,你還有必要做商場餐飲嗎?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是勇士,不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是炮灰。

為什麼很多人削尖腦袋也要進商場?

1、希望快速建立品牌認知度和形象力。

2、覺得自己的產品和模式適合年輕群體。

3、開店手續及物業管理簡單。

4、有面子……

但,商場餐飲真的就這麼好做嗎?

並不是。你只看到像海底撈、外婆家、綠茶等大品牌餐廳都排著長長的隊伍,卻沒看背後有多少小餐飲堆成的「累累屍骨」。有數據顯示,大多開在商場中的餐廳只有3成能盈利,另外3成小虧,4成巨虧,總體上就是70%的餐廳當炮灰。幸福的人是一樣的,不幸的人卻各有各的不幸。那麼,它們都是由什麼因素致」死」的呢?

至少有6個方面

1、資源被稀釋

商場里好鋪位就那麼多,拿到有多難?

有位餐飲老闆,在二線城市自創了一個輕食品牌,想進當地最火的商業中心。對方招商經理張口就要40萬——這還僅僅是保你進場的「活動經費」,你懂的。

這位老闆快哭了:40萬,我一賣小吃的創業者,要多久才能掙回來?

商場在挑選餐飲商家時,首先選的就是品牌,尚無品牌力的小白,在這場「雙選」中顯然沒有優勢。而即使在上海這樣相對公平、靠租金說話的商業體環境里,是否有足夠的資金實力撐下去也是小白們需要認真考慮、核算的。

2、客流被稀釋

最直接的體現,僧多粥就少了。

過去一家商場的業態大致是購物、餐飲、娛樂各為52∶18∶30的「黃金比例」,餐飲在商場里只是「配搭」。但是,隨著百貨、服裝行業受電商衝擊下降的厲害,以及商場從購物中心逐漸向休閑中心的演化,餐飲的地位反而上升了。

如今,很多商場的餐飲佔比達到30%,有些甚至達到了50%。而且,隨著商場開得越來越多,這個比例還有進一步被打破的可能。

以上海為例,2017年新開的56個商業廣場基本上覆蓋了整個上海市,浦東是重點照顧對象,崇明也新開18萬平方。這麼多商圈,家家1/3左右都是餐飲,其中不乏知名的連鎖餐廳。客流被稀釋是正常的。

3、廣告位被稀釋

客流被稀釋了,很多餐飲人第一反應是多投放一點廣告,吸引人過來。

是的,你是這麼想的,別人也是這麼想的。

你投廣告,他也投廣告。媒體廣告位就這麼多,你今天投了,他今天就沒了。能想像得出來,今年下半年打廣告要提前很久預定。

大眾點評、美團的流量是穩定的。同樣也是僧多粥少的局面,你投廣告他也投廣告,競價點擊費會越來越高,效果還不一定有以前好。但這不能怪平台下降了,是要流量的人太多了。

投廣告燒錢,可是不燒,連錢都看不到。

4、活動被稀釋

打個廣告還要預定!等有排期的時候,店都要餓死了!

那就做活動吧?是的,你是這麼想的,別人也是這麼想的。

起初活動可能是帶著主題和節日的,例如親嘴節、擁抱節這類的。最後都將演化成為打折,拼價格。

餐飲老闆們的弦都綳得很緊,隔壁打了8折,我絕對不打8.5折。然後,這就像是多米諾骨牌效應,一群人都打價格戰。只有少數幾個品牌硬度高的能夠保持堅挺。

當然,同行之間活動戰還是能夠接受的。

不能接受的是,你的活動跟商場的活動撞檔了......

5、人力被稀釋

這麼多家餐廳意味著那麼多人手。

老闆和員工彼此之間是雙向選擇,餐廳開的多了,員工可選擇性的地方更多了。

2017年餐飲人力資源也被稀釋了。

物以稀為貴,好員工的價格勢必要上漲。

6、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隨著越來越多的商場開業,馬太效應將會越來越明顯。小到一個商圈內部的馬太效應,(同個商圈,有的店鋪排隊人越來越多,有的店鋪人氣越來越差);大到一個城市的馬太效應(同個城市,有的商場內好品牌越多人氣越旺,有的商場內好品牌越少人氣越差)。

五年時間,上千個團購網站僅剩3個。

這就像當年團購網站百團大戰一樣,好的團購網站越做越強,就像美團,成為行業巨頭。差的團購網半年不到就死掉。

2017年大批量商場開業,正是一場廝殺,商場之間也要歷經一次洗牌。商場倒台,餐飲也將跟著倒台。

但,毋庸置疑的是,在這些商場里將會誕生一個巨無霸體量的商場。就好像當年的美團一樣,百團大戰里存活下來的一個團購網站,最後卻成了巨無霸。

商場店鋪的套路

一類位置:幾個大佬通過專有渠道把持;

二類位置:大品牌戰略把持;

三類位置:圈子裡走回扣;

四類位置:招商比價做業績;

五類位置:人情大餡餅。

很多新手拿到的是第五類商鋪,不明就裡者還以為自己經營有問題,這麼好的鋪子都做不好,殊不知那根本算不上好鋪。

他們的店真得賺錢多嗎?

很多地產商為了拿下你,說跟你同質同類的餐廳已經入駐了,位置和產品都沒你的好,但是業績非常好,你就更沒有理由不掙錢。而且,你自己來看啊,那誰誰家的店門口天天排長隊。這裡面可能存在兩個問題:

經營數據不一定真實。保不準是商家生意不行,跟物業「勾結」,減少自己的損失呢。

排隊多但不賺錢。有些品牌以做加盟為主,各項成本高,但定價很低或總是搞促銷,就是把客流做出來給人看,好吸引加盟或投資。

除了拿你的「現任同行」做對比,地產商還會以你的「前任」舉例子,什麼之前租這家鋪的生意多少、掙了N多錢,老闆因為「要出國了」、「合夥鬧掰」才忍痛關店,你不把握就可惜了。

其實,很多人轉店的原因沒有別的,就是生意不好、賺不到錢。

結語

當然,凡事都有兩面性,在餐飲業態為購物中心提升人氣的同時,其管理也必須改進。儘管從長期來看,今後餐飲等體驗式業態還會有進一步提升,而餐飲業也會向著裝修時尚、文化內涵、特色口味和檔次細分等幾大方向發展。所以,對於,你要不要進駐商場,至少現在是不能進的。除非你有足夠的資源整合能力和營銷能力。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機盒子 的精彩文章:

麥當勞聯手《捉妖記》,老鄉雞獲2億投資,2018餐飲市場將突破44000億

TAG:商機盒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