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攝影理論‖拍出照片的「陌生感」

攝影理論‖拍出照片的「陌生感」

文 / 翔哥

一幅好照片,為什麼會吸引人?怎樣才能拍出與眾不同的好作品來?其中的訣竅就是將尋常的事物拍出「陌生感」來。

方謙華作品

2008年,攝影師方謙華,拍攝了一片楠木葉子,獲得了新聞界含金量最大的世界新聞攝影比賽(荷賽)大獎。

細看那片葉子,脈絡分明,像一條匍匐在牆上的蜥蜴;再看它的邊緣曲線,又像是一位玲瓏的女性在搔首弄姿。但實際上,它就是一片葉子。把它從大自然的環境下帶到攝影室的黑布景中,時空的挪移,像在放大鏡下聚焦,帶給觀眾不同的視覺感受。

2009年7月和11月,方謙華兩次趕赴湖南瀏陽「鎘污染事件」發生地,拍攝下因受鎘污染變得奇形怪狀、面貌全非的桔子。

黑色幕布,柔和的光影中,八個「生了病」的桔子:一隻表皮猶如月球表面般凹凸不平,褶皺爬滿全身;一隻猶如被千萬根針戳得千瘡百孔;一隻上面長滿灰綠色的霉斑;更多幾隻,乾癟到幾乎成了「木乃伊」。

「如果不看說明,根本不知道它們是桔子。」許多人在網上看了照片後驚呼。他們實在無法將這些影像與再熟悉不過的桔子聯繫在一起。

攝影師方謙華回憶說,在拍攝這組照片時,自己也沒有把它們當作普通桔子看待。那天,他將從湖南瀏陽鎘污染事件發生地的菜園裡採摘來的桔子帶回酒店,整齊排列成一行,一隻接著一隻反覆看。突然間,一個奇怪的感覺從他腦海里冒出來。

「我發現眼前看到的不是桔子,而是一個即將死亡的星球。」方謙華說。這些病態桔子幾乎沒有紋路,一道道黝黑的裂痕從乾枯的表皮爆裂開來,他感覺它們瀕臨死亡,就像被毀壞的星球。

2010年方謙華憑藉作品《中毒的桔子》再次獲得第53屆荷賽自然類組圖三等獎。

方謙華作品 受污染變形的茄子

初看,這哪裡是茄子,一具像河豚一樣的海底猛獸,齜牙咧嘴;擬人化的表現手法直觀地反應了受污染的程度。

方謙華作品 在作者眼裡,看到的不是桔子,而是一個即將死亡的星球

方謙華作品 在作者眼裡,看到的不是桔子,而是一個即將死亡的星球

兩次獲獎,方謙華的訣竅就是用拍攝肖像的方式來拍攝靜物,用精緻的光影來表現熟視的事物,用擬人化的思維將熟視的事物拍得很陌生,從而產生畫面張力,突出事件感染力。

要讓作品與眾不同,必須讓畫面產生陌生感,其中一個方法是拍「陌生事物」,但這是最低級的,只要你在現場,有機會拍到,也能拍個八九不離十。

更進一步則是將熟悉的事物拍出陌生的形態。

這就要求攝影師要熟悉攝影語言,熟練掌握鏡頭、光線、構圖等手法的運用,選擇特殊的鏡頭、特殊的設備、陌生的角度、創新的思維、突破固化模式、挖掘表現潛力。

拍出來的作品能讓觀賞者看罷後,頭腦中不由產生「這拍的是什麼?是在哪兒?」的疑問,這種陌生感,讓人有眼前一亮的全新感受。而仔細端詳之後,又有似曾相識的印象,做到了這一點,你的拍攝水平就很厲害了。

王翔作品 《路燈》

要想拍出作品的陌生感,要求攝影師具備較強的想像力和觀察力。除了我們大腦調動肉眼去思維、去觀察,還可以藉助特殊的攝影設備去營造陌生感。比如魚眼鏡頭、移軸鏡頭、微距鏡頭。上圖的《路燈》就是用魚眼鏡頭去表現的。兩個燈頭就像一雙眼睛,而8mm的魚眼鏡頭形成的圓形就像一張臉,使得這張照片饒有趣味。

大餅作品

利用微距鏡頭,把我們平常所不能見的細微之處放大,從而把熟悉的事物拍出了陌生感。

王翔手機攝影作品 《滿月》

這幅作品很抽象,就是點線面的構成。一條線的圓點是江邊虛化了的路燈,藍色的背景是江面與天空,通過手機APP里的後期功能,處理變為水天一色。有些極簡主義風格。

王翔作品《挖藕人》

水面上,一支枯荷佇立,背景中一個人在水下摸索,他在幹什麼呢?

當讀者知道他們是在挖藕時,他們會驚嘆「怎麼會這樣去挖藕?很辛苦啊!」所以,選擇熟悉的事物中的陌生環節,就能拍出陌生感。

翔哥作品 《涼山》

遠看像樹枝,近看是手,一雙像枯樹枝的手。這裡用特寫的手法,截取具有震撼力的元素,在像與不像的陌生感之間,突出大涼山彝族老大娘的那雙飽經生活磨折的手,傳遞出艱辛的生活狀態。

各位猜猜,下面這是什麼?

為什麼蓮蓬都應該是圓的?我通過截取蓮蓬上的兩個蓮子,讓人以為是一對乳房,給讀者開了一個玩笑,大家從而近距離的發現細微之美。這是突破固化思維的一種方式。

王翔作品《螞蟻》

看螞蟻我們通常是低頭俯視,這一次我們變化一下視角,來個仰視,讓螞蟻們攀上」高高的山巔「,把小的變大,把熟悉的事物拍出陌生感。

「以詩境畫意為形,以言外之意為妙,視生命情懷為境界。」這是東方審美的典型特徵。大意就是拍山不像山,拍水不像水,在像與不像的陌生感之間,追求意境與畫意。我覺得這也應該成為風光攝影者的一種不懈追求。那種只追求對景物的真實還原,而忽略藝術性的表現,是不足取的。

安德烈亞斯·古爾斯基的攝影作品《萊茵河 2》——世界上最貴的照片

不管你怎麼想,上面這張照片2011年在佳士得拍賣行以4,338,500美元的天價成交,成為世界上最貴的照片。

這幅作品的拍攝者德國藝術家安德列亞斯·古爾斯基(Andreas Gursky)認為萊茵河的美景深深吸引了他,因此他腦中一直有個念頭,那就是給魂牽夢繞的萊茵河拍張照。

這幅作品於1999年拍攝,描繪的是一條完全沒有輪廓的小路、草地、河流,以及灰色的天空。古爾斯基表示,對於不平常或獨特的萊茵河景觀沒興趣,他關注的是萊茵河可能存在的當代景觀。當時整個藝術界都為之一震。這張照片用樹脂玻璃封裝,有攝影師簽名,非常巨大(寬度接近4米),但這些都不足以讓人理解為何它能賣出如此高價。

「規則是毫無意義的。如果他(Gursky)只是一名攝影師,而非藝術家,他會遵守『三分法則』公式而將地平線放在其他位置。而在他看來,地平線就應該出現在畫面中央,通過這種不舒適感給畫面帶來力量。我們不禁會問:『這是什麼?這裡如此空曠。這是哪裡?』」——圈內人士Ken Rockwell的話在翔哥看來,就是作者突破攝影構圖的固化思維模式,逆向而動,最終產生一張讓讀者一時間陌生,但是記憶深刻的偉大作品。

總 結

其實攝影人最重要的是在於發現而不是尋找,景物就在你身旁,發現才是根本。面對客觀的世界,無論鏡頭裡的世界是宏偉還是細小,是熟悉還是陌生,都需要我們的眼睛去發現,從複雜中尋找簡單,從雜亂中尋找韻律。攝影人的眼睛是要比平常人看到更多的東西,發現看不見的世界,看不見的景色。

用手機聽課學攝影,請關注【翔哥攝影學堂.直播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翔哥攝影快樂學堂 的精彩文章:

TAG:翔哥攝影快樂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