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絞肉開始,一切文明為戰爭服務

絞肉開始,一切文明為戰爭服務




利維坦按:從發明馬克沁機槍(1883年)到原子彈(如果以1945年7月「三位一體」核試驗為標誌),人類彼此間大規模且高效率的殺戮歷史也就僅僅經歷了半個多世紀。曾經面世時備受嘲笑的馬克沁機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索姆河戰役中震驚了世人——當英法聯軍沖向德軍陣地時,遭受德軍數百挺機槍掃射,英法聯軍

一天中傷亡了近6萬人

(索姆河戰役141天時間裡,英法聯軍陣亡61.5萬人,德軍陣亡65萬人,這100多萬人大多都是馬克沁機槍下的冤魂)

。一戰可以說是各國瘋狂軍備競賽的肇始,戰場成為各種新式武器的試煉場,而自索姆河戰役後,再也沒有國家認為馬克沁機槍是對子彈的浪費了。





當然,比馬克沁機槍更讓人膽寒的是毒氣戰。看過小說《西線無戰事》的想必對裡面的描寫過目不忘——「

中了毒的傷兵一連幾天哽塞著,把他們灼傷的肺給一塊塊地咳出來。

」根據官方公布數字,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因化學武器戰劑

(以芥子氣、光氣、氯氣為主)

而造成的非致命性傷亡約1176500人,而至少有85000人死亡。




文/Alan Taylor


譯/喬琦


校對/斬光


原文/www.theatlantic.com/photo/2014/04/world-war-i-in-photos-technology/507305/


本文基於創作共同協議(BY-NC),由喬琦在利維坦發布



1914年,當歐洲軍隊第一次踏上一戰的戰場時,有些部隊仍舊手持長矛,坐在馬背上。然而,到了一戰的尾聲,速射槍械、轟炸機、裝甲車以及化學武器都已變得司空見慣。




任何有關戰爭的浪漫想法都被氯氣這種生化武器的出現徹底粉碎;重型炮彈可以從20英里(約32公里)之外飛來,然後在你身邊爆炸;機槍像消防水管那樣傾瀉著子彈。

戰爭雙方都竭盡所能地依靠現有技術製造大量武器,又或者不遺餘力地研發新技術,以期在較量中獲得哪怕一絲一毫的優勢。大型監聽設備為他們裝上了順風耳;裝甲車讓他們無懼小型武器的騷擾;坦克

(絕大部分時間)

讓他們如履平地般越過鐵絲網和戰壕;電話和日光反射信號儀讓他們得以遠距離通信;而飛機則成了他們在敵軍頭頂上方製造海量傷亡的新平台。




新的科學成果帶來了更加致命的炸彈,新的作戰方略則徹底淘汰了老式進攻方式,

大批量生產的殺人武器讓士兵變得更加強大,同時也更加脆弱。

我從無數珍藏中挑選、整理出了這些照片,其中部分是第一次以數字化的形式呈現在大家面前。我想藉此向大家講述這場世界大戰的故事,講述那些捲入其中的人和事,講述這場戰爭究竟給世界帶來了何種影響。









美國軍隊正在操作一架裝載於輪式基座上的聲音定位器。那些大號角可以放大遠方的聲音,並由小組成員通過頭戴式耳機完成監聽,監聽員可以指導基座的移動並精確定位出敵軍飛機的位置。

被動式聲音定位系統的發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大大加速了,但在之後的20世紀40年代被雷達技術的發展超越。

圖源:National Archives





1915年左右在西班牙加利西亞拍攝的一張奧匈帝國裝甲列車的照片。為列車增添裝甲的做法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國南北戰爭期間,這樣可以安全地運送更多武器和兵員通過敵占區。圖源:Library of Congress





裝甲列車內部,攝於1918年春,烏克蘭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恰普利諾。通過照片,至少可以看到9挺重機槍以及無數彈藥箱。圖源: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 Central University Libraries, DeGolyer Library




西線陣地後的一個德國通信班,正在架設並使用一台串座雙人自行車發電機,為一個小型通信站供電,攝於1917年9月。圖源:National Archive/Official German Photograph of WWI





進軍中的協約國軍隊,1917年左右攝於法國巴波姆。照片中,兩輛坦克正朝左方前進,後頭跟著大部隊。照片前方,一些士兵在路邊或站或坐,其中之一似乎正在喝水。一名士兵的身側好像豎著一根粗糙的木質十字架,上面掛著一頂澳大利亞或紐西蘭陸軍便帽。照片後方是進軍中的其他部隊,他們正在運送野戰炮和迫擊炮。圖源:National Library of Scotland





美國產哈雷-戴維森機車上的士兵,攝於1918年前後。一戰的最後一年,美國在海外投放了2萬多輛印第安牌摩托和哈雷-戴維森牌摩托。圖源:San Diego Air and Space Museum





英國馬克(Mark)A惠比特犬式中型坦克在進軍途中路過一名士兵屍體,攝於1918年8月22日。當時,這個坦克群正沿著法國小阿謝附近的一條道路行進,準備投入到一場進攻之中。惠比特犬式坦克要比之前服役的任何英國重型坦克都更輕、更快。圖源:National Library of New Zealand





一名德國士兵正在擦拭SK L/45型380mm遠程火炮的龐大彈殼,這種火炮也被稱作「Langer Max」,攝於1918年前後。圖源:National Archive / Official German Photograph of WWI




Langer Max火炮原本被設計成了一種艦載火炮,後來才被安上了裝甲鐵路軌道車,成了一種鐵路軌道炮。裝甲鐵路軌道車是一戰雙方都大量使用的鐵路武裝力量之一。

Langer Max火炮可將750公斤重的高爆炸彈打到34200米之外。

圖源:National Archive / Official German Photograph of WWI





弗格爾·馮·法爾肯施泰因第56步兵團的德國步兵在西線某處的交通溝內擺出了戰鬥姿態。照片上的兩名士兵都戴著防毒面罩和德式頭盔,同時還在眉骨上方戴上了一塊名叫「額前護甲」的附甲。

戰壕內的狙擊手和突擊隊員的抬頭觀察動作,相當危險且可能致命,這時候,這片由厚重鋼板製成的「額前護甲」就能為他們提供額外保護。

圖源:Brett Butterworth




一棵英國軍隊的「假樹」,這是一種一戰雙方都使用的偽裝觀察哨。圖源:Australian official photographs / State Library of New South Wales


 




土耳其軍隊在加沙附近的Huj地區使用日光反射信號儀,攝於1917年。

日光反射信號儀用一面鏡子反射太陽光,並使其閃爍,通常使用摩斯電碼來發送信號。

圖源:Library of Congress






一輛實驗型紅十字會運輸車,設計目的是為了在一戰期間於戰壕間穿行,收治並保護傷員。但在混亂和泥濘不堪的前線陣地上,它窄小的車輪及低矮底盤註定難逃低效的結局。攝於1915年左右。圖源:Library of Congress






戰壕中正在佩戴防毒面具的美國士兵。他們的身後是升空中的信號彈。一旦偵測到敵軍的毒氣攻擊,士兵們就會通過敲鑼或是發射信號彈的方式發出警報。圖源:Library of Congress





一輛廢棄的德國戰壕挖掘機,攝於1918年1月8日。一戰期間,總計長達上萬英里的戰壕的絕大多數都是人工挖掘而成的,但也有一部分使用了機械輔助工具。圖源:San Diego Air and Space Museum Archive





一名德軍士兵將野戰電話聽筒放到耳旁,另兩名士兵則抬著一捆電話線圈,可能在朝戰場進發的途中邊走邊放。圖源:National Archives





西線陣地上,一輛德國A7V坦克正被裝載上鐵路平板車。A7V坦克總產量不足100輛,也是德國在一戰期間生產、使用的唯一一種坦克。

不過,德國軍隊在戰場上確實俘獲了大量協約國坦克並收為己用。

圖源:National Archives / Official German Photograph





戰場上的模型馬,這類偽裝為狙擊手在無人地帶提供了一個藏身之所。圖源:U.S. Army Signal Corps / Brett Butterworth





在林肯汽車公司焊接車間工作的婦女,攝於1918年前後,密歇根州底特律市。圖源:U.S. Army Signal Corps / Library of Congress





村莊邊上發生的一場坦克和火焰噴射器之間的決鬥,攝於1918年前後。圖源:Der Weltkrieg im Bild / Upper Austrian Federal State Library





比利時伊普爾市克拉珀姆交匯站一處狼藉戰場上雜亂散布的坦克殘骸,攝於1918年前後。圖源:James Francis Hurley / State Library of New South Wales






 

一名德軍士兵手持照相機,站在英國馬克Ⅳ型坦克(雌)的殘骸之前,坦克乘員燒焦的屍骸清晰可見,攝於1917年。

(譯者注,英國早年製造的馬克型坦克分雌雄兩種,雌坦克上只安裝了機槍,雄坦克上還裝有火炮。)

圖源:Deutsches Bundesarchiv





防毒面具已在美索不達米亞地區使用,攝於1918年。圖源:Deutsches Bundesarchiv





駐紮在法國阿爾薩斯Dieffmattch地區的美國第126步兵團,照片中的美軍士兵正在第二道戰壕上架設法國37毫米步兵炮(又名「一磅炮」),攝於1918年6月26日。圖源:U.S. Army





坐在法制雷諾FT-17型坦克上的美國軍隊,他們正在朝法國阿爾貢森林前線進軍,攝於1918年9月26日。圖源:NARA





德軍飛行員的飛行服包含電加熱的面罩、背心以及毛皮靴。

一戰時的戰鬥機還是開放式座艙,這意味著飛行員在飛行時必須忍受溫度低於冰點的惡劣環境。

圖源:National Archives / Official German Photograph





英國馬克Ⅰ型坦克,明顯漆上了偽裝迷彩,兩側分別站立著步兵、騾子和馬匹。圖源:National Library of Scotland





巴勒斯坦Harcira地區的一支奧斯曼土耳其炮兵小隊,攝於1917年。照片中的土耳其士兵使用的是一門德國105毫米M98/09輕型野戰榴彈炮。圖源:Library of Congress





駐紮在法國索姆地區的愛爾蘭近衛兵團正在列隊操練佩戴防毒面具,攝於1916年9月。圖源:Nationaal Archief





美國第一輛坦克,霍爾特(Holt)燃油電動坦克(譯者注,用內燃機為發電機提供動力,再用電驅動履帶),攝於1917年。由於設計得太過笨重及低效,霍爾特坦克的研發最終只走到了原型機階段,就不再繼續。圖源:AP





一座架設在鋼鐵大橋廢墟上的臨時小木橋,橫跨於法國馬尼耶爾鎮的斯海爾德河上。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原來的鋼鐵橋坍塌時,一輛英國坦克也隨之墜入河中,成了新橋基座的一部分。圖源:National Archives / Official German Photograph





當時位於法國巴黎愛麗舍宮酒店15號房間的電報室,負責人是陸軍少校R·P·惠特(R. P. Wheat),攝於1918年9月4日。圖源:U.S. Army Signal Corps





裝甲車旁站著的德軍軍官們,攝於1918年春,烏克蘭。圖源: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 Central University Libraries, DeGolyer Library





法國阿拉斯西北部的AFC機場,澳大利亞第69飛行中隊(之後改編為澳大利亞第3航空兵團)一位身份不明的隊員正在修理R.E.8式戰鬥機的燃燒彈。整個飛行中隊在飛越英吉利海峽後,於1917年9月9日抵達阿拉斯附近的薩維,並計劃於10月22日撤離。圖源:Australian War Memorial





法國戰場上,七八個機槍摩托小組蓄勢待發,準備投入一場激戰,攝於1918年前後。每個摩托小組都由兩名士兵組成,包括坐在摩托車上的駕駛員以及坐在裝甲跨斗內的機槍手。圖源:National Library of Scotland





法國戈默庫爾樹林地區一處戰壕中的紐西蘭部隊及一輛名為「珍妮跳」(Jumping Jennie)的坦克,攝於1918年8月10日。圖源:Henry Armytage Sanders / National Library of New Zealand





一支德軍縱隊遠遠看著加拿大裝甲車殘骸、加拿大士兵屍體、空空如也的子彈帶以及散落在地上的彈藥箱。圖源:CC BY-SA F. Lorenz





新澤西州迪克斯堡,訓練中的美軍士兵,他們正準備進入一條施放了催淚彈的戰壕,攝於1918年前後。圖源:Keystone View Company





德國部隊正在裝填毒氣發射器。當時,禁止在戰爭中使用毒氣的國際法律已經出台,但仍有一些德國軍官想要鑽法律的空子。

他們注意到,明確禁止使用的只有毒氣彈,如果只是釋放足以致命的化學武器並讓風把毒氣吹到敵軍陣地上的話,就不在禁令之列了。

圖源:National Archive / Official German Photograph of WWI





弗蘭德斯前線,毒氣攻擊,攝於1917年9月。圖源:National Archive / Official German Photograph of WWI





密布著帶刺鐵絲網的戰壕中掩藏著一個法軍觀察哨。帶刺鐵絲在戰爭中的應用歷史並不長,它第一次投入戰爭是在美西戰爭期間,且當時的使用相當有限。一戰期間,戰爭雙方都使用了大面積的帶刺鐵絲障礙網,以阻滯敵軍地面部隊的前進步伐。

這種工事相當有效,且間接促進了某些技術的發展,比如坦克,還有破網開花彈——一接觸到鐵絲,它們就會爆炸。

圖源:Bibliotheque nationale de France





美國攝影師和法國攝影師,攝於1917年,法國。圖源:U.S. National Archives / Harry Kidd





這張照片的原說明文字是這樣寫的:「義大利在威尼斯兵敗如山倒,意軍倉皇逃往塔利亞門托。照片為在烏迪內一村莊里繳獲的一門龐大的重型炮。」照片中的火炮是一種巨大的義大利榴彈炮——「Obice da 305/17」,這種型號的榴彈炮在一戰期間總共只生產了不到50門,這就是其中之一。圖源:National Archive / Official German Photograph of WWI





西線戰場,使用中的火焰噴射器。圖源:National Archive / Official German Photograph of WWI





一名傷兵正在隸屬於法國軍隊的一間移動放射室里接受檢查,攝於1914年左右。圖源:Bibliotheque nationale de France





一輛英制馬克Ⅳ型坦克,德軍將其俘獲後又重新噴了漆,以便己方使用。現在,這輛坦克又被遺棄在了一片小樹林里。圖源:CC BY-SA Nicolas Joseph Gustave Crouvezier / Archives municipales de Nancy










往期文章:














利維坦

」(微信號

liweitan2014

),神經基礎研究、腦科學、哲學……亂七八糟的什麼都有。反清新,反心靈雞湯,反一般二逼文藝,反基礎,反本質。


投稿郵箱:

wumiaotrends@163.com


合作聯繫:

微信號 liweitan2018



一家過去時的書店


長按上圖二維碼,或點擊「

閱讀原文

」進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利維坦 的精彩文章:

貓為什麼喜歡鑽盒子?
19世紀恐怖童話故事(專治熊孩子)

TAG:利維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