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作品曾被作為國禮!這個淮安漣水人,你可認識?
【個人簡介】
徐久維,1935年生,花鳥畫家,江蘇淮安市漣水縣高溝人,從事教育與文化工作四十餘載。現任漣水縣文化館副研究員、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水彩畫研究會會員、淮安市美術家協會顧問、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特聘畫家,曾任政協淮安市委員會二、三屆委員。藝術簡歷載入國家級出版的《中國當代美術家名人錄》、《中國美術家》與《當代書畫篆刻家辭典》等多部辭典。
在漣水縣書畫界,有位頻頻在全國各大展賽中披金摘銀、名聲在外的資深畫家,他就是如今年已古稀主攻花鳥山水、兼顧水彩畫,被譽為"安東畫魚人"的徐久維先生。他自學書畫,崇尚八大、石濤、吳昌碩、任伯年、齊白石、潘天壽等國畫大師。
徐久維先生畫魚很出名,他的雙魚圖在1981年10月,中華全國總工會主席倪志福出訪瑞典、義大利等國時,被作為禮品贈送給義大利工會組織。行家們評論他的畫,不事雕飾,追求自然,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清新淡雅,富於哲理,且不少作品選材獨特,主題鮮明,立意高遠,感情真摯。有恬淡之雅,無浮躁之氣。徐久維先生年逾古稀,飽經風霜的歲月,饋贈他的是斑白的兩鬢。他身材魁梧,著裝素凈,精神矍鑠,平和健談,言談舉止謙遜有餘、文人氣十足。他從藝幾十年,先後有百餘件作品在國家、省、市級展出與發表。有的被收藏家收藏,有的被國家與地方政府作為禮品贈給國際友人,完全靠一種傾心自學繪畫的不懈追求與苦苦耕耘,用汗水與辛勞塗抹出他人生輝煌的畫卷。
童年的徐久維,喜歡與同齡小朋友在一起用泥巴做小手工,扎風箏,捉迷藏,糊燈籠。但他最投入的就要數集聚香煙牌了,有撲克牌大小,上面畫有圖案,內容有水滸一百零八將、三國、西遊記里的人物,畫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也就是那一沓沓別人不起眼的香煙牌,讓他自小就萌發想學繪畫的念頭。香煙牌,撩起他的繪畫夢。
▲徐久維在作畫
在那個年代,紙張不僅很貴,而且不易買到。他就用蠟筆在石板上照著香煙牌學畫。每逢過年,其他小朋友喜歡放鞭炮、買年糕,而他卻獨愛看那地上擺的、牆上掛的花花綠綠的年畫,並且經常在賣畫攤前看得如痴如醉。
為了過把自己幼年繪畫的癮,他拿出平時積攢的零花錢,買了幾張年畫回家照著"創作"。那時沒有賣畫畫用的顏料,他就到攤上包點"洋紅"、"洋綠"等。他把畫好的畫貼在牆上,自我欣賞,偶爾還能贏得父母與叔嬸們的幾句誇獎。
新中國成立後,徐久維的父親決定將其送到當地高溝小學讀書。當時他已13歲了,他硬著頭皮一下子報名上了小學四年級。1953年,他輕鬆地考取了高溝初中。那時,家鄉有位有名的畫家仇瑞平,人稱仇拔,擅長畫古代人物畫,功力不凡,堪稱一絕。正巧,徐老與仇拔的長子仇德培既是同學,又是好友,情投意合、唇齒相依,來往亦頗頻繁。他也經常光臨仇家看其父作畫。天長日久,就像著了迷似的。同時,他覺得自己以前用"洋紅"、"洋綠"的塗鴉實在是可笑極了,暗自決心學習繪畫的真本領,一有空就登門仇家偷偷學藝。
▲徐久維的作品
一天,他向仇老先生借了一本《芥子園畫譜》,也就是這本書,成了他以後繪畫的"啟蒙老師"。他日臨夜摹,家裡牆上貼滿了臨摹的"大作"。
1954年,仇老先生被高溝中學聘為美術教師。從此,仇老先生經常帶徐久維等學生到野外寫生,畫樹,畫房子,畫田野。也就從那時起,他方開始聽到了"透視學"、"構圖學"與"色彩學"等一些新名詞兒。次年,他又以優異成績考取了淮師。在這裡,他系統地學習了繪畫的基礎知識。他從素描入手,到畫幾何形體,繼而畫靜物,靜物組合,逐步深入。同時,他學到了不少繪畫的基本理論。經過三年科班的學習,他才真正體會到繪畫並非是件輕鬆容易的事,不下一番苦功夫是難以成氣候的。那年的夏天,為了防止蚊蟲叮咬,他就穿著雨衣畫畫,在煤油燈下一畫就是幾個小時。
▲徐久維的作品
淮師畢業後,徐久維與老同學仇德培一起,被保送至省教育學院學習語文專業。每到星期天,他們都相約在省美術館看畫展,從不間斷,他在美術館裡大開了眼界,有時連飯都忘記回去吃。賞畫之餘,他還和仇德培常跑新華書店翻閱畫冊,尋找繪畫理論書籍,補充營養,不斷充電,以期用理論知識去指導實踐,力求做一個學者文人型畫家。
從1961年起,徐久維因病輟學、按中師生先後被分配在陳師小學、漣水實小和軍民小學等學校任教。從教幾年中,他除了完成本身教學任務外,還利用課餘時間堅持繪畫,使作品更加貼近生活、貼近群眾。
1979年,江蘇省美協在省美術館舉辦首屆花鳥畫展,徐久維一下子有國畫《水仙與牡丹》、《銀耳》、《菜薊花》三幅作品入選。作品從未登過大雅之堂的他,這一次真是太激動了,欣喜若狂。同年,他的國畫《懷念周總理》入選省美協、省美術館主辦的《故鄉人民懷念敬愛的周總理美術、攝影、書法、印章展覽》。國畫《桃花流水鱖魚肥》入選由省美協、省美術館主辦的慶祝建國三十周年《江蘇省美術作品展覽》在省美術館展出。1980年,江蘇省舉辦首屆美術家會員作品展,他的中國畫《覓》入選;1982年9月,他的國畫《鱖魚圖》又在省美協、廣州美術館主辦的《中國美術家協會江蘇分會中國畫展覽》中展出;1982年,國畫《果實累累》﹑《覓》﹑《魚樂圖》等多幅作品先後發表在《人民前線報》副刊上。1983年10月,他的科普畫《水飛薊》在省科普協會主辦的《江蘇省科普畫展》中展出……
▲徐久維的作品
除了畫中國畫,徐久維還鍾情於西方的水彩畫,對水彩畫亦有研究,並有創新。他將中國畫與西方的水彩畫二者相融,博採長處。他在技術上大膽探索,專家稱他的水彩畫是"具有中國風貌的水彩畫"。他先後有《浪花》、《飲》、《秋江秋雨》、《碧氈珍珠》、《清秋》、《江河水》等多幅代表作在省以上水彩畫展上露臉。其中《碧氈珍珠》入選江蘇省與香港水彩畫聯展並被港方收藏。在談到創作時他講對一個花鳥畫家來說,花和鳥的本身不因為時代的變遷而發生多大的變化,松依然是松,竹也還是竹。最多的是在品種和品質上發生變化。這就要求我們畫家以意造境、借物抒情、畫文互補,從而反映社會現實,表現時代精神,否則也就沒有多少生命力了。他要在國畫方面來一個突破,不斷創新,不走老路,讓人看後有回味的餘地。他在創作中,將詩和畫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作品有較深的內涵,給人的啟迪和教育。如在《仙人球》作品中、題詩曰:"只要花開人喜愛,何必花期論短長。人生在世亦如此,一分能量一分光。"仙球花期短暫,但花很美,給人帶來美的享受,人的生命也有長短,但只要對社會有貢獻,就有人生價值。 徐久維先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這樣說:"我畫了幾十年,只是習作盈尺,佳作尚無,並無成績,大千世界,畫手如林,從古至今,高手甚多,但載入史冊對後世影響很大的可謂鳳毛麟角,成績和榮譽只是相對而言,在我們漣水這塊不小的土地上,我是喝六塘河水長大的,是父老鄉親把我哺育大的。我的作品能被群眾青睞,我很欣慰,部分作品出國,被收藏,被展出,被發表,這隻能說明過去。我將在70歲這條起跑線上重新起跑,從零開始,繪畫是我的第二生命,我要珍惜它。""年逾古稀,時不我待。爭分奪秒,藝海強渡……"這是擱在徐久維先生案頭的自勉。我們相信,老先生辛勤的耕耘,永無止境的追求,今後必將作出更多更好更精更美、無愧於時代、無愧於家鄉父老的鴻篇巨製、彩色畫卷。(王佳峻 顧明霞)
來源:淮眼
-END-
TAG:魅力五島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