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湘江戰役桂系並未俘獲七千紅軍,吹大發後還有這波操作

湘江戰役桂系並未俘獲七千紅軍,吹大發後還有這波操作

文|白孟宸

1935年,在西南和武漢、上海等地的電影院,出現了這樣一部無聲電影:電影中,一群裝備精良的廣西民團,在崇山峻岭中對一群衣衫襤褸的紅軍圍追堵截,甚至還有國民黨第四集團軍總部政訓處處長潘宜之對被俘紅軍講話的場景。

這部名為《七千俘虜》的電影,是由桂系的第四集團軍總部政訓處電影隊和國防藝術隊炮製。憑藉這部電影,桂系軍閥大肆鼓吹廣西軍閥武裝和民團在1934年12月的湘江戰役中「大勝」「號稱十萬」的紅軍,俘獲七千紅軍,給紅軍以「空前未有之最大損失」。事實是否真如桂系軍閥在電影中宣告的那樣?

所謂「俘虜七千紅軍」的提法,最初出自1934年12月13日白崇禧給李宗仁的電報,此後白崇禧又四處宣揚這一「戰果」,例如他在1935年2月的講演中竟然宣稱廣西軍閥15團正規軍加上15個聯隊的民團,打敗了號稱十萬的紅軍,「俘虜七千多,打死三四千,潰散六七千」。在蔣介石給李宗仁的電報中,也曾認定桂系「俘獲五千以上」。

油畫,《湘江1934》,作者張慶濤。描繪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紅軍幹部正在指揮紅軍突圍

應該說,白崇禧提到的15個聯隊民團,雖然在作戰沒有發揮多少作用,但確實在湘江戰役後給被俘和脫隊的紅軍造成了極為可怕的傷亡。從1930年開始,桂系軍閥在廣西搞「新民團」,全省近250萬壯丁被強行編入民團組織,分批接受軍事教育和軍事訓練,到1934年已經有超過120萬壯丁接受過訓練,連婦女都被送入成教隊接受思想灌輸。這樣一來,廣西省內相當多的群眾對紅軍盲目仇視,加上排外思想作祟,當地民團配合桂軍對紅軍搞起了堅壁清野。

這些民團部隊雖然無法在正規作戰中擊敗紅軍,但卻可以憑藉本鄉本土,地形熟悉的優勢,搜捕脫隊和負傷的紅軍。一般而言紅軍戰士落在新民團手中,很難有幸逃過一劫。

例如在廣西灌陽縣新玗鄉下立灣村,當地民團曾將100多名集中關押在祠堂的紅軍傷員全部扒光衣服,丟入附近的「酒海井」,然後用機槍朝井內掃射。據當地老百姓回憶,幾天之後井內還有人呻吟的聲音。

因此,我們現在已經不可能精確統計當年到底有多少紅軍戰士因為傷病或者單純因為迷路而落入廣西新民團之手。那麼桂系反覆宣傳的「七千」這個數字是如何統計而來的呢?據說湘江戰役後,白崇禧得知興安、全州、灌陽縣共收容數百名紅軍俘虜,結果經過白手下善於宣傳的參謀加工,這一數字從幾百翻到「上千」,再變為「七千」。

油畫,《轉折- 湘江之戰》, 沈堯伊作。反映湘江戰役中國民黨軍出動飛機對紅軍實施轟炸的場景

因為數字與實際掌握的俘虜數量相差太大,桂系公開宣稱已經將3000多湘粵籍俘虜遣送還鄉,並要求蔣介石接收蘇、浙皖贛籍貫的「俘虜」,蔣介石自然不做冤大頭,拒絕接收,於是子虛烏有的「七千俘虜」就以「自行遣返」的理由全部消失無蹤了。後來據研究者了解,桂系確實通過湘粵會館遣散了數百名湖南和廣東籍紅軍。

等到桂繫於1934年12月開始拍攝《七千俘虜》時,不得不以民團和當地村民冒充「紅軍俘虜」,影片中「紅軍燒民房」的場景實際上是當地民團在抵禦紅軍進攻時所為,紅軍在翻越老山界前發給當地村民的光洋,也被桂軍搶走當作電影中出現的所謂「戰利品」。

對紅軍而言,湘江戰役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但也孕育著新的轉機。在「左」傾錯誤領導下,長征變成了一次大搬家,中央縱隊行動遲緩,拖慢了紅軍的行軍速度,使得稍縱即逝的通過窗口被錯過。湘江戰役之後,反「圍剿」和長征初期「左」傾錯誤路線在廣大指戰員心中積累的不滿,最終推動毛澤東逐漸重獲失去已久的軍事指揮權,最終成功完成了長征這一人類戰爭史上的偉大創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面和鍋蓋一起煮:美麗的「意外」,美味的鎮江鍋蓋面
崑山奧灶面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古時因為「不幹凈」反而聲名遠揚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