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幾十顆就能毀滅世界的核武器,為什麼一造就是幾千顆

幾十顆就能毀滅世界的核武器,為什麼一造就是幾千顆

核武器的原理可能有些人不太清楚,但是核武器的威力,相信所有人都能描述個大概。這種人類史上威力最大的武器,幾十顆就能毀滅世界,為什麼造起來就是幾千顆呢,這麼多數量明明用不上為什麼還要不停的造呢,今天就跟大家嘮嘮核武器的那些事兒。

既然是說起核武器,那我們就從第一顆原子彈說起。1945年7月16日,美國在新墨西哥州成功試驗引爆了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當時的美國總統杜魯門正在德國參加波茨坦會議。

波茨坦會議(1945.7.17--1945.8.2)在德國波茨坦(靠近柏林)塞琪琳霍夫宮舉行。同盟國一方在此聚首,討論決定如何管理八周前(1945年5月8日)無條件投降的納粹德國,以及在戰勝德國後一起致力於戰勝日本帝國及履行開羅宣言等戰後對日本的處理方式的決定。會議敦促日本立即無條件投降,會議目標還包括戰後國際秩序的建立、和平條約的簽訂和應對戰爭的後果。

在會議間隙,杜魯門曾向斯大林炫耀美國已經掌握了「一種威力巨大的新型武器」,而斯大林卻似乎並不是很感興趣,只是簡單做了回應。對此,杜魯門感覺有點掃興,斯大林竟然如此不識貨。但是杜魯門不知道的是,斯大林其實只是在裝糊塗而已。早在杜魯門沒聽說過曼哈頓計劃的時候,斯大林就已經通過間諜了解到了美國原子彈研究的動向。而那時的杜魯門作為美國副總統,完全沒有許可權了解此事,一直到了羅斯福總統去世,成為總統十三天後,才有人向杜魯門總統完完整整的報告了曼哈頓計劃。後來據說曼哈頓計劃之所以能夠被蘇聯間諜滲透進來的原因就是因為計劃本身的保密級別過高,以至於很多政府高層都不知道,自然也就無從進行防範了。

事情後來的發展大家都知道了。1945年8月,美國先後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了原子彈,日本人哪見識過如此威力的武器,自然也就沒有再硬抗了,只好投降。美國人雖然試驗過原子彈,但這也是第一次在實戰中應用,其威力也著實讓美國人嚇一跳。自知將來蘇聯等大國也要發展研究原子彈,為了維持住局勢,防止核武器泛濫,就火急火燎的在聯合國要求所有國家的核武器研製和核原料生產都要接受聯合國監管,會上蘇聯代表立馬不願意了, 你美國有了,還不讓我有,憑什麼。

就這樣,雙方互不讓步,這一交涉好幾年過去了,1949年8月29日,蘇聯的第一顆原子彈成功引爆,美國僅僅維持了4年的核壟斷就此結束,美蘇之間長達40年的核對抗拉開帷幕。而在蘇聯成功造出原子彈的期間,美國人其實也沒想好原子彈這東西怎麼用,但是本著有比沒有強,多了比不夠用強的態度,美國人就開足馬力製造原子彈。一直到蘇聯成功的時候,美國人這才發現,自己一不小心造出了235顆原子彈。按說手握幾百顆原子彈應該能安然入睡了,但是聽聞蘇聯也成功製造出了原子彈後,美國人更是惶恐,也就更加賣力的製造原子彈了。到了1950年,蘇聯擁有5顆,美國擁有369顆。三年後,蘇聯擁有120顆,美國擁有1436顆。

雖然看起來一千多顆核武很嚇人,但是這個時候的核打擊還沒有達到一個按鈕毀滅世界的程度,因為遠程核打擊的技術還沒出現,還只能依靠機載進行轟炸打擊,所以這個時候美蘇雙方也是只在世界各地進行部署,進行一下核威懾。1957年,這一局面開始逆轉。8月27日,蘇聯成功試射了第一枚洲際彈道導彈,成功擊中了6000公里外的目標。洲際導彈的誕生,遠距離和戰略縱深瞬間成了浮雲。無論你身在何方,有多遙遠,我一個按鈕,幾分鐘後正義降臨,一切化為焦土。所有擁有地理優勢的美國,瞬間暴露在了蘇聯打擊範圍之內。聽聞這個消息的美國人很是恐慌,但是兩個月後,1957年10月,蘇聯又成功發射了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這一時期的美國人,恐怕從未感受過如此膽戰心驚的核打擊威脅,生怕某天從天上落下一枚蘇聯的核彈。

民眾怕,政府更怕,就在這個時候,美國政府提出了相互毀滅保證理論。理論指出,在全面和戰爭中有兩個概念:先發打擊能力和二次打擊能力。先發打擊很容易理解,就是在對手還沒出手之前,提前將核武器發射到對手領土內。而所謂的二次打擊能力是指在遭受了對方的核打擊後,還有能力進行反擊,給對手予以核打擊。所以出於這個理論的考慮,如果美蘇兩國都有二次打擊能力,那些無論誰先出手,結局應該都是類似的,最終毀滅的恐怕只有人類,所以美蘇雙方必須保持冷靜克制。

當然了,政治家從來不相信什麼承諾。美國從1960年代開始,為了防止蘇聯突然發動核打擊,就一直保持一部分B52戰略轟炸機掛著核彈頭在天上飛。7*24小時無間斷巡邏,為的就是一旦蘇聯動手,美國能立即掉頭,奔赴蘇聯投下核彈。下面就是當時眾多巡邏路線的一條,大家感受下:

從1954年到1963年,美國人一共造了700多架這種B52戰略轟炸機,下面是一群B52退役後被堆在一起的照片:

這種戰略轟炸機掛彈巡邏還是屬於被動防禦,聰明的美國人自然不會坐以待斃。隨後美國又成功在潛艇上試射成功了潛射彈道導彈,這種武器配備,也進一步增強了美國對敵手的二次核打擊能力。雖然看起來已經萬無一失了,但是此時的美國政府很是謹慎,根據相互毀滅保證理論的指導,核戰爭沒什麼可怕的,但是怎麼才能確保在核戰爭中,將對方打到無力還擊呢。

自然還是那個笨辦法,我以數量上的優勢碾壓你。就這樣美國政府開始瘋狂製造核彈,軍方為了自己的利益也在誇大蘇聯的核威脅,進而要到了更多的軍費,來更新武器裝備和製造核彈。美國人乾的熱火朝天,蘇聯也不甘落後,蘇聯中央委員會也劃撥了更多的經費用來擴種其核武器庫。一直到了肯尼迪總統上任時,美國的核彈數量達到了驚人的27000顆,而蘇聯大約2700顆。

眼看事情已經到了不可控的狀態,美國國內的質疑聲也開始大了起來,造這麼多的核彈,真的都能用上嗎。但是誰也沒經歷過核戰爭,所以誰也不敢保證這些核彈能不能有效的予以對手沉重的打擊,甚至於這些核彈夠不夠用。所吵來吵去,大家的結論是,核彈的數量只能增加,不能減少,這樣才能增加獲勝幾率。下圖是美蘇兩國在冷戰期間的核彈數量對比:

武器在手了,現在得想法統一管理了,核武器的發射權自然在總統身上。為此,美國特意研發出一套核打擊系統。系統的作用就是能夠將全國的核武器發射整合到一起,化零為整,然後把發射權統一交到總統手中管理。為此,每當有新總統上任,軍方都會針對這個系統對新總統做個簡報,然後再將發射權交給新總統。現在我們在看一些美國電影時,也能見到類似的場景:一個新總統上任,後面跟著一個戴著胸牌的軍方代表,將一個密碼箱交給總統。其實這個場景就是在演繹核武器發射權的交接。

自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之後,美國總統就已經開始使用一個公文包來控制核武器發射了。這個核公文包一般都是由專人攜帶,每天逗哏總統寸步不離,而攜帶公文包的這個人,也必須經過嚴格的審查和挑選,來確保萬無一失。

不過與電影中演繹的不同的是,公文包里並不是只有一個紅色的按鈕,根據維基百科的解密,這個公文包里裝的只是一個保證總統與核戰略部隊進行聯絡的通信工具,以及描述核打擊選項的文件和授權進行打擊的密碼之類。

美國這邊發射文件寸步不離,蘇聯哪能示弱。1972年,當蘇聯軍方勃列日涅夫彙報了如果美國先發核打擊的話造成的後果:蘇聯軍事力量減至千分之一,約八千萬居民死亡。勃列日涅夫緊張的汗都出來了,沒等他緩過神來,軍方又找來三枚沒有安裝彈頭的核戰略導彈讓他熟悉發射流程。在1985年左右,蘇聯也開始使用和美國類似的核公文包了,同樣與領導人寸步不離。

這套系統貌似完美無缺,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如果總統遭敵人斬首行動怎麼辦。進一步誇張點想像,如果政府高層開會一起被空襲全部炸死怎麼辦。顯然美蘇兩國都想到了這個問題,但是他們應對的方法截然不同。

美國主要有兩個措施,指定倖存者和鏡像行動。指定倖存者是指如果總統死亡,副總統接任,如果副總統死亡,眾議院議長接任,以此類推。不過在類似總統就職典禮這樣繼任名單都會參加的會議時,會有一名內閣成員成為指定倖存者,在整個典禮過程中,藏匿在一個秘密地點,在其藏匿期間,指定倖存者的身邊也會放置一個核公文包。如果繼任名單上的人全部死亡,指定倖存者則繼任總統。鏡像行動則是保證核通訊系統的,軍方改造了一些飛機,這這些飛機上複製了核武器通訊系統,全年無間斷飛行。如果地面指揮系統遭到毀滅性打擊,則這架飛機成為空中指揮中心,自動獲得核打擊授權許可權。

而蘇聯的辦法則要殘暴的多。蘇聯設計師們製造了一種特殊的導彈,這種導彈升空後會向蘇聯境內發射核彈發射廣播,裝有核彈的洲際導彈收到廣播後會自動發射。同時為了確保任何狀態下都能發射,就引入了地震波、放射線等檢測方式,當電腦判定遭受到了核打擊時,無論境內還有沒有人員倖存,電腦都會將全部核彈投向對手。

不過幸運的是,這些武器及設想最終都沒能進入實戰中,人類文明得以保存。正如美國著名軍事家羅伯特·愛德華·李所說:「戰爭如此殘酷是件好事,否則人們就會愛上它」,最後也但願這個世界能夠和平,少些傷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嘮嘮歷史 的精彩文章:

ISIS宣戰哈馬斯,這個哈馬斯又是個啥?
為什麼對越自衛反擊戰越南也宣稱勝利?

TAG:嘮嘮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