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樂朗讀:健康長壽的修鍊方法

美樂朗讀:健康長壽的修鍊方法

「南師讀書會」是佛醫堂發起的一個推廣閱讀南懷瑾老師著作的公益項目,我們每天就一個主題為您朗讀幾段南懷瑾著作中的文章,讓大家可以用碎片化時間,每天讀點南懷瑾。

各位好,我是佛醫堂的義工美樂!

有關呼吸的法門一直是佛醫堂教學中的重點內容,在我們的「佛醫禪觀」實修課中,有上百項實修功夫都是與呼吸修鍊相關的。而南懷瑾老師在世時,也特別重視呼吸法門,幾乎在所有講課中都會提到跟呼吸相關的內容。

為了方便大家深入專業地學習,「南師讀書會」特別選編了一系列南懷瑾老師講解「呼吸法門」的相關內容,錄製成專輯系列,分享給大家。以下是「呼吸法門音頻集要」系列十六的內容。一起來用心聆聽。

道家出了呂純陽,等於禪宗出了一個六祖。如何煉得健康長壽,可參考呂純陽的《百字銘》,這是釋、道、儒三家最好的東西,也是學佛最好的東西。

呂純陽這個《百字銘》,只有一百個字,同內養、內照形軀有密切關係。今天正好講到這裡給大家作個參考,這就是講「內以養己」,是煉己築基最好的東西。能背得來,隨便講哪一種學問應用都有用處的。

《百字銘》

養氣忘言守,降心為不為,動靜知宗主,無事更尋誰。

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氣自回。

氣回丹自結,壺中配坎離,陰陽生反覆,普化一聲雷。

白雲朝頂上,甘露灑須彌,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

坐聽無弦曲,明通造化機,都來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這是很正統的道家修養方法,「養氣忘言守」,第一句話就很難。如何養氣?不是練氣哦!不是做什麼密宗的九節佛風、寶瓶氣。各種氣功,講練氣是靠鼻子嘴巴的,據我個人統計,有兩百六十多種方法。所以人類真會玩花樣,就是兩個鼻孔跟一個嘴巴漏氣的地方,產生兩百多種的花樣,各家有各家的方法。

可是養氣不是練氣,我們提到過養氣同養心的工夫,最好是孟子在《盡心篇》上的說法。現在真講養氣,就是要「忘言守」,「忘言」並不是不講話而已。言語是表達於外的思想,思想是沒有表達出來的語言,兩者是同一個東西。所以「忘言」並不只是不說話,它包括無思無慮,思想都清凈了。「守」就是定的境界。

「然所謂無念,只是常應常靜,不出規中,非同木石之蠢然也。」真正的所謂「無念」,上面說「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無念不是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不知道是大昏沉,不叫做無念。真正無念是「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還能做人做事。

所以禪宗強調這個地方,修養要做到「於心無事」,能夠遇事做事,心中沒有動念;「於事無心」,這就是真正無念。「不出規中」,沒有跳出過圓明清凈這個圓圈。所以講「非同木石之蠢然也」,不是變成木頭、石頭一樣,什麼都不知道。如果以為那是無念,認為是得定,佛經叫你不要做這個工夫,他生來世的果報是變豬。所以「常應常靜,不出規中」,不同於木石的無知。

「降心為不為」,「降心」這兩字,呂純陽大師是取用《金剛經》中須菩提問佛的--一切人修行如何降伏其心-也就是問妄想心怎麼樣寧靜下來。把妄想心寧靜下來就是降心,好像是用力做有為的工夫。其實這個有為就是無為,有意把妄想心寧靜,反而寧靜不了;如果是無心,此心自然寧靜下來。那麼你說我不要打坐,不要修道就成道了,不行!非「為」不可。你還是要照規矩來,所以為而不為。

「動靜知宗主,無事更尋誰」,這一段呂純陽所講是最高的禪啦!不動心並不是道。禪宗也說「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真正修道的人,不但能出世,更要能入世,動靜之中都是道。在靜中不亂,在動中也不亂;靜中也無事,動中也無事;出世是無事,入世也無事。日應萬機,此心無事,在這個時候更尋誰?不要像禪宗參念佛是誰,不要找誰了,因為「動靜知宗主」,不迷,不失根本。

「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一個修道的人,不是跑到深山茅棚裡頭,躲開了一切叫清凈,而是要在人世做人處事之間,保持那個真如不動、恆常不變的那個道心,能夠應物處世,自己不迷失本來清凈的本性。

「不迷性自住,性住氣自回」,自然回來的,氣自然定了。

「氣回丹自結」,氣住脈停,久而久之就定,佛家講得定,道家講結丹了。這裡講丹,並非肚子里真有個東西,古代道家形容,丹就是像月亮一樣,圓圈中間一點,代表圓滿自覺靈明的一點覺性。

「壺中配坎離」,人的身體,道家比方像葫蘆,密宗拿兩重寶蓋代表這個肉體。坎離是卦名,「配坎離」其實就是水火既濟。這壺代表身體,自己的氣脈起變化作用。只要做到氣住脈停,它自然會起變化,自然的定久了以後,身體上起變化,就會脫胎換骨

「陰陽生反覆,普化一聲雷」,整個氣脈自然震開了,這時候,正如莊子所講的「與天地精神相往來」,與宇宙一體,這時中脈真正打開了。一陽來複,地雷復卦。雷是震卦有震動的現象,佛經常說大地有六種震動,並不一定是講這個地球物理的地震,有時候是形容身體上六種震動,這也是六根轉化。一般密宗、道家修氣脈的,這個時候,氣脈一下子自然都開了。所以一脈通百脈通,就是講中脈一通,百脈自然都通了。

當時的境界,「白雲朝頂上」,這是道家的形容,就是從頭頂開始身心內外一片白光,是有相的光明。這才是密宗真正的灌頂,諸佛菩薩智慧光明灌頂。「甘露灑須彌」,「須彌」是講頭部,頭部的大樂輪震開了。頭頂上自然有一種甘露流下來。這時候,長生不老絕對有,此乃世第一法這裡頭還帶有道家天元丹的意思。

在佛家《禪秘要法》,白骨觀第十六、第十七觀裡頭都提到過天元丹。佛也說,修持到這個境界加上虔誠的恭敬心,有成就的天人,自然會給你灌頂。連釋迦牟尼佛都吩咐,到這個時候特別要注重營養,要吃好的飲食,而且避開一切人的困擾。到了這一步,要入密室,在不通風的地方,甚至到沒有鳥雀聲音的地方,一切聲音都沉寂了。這個階段才是道家所講的,得到天元丹的境界。

到這個時候,「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佛家講是解脫了。

「坐聽無弦曲」,就是觀音圓通的境界,沒有弦哪裡有音樂呢?這個音樂是天樂,莊子所謂的天籟之音,不是地籟,也不是人籟。「無弦曲」就是觀世音菩薩以聞、思、修入三摩地。「明通造化機」,這個宇宙生命的根源,萬有的根源都知道了。

「都來二十句」,最後這兩句湊成二十句。「端的上天梯」,這是唐末宋代的土話,現在用白話來說,就是講真的上天梯了。也就是說,這個人可以升華,超越這個現有的生命。

這二十句話,一句五個字,共有一百字,所以叫百字銘。這二十句由普通人開始,修到長生不老,乃至超凡入聖,都說完了。每一句都是功夫,都是見地。

比如開始大家都想得定,為什麼做不到呢?就是第一句話做不到:「養氣忘言守」,養氣功夫做到一點都沒有妄念,誰做到了?念頭多得很,守也守不住。「降心為不為」更做不到,這個做不到,下面的話更談不上了。

靜中打打坐還有一點影子,下了坐什麼都沒有,根本不能知宗主。動靜知宗祖主很重要,心中一天到晚都在靜中,沒有事,誰做到了?靈明覺性經常在,氣自然回,並不是叫我們做功夫。丹「自」結,那是自然的,是我們生命中本來就有的。

大家不要用宗教界限觀念來看這首《百字銘》,(呂洞賓)他本來也是禪宗的大護法,是黃龍南真正得法弟子之一。如想健康長壽,照他的話去做,絕對夠了。

——《我說參同契》《如何修證佛法》

我常告訴你們,數息幹什麼?數息是個好法門。因為你心在散亂,借這個呼吸把心收回來。心一收回來就好了。呂純陽的百字銘說:「養氣忘言守、降心為不為」。他也是止觀法門啊。你坐在那裡,靜下來就是養氣。忘言不是不講話,思想都沒有了。降心,把妄想的心拿掉、降伏下去。為,好像看到在用功。不為,其實什麼都不要用了。

「動靜知宗主,無事更尋誰」。動也是它,靜也是它。你不管它了。本來無事,你不再起心動念去修了。

「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氣自回」。你念頭一定了,氣就自然迴轉。已經在息的境界。

「氣回丹自結」:氣回了,心息自然合一。心跟念合一了。「壺中配坎離」,身體像茶壺一樣,身體自己水火交媾,心念跟氣交媾了,這樣定住,定久了,「陰陽生反覆,普化一聲雷」。「碰」一下振開了。氣脈都通了。

「白雲朝頂上,甘露灑須彌」:這就是經上講的流光灌頂。這個口水流下來都是甜的,一身都是清凉。「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坐聽無弦曲,明通造化機」,這個時候脈子有一種聲音,吱吱的起來,如音樂一樣。「都來二十句,端的上天梯」。實際上十八句,加上後面這兩句,二十句。神仙的修法都告訴你了,到家了,一百個字。後來西藏密宗都修百字明,我懷疑那就是呂純陽的百字銘,後來變成藏文傳過去的。這個你們要背來。他不走觀的路線,他走修身體的路線,這是正統道家,同佛家一樣。這就是禪定功夫。

——《達摩多羅禪經講記》

以上是「呼吸法門音頻集要」系列十六的主要內容,希望您有所領悟。

有關呼吸的修行不止是理論知識,而是必須不斷深入實修的功夫。我們讀誦的內容僅為南懷瑾老師的一部分文字摘錄,建議大家多去閱讀南老師的完整著作。此外佛醫堂的很多有關呼吸實修的講座音頻也在網路上有發布分享,請您通過佛醫堂微信公眾號里的鏈接收聽。更建議請您來參加佛醫堂的現場共修,體驗更專業的實修內容。

「南師讀書會」是佛醫堂所創辦的一項推廣閱讀南懷瑾老師著作的公益項目,如果您對我們的工作有任何建議,請在佛醫堂微信公眾號給我們「寫留言」,希望我們共同為中國文化的傳承貢獻力量。

如需收聽更多「南師讀書會」的音頻,請您用「考拉FM」手機軟體關注「佛醫堂」。(責任編輯/美樂光音)

「佛醫堂流通處」所銷售利潤均用於支持佛醫堂平台的公益事業,您在本處的消費也是在供養佛醫堂的文化道場,全體義工感謝您的支持!

編輯聲明

佛醫堂公益事業的一切之功德,皆悉迴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讀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壽 的精彩文章:

世界最長壽雙胞胎,來自中國,活到了105歲,幾乎同日離世!
從飲食、生活、鍛煉3方面下手,全方位養胃,才更健康長壽!

TAG:長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