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涉華報告借學術推銷「中國威脅論」
時值中國召開兩會之際,帶有官方色彩的日本防衛研究所卻選在這一時間點發布2018年版《中國安全戰略報告》。該報告以「站在岔路口的美中關係」為副標題,以所謂「學術角度」分析中國對美外交及安全戰略、美國的對華外交及安全戰略、美中關係在東亞地區的演變,強調從21世紀初開始明顯發生了中國崛起以及與此伴隨的相對力量平衡的變化,美中關係也發生巨大變化。中國國防部發言人的回應明確指出,日本假借學術名義推銷「中國威脅論」,對雙邊關係乃至亞太和平穩定毫無建設性作用。
圖說:美國國務卿蒂勒森和國防部長馬蒂斯在2017年首輪中美外交安全對話出席新聞發布會。IC
中國發展「傷害」美國?
表面上該報告由多名獨立學者完成,扉頁特別註明「非日本政府或防衛省見解」。可是,報告字裡行間明顯流露出日本安保決策與智囊階層的所思所想,那就是「中美關係對日本安保利益有重大影響」。
在第一部分「中國的對美政策」中,撰寫人增田雅之認為,21世紀頭幾年中,由於中國實力不強,對美國採取「作為發展中大國的慎重對外姿態」,而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中國的對美姿態變為「力量轉變與堅持自我的強化」。增田雅之刻意歪曲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理論,定義為雙方一方面維持不衝突不對抗、另一方面卻激烈競爭的關係。
如果說第一部分還只是從政策層面「提醒」美國關注中國「未來威脅」,由高橋杉雄撰寫的第二部分「美國的對華政策」就直接叫嚷美國針對中國軍力發展改變政策,還無端指責中國核力量「透明性缺失」,並與所謂「阻礙美俄核裁軍」聯繫起來。
到第三部分「地區的美中關係爭議點」,撰寫人山口信治似乎在缺乏嚴謹邏輯思維的狀態下拼湊材料。例如在朝鮮半島問題上,他無視中國致力於朝鮮半島無核化的種種努力,認定中國是朝鮮背後的支持者,煞有介事搞出三張表格,表明中朝貿易額一直快速增長,朝鮮對外貿易中對華貿易所佔份額不斷攀升,藉此證明朝鮮能在國際制裁下保持運轉,全靠中國「輸血」。而對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系統,他卻百般抵賴,指責中國「反應過度」。
圖說:2月22日韓國首爾民眾在日本大使館前示威抗議日本政府派遣副部長級高官參加「竹島(韓國稱獨島)日」紀念活動。IC
如何「高論」來自何人
是什麼樣的學者寫出如此「高水平」的報告?
這些作者中,增田雅之來頭最大。他生於1976年,1998年畢業於廣島修道大學法學部國際政治學系,其後取得慶應大學媒體研究系博士學位。他曾是上海大學客座教授,也曾任日本東京女子大學兼職教員,現為日本防衛研究所主任研究官,專門研究現代中國外交安保政策。增田雅之自稱「中國通」,出版過多本有關中國的書籍,最新一本是2017年的《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如何崛起和走向何處》,可是他的「對華懷疑論」完全經不起實踐檢驗。
高橋杉雄學歷最低,可在防衛研究所供職時間最長。1995年他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政治學系,1997年獲得同校的政治學修士(僅次於博士)學位,隨後進入防衛研究所任特別研究官,主研現代軍事戰略、日美關係。
山口信治最年輕,學歷含金量最高。2002年他畢業於慶應大學法學部政治學系,隨後獲得該校政治學博士學位,曾在日本著名的費利斯女子大學任兼職教員,2011年加入防衛研究所任教官,主研中國政治安全保障、黨政軍關係。
作為防衛研究所職員,他們的研究與寫作恐怕在相當程度上受高層意志主導,才會刻意炮製出看似邏輯嚴密、內容詳實,實則惡意污衊、毫不可信的文章。
圖說:
2月7日,美國副總統彭斯造在日本防衛大臣小野寺五典陪同下參觀PAC-3導彈防禦系統。 IC
陳詞濫調心態不好
隨著中國壯大與崛起,美中關係正顯著佔用美國領導人和精英層的時間與精力,如今參與年度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的美國官員之多,是美日雙邊外交場合望塵莫及的。
這種失落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日本的危機感。用一位日本學者的說法,美中「越頂外交」屢屢出現的「意外之舉」讓日本措手不及,也讓日本對美國的信任度存在擔憂。比如2014年美中達成氣候協議,就是奧巴馬政府在未和東京有任何溝通的情況下達成的。日本學者還普遍認為,美中在安理會層面磋商朝核問題,是忽視日本的重大表現。
日本竭力避免在亞太安全事務中被邊緣化,哪怕給美國「牽馬墜蹬」,也要有「頭等僕人」的待遇。《朝日新聞》記者田岡俊次早就點破迷津,日本某些保守勢力仍未從冷戰心態中跳出來,還在鼓吹「加強日美同盟對抗中國」和「對華包圍圈」的論調,就像游泳比賽中的落後選手,獨自一人逆向前行,完全脫離時代。國際政治是圍繞國家利益運動,持「主觀世界觀」的人註定要吃大虧。新民晚報記者 吳健 特約撰稿人 朱京斌
TAG:新民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