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揭秘養狗歷史:早在漢代,上至皇帝諸侯,下至平民百姓,就愛養狗

揭秘養狗歷史:早在漢代,上至皇帝諸侯,下至平民百姓,就愛養狗

從文獻記載與出土資料來看,漢代養狗的風氣很盛行,上至皇帝、王侯,下至平民百姓,都有養狗。這些狗的用途與命運也不盡相同,有好命的狗,也有歹命的狗,甚至還有神奇的狗怪傳說。一般農家與軍隊養狗都是幫忙看門守衛,漢代一般農戶養狗十分常見,主要是為了守衛、防範歹人。

漢代狗拿耗子壁畫

西漢武帝時期,有一個叫做王溫舒的酷吏當了河內太守,上任三個月內做到「郡中無犬吠之盜」(因為所謂的盜賊都被他殺光了),可見一般家戶養狗是為了警備盜賊。東漢時代的人也用「狗吠竟夕」或「狗不夜吠」來當作太守是否擾民的指標,太守徵調民眾的事情一多,就會搞得「狗吠竟夕,民不得安」,可見家戶養狗的普遍。

漢朝西北邊塞的軍隊也有養狗。在甘肅、內蒙古的漢代烽燧遺址出土的居延漢簡,反映出西漢中期以後邊塞的情況。居延簡有不少軍隊里的公文簿籍,其中「守御器簿」是城防器材的登記簿,有時會列入狗或狗籠。雖然漢代吃狗肉的風氣很盛行,但學者多認為邊塞的狗很少拿來食用,而是作軍事用途,用於守望示警。

而至於狗的形象,漢代人也跟現代人一樣,認為狗是忠心耿耿的。漢朝建國的大功臣韓信,因為功高震主,又有軍事才能,漢高祖劉邦一直很忌憚他。後來韓信果真謀反,被呂后設計殺掉。韓信死前後悔不用辯士蒯通的計謀,劉邦於是知道蒯通曾教唆韓信謀反,本來下令把蒯通給煮了,蒯通卻說:「跖(傳說中的大盜)的狗對著堯吠,不是因為堯不仁,只是狗本來就會對著主人以外的人吠。在那個時候,我只知道韓信是我的主君,不知道有陛下」。劉邦聽了這番比喻,竟也覺得蒯通說得有道理,就把他釋放了。

漢代的豪富子弟喜愛搜集名貴的馬與獵犬,以供運動玩耍。在當時鬥雞、帶著獵犬騎馬驅馳、射獵、玩六博,是當時有錢人愛好的娛樂活動。《西京雜記》中曾提到茂陵有一個叫李亨的人,喜歡驅使駿狗來追逐狡獸。他幫這些狗都取了名字,有修毫、厘睫、白望、青曹。漢代人常見以單個字命名,但他們倒是挺常用雙名幫動物取名。

漢代土陶狗

不只富貴人家愛養名貴的獵犬,皇帝、諸侯王也不例外。在秦朝亡國的時候,漢高祖劉邦進入首都咸陽,看到「宮室帷帳狗馬重寶婦女以千數」,這誘惑太大,他差點就想賴在那裡不走。史書提到秦國聚斂的珍寶,就包括「狗馬」,跟豪華的建築物、傢具、寶物、美女並列,可見搜集狗馬正是豪富人家的成就之一,就算是皇帝也不例外。漢武帝的時候,還有專門為皇帝養狗的「狗監」,而且在狗監工作的人和皇帝很親近(但應該要先去勢才能進那裡工作)。東漢末年的靈帝出了名的愛錢與愛玩,他曾經讓狗戴上進賢冠與綬來玩樂。要知道進賢冠是當時一般文官戴的冠,綬則是官員掛在腰間綁官印的紐帶,冠與綬在當時都是官員社會地位的象徵(讓人一眼就能看出此人做官、官做多大)。

狗在漢代人的生活中很常出現,但未必都是好事,漢代人很愛吃狗肉。其實早在戰國時代就已經有專門從事屠狗的業者,漢代也依然存在。西漢的建國功臣樊噲,是個敢在鴻門宴時衝進去對項羽怒目而視的壯士,他原本就是屠狗業者。西漢中期的《鹽鐵論》還提到,市場可以買到「狗」,與楊豚、馬朘、煎魚、切肝、羊淹、雞寒等其他肉類料理並列,可見當時人吃狗肉是習以為常。有學者認為「狗」是煮熟的狗肉切成薄片。

漢人殺狗除了食用,也用來辟邪。東漢末年的《風俗通》就記載,在城邑的四門殺狗,可以辟盜賊。《風俗通》還提到當時有正月殺白犬、以血塗門戶,藉此辟除不祥的風俗。

以上說的都是漢代人日常生活中的狗,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跟狗有關的神奇事件。東晉的《搜神記》記載一個孫權時代的故事,主角叫做李信純。李信純家裡養了一隻叫「黑龍」的狗,看來是只黑狗。李信純非常喜歡黑龍,到哪裡都帶著它,主人吃什麼東西都分給狗吃。有一天,李信純到城外喝酒大醉,來不及回家,就躺在草叢裡睡覺。這時太守鄭瑕出獵,看到田野的草長得太長了,就派人放火焚燒。李信純躺的地方剛好順風,黑龍看到火勢燒來,就用嘴拉扯信純的衣服,但拉不動。附近剛好有一條小溪,黑龍於是衝進水裡,用自己的毛吸水回到信純躺卧的地方,在信純周圍用身體洒水。主人因此幸免於難,但是黑龍卻筋疲力盡,就在主人身邊倒斃。

李信純醒來後,看到黑龍已死,全身的毛都是濕的,還覺得很驚訝,直到看到火焚燒的痕迹,才知道黑龍捨命救了自己,於是失聲痛哭。太守聽聞這件事之後,十分感慨,於是下令準備棺材衣物等葬具,幫忙安葬黑龍,後來當地就流傳著義犬冢的傳說。可惜漢代沒有看到類似的記載,但相信像李信純與黑龍那樣人狗情深的關係,在哪個時代都存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董聊歷史 的精彩文章:

「天下絕景」的黃鶴樓,名稱因何而來?
「羞花」之貌的楊貴妃,是死於馬嵬坡還是東渡去了日本?

TAG:老董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