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軟銀下注DoorDash,美國食品遞送行業復甦

軟銀下注DoorDash,美國食品遞送行業復甦

據《華爾街日報》消息:軟銀已承諾領投美國食品遞送公司 DoorDash 一筆巨資,總金額 5.35 億美金,紅杉、GIC 等參投。DoorDash 估值由此抬升至 14 億美金,躋身獨角獸之列。

業務模式講,DoorDash 就是美國版的「餓了嗎」或者「美團外賣」。

值得注意的是:它四位創始人里,有三位是華裔:Tony Xu、Andy Fang 和 Stanley Tang。據說 DoorDash 業務模式就和 Tony Xu 敏銳地發現「外賣在美國芝加哥等地很流行,但在灣區缺乏」有關。

DoorDash 聯合創始人和 CEO Tony Xu

不過,DoorDash 倒不喜歡把自己說成是外賣公司,而更傾向叫「科技物流和服務公司」。

為什麼呢?

提醒大家一下:DoorDash 創立時間是在 2013 年,當時正值矽谷大數據概念馬上要玩出新花頭的時間,一大批外賣 App 公司也將建立並獲得融資。

其實也是在這一年,Uber 開始說自己是個物流公司,不過做「打車」業務而已。

隨著 Uber 從亞馬遜挖人、移動外賣公司從 Uber 挖人,2014 年矽谷逐漸形成一種新景觀——「Uber 越來越像亞馬遜,賣外賣的卻越來越像 Uber」。

這是因為這三種類型公司的背後邏輯,都是基於大數據上的物流。

因為它們的核心都是對城市交通和物流數據的收集,以及處理和分析這些數據的能力。

比如說,外賣公司可以通過數據分析提前預測在哪個地方、什麼時間,用戶訂單可能一下子爆棚,由此,能夠提前調整運力並縮短用戶等待時間。他們也用大數據做外賣車輛的路線優化,目的是保證以最有效、省成本的方式把快餐送至用戶手中。

而 DoorDash 自成立第一年加入 YC 孵化器後,就把商業模式重點放在了食物交付系統的「效率」和「傭金收費」上,並構建一套機器學習體系收集數據,以提高送貨效率。

目前 DoorDash 有百倍於僱員的兼職送貨司機隊伍,業務也逐漸從「美食」擴展到其它品類。

據《華爾街日報》披露:DoorDash 已佔領全美 600 個城市。此次軟銀財團進入後,計劃擴張至 1600 個,並可能接觸海外市場。DoorDash 拒絕透露財務情況,但表示公司去年增長了 130%,且增長率是提高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硅發布 的精彩文章:

特朗普欲「國有化」5G

TAG:硅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