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紙上談兵和言過其實都是後世典型的反面教材,其中的他卻是有點冤

紙上談兵和言過其實都是後世典型的反面教材,其中的他卻是有點冤

成語,中華民族文化的結晶,歷經幾千年的歷史變遷卻仍流傳至今,每一個成語背後都有一個故事,有的甚至是歷史典故,有褒義的也有貶義的,褒義的還好,貶義的的歷史典故中的主人公可這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啊。例如紙上談兵趙括和言過其實的馬謖。這兩者有一些共同之處,那就是趙括和馬謖都是將軍,都是才高八斗,但在關鍵的歷史時刻卻都有一敗塗地。但仔細了解他們當時的歷史資料會發現馬謖可以說是自食其果,而趙括就有點冤枉了。

三國蜀漢將領馬謖

馬謖,三國時期蜀漢的官員、將領,才氣器量超過常人,喜好議論軍事謀略,丞相諸葛亮對他深為器重,每次接見談論,從白天到黑夜。然而歷史卻記錄下了他那不光輝的一筆。建興六年,諸葛亮出兵前往祁山北伐魏國。諸葛亮命令趙雲、鄧芝作為疑軍,佔據箕谷,自己親自率領十萬大軍,突襲魏軍據守的祁山。 當時有久經戰場的老將魏延、吳壹等,議論者都說應該以這些人為先鋒,而諸葛亮違背眾人意見提拔馬謖,任命馬謖為先鋒,統領各軍前行。魏明帝曹叡得知蜀漢來伐後,派大將張郃總督各路軍馬在街亭(今甘肅秦安東北)阻擋馬謖。

屬下勸諫馬謖不要在山上駐紮

由於馬謖違背諸葛亮的作戰部署,放棄水源將部隊駐紮在南山上,部隊分置調度混亂,馬謖的先鋒王平連續多次勸諫馬謖,馬謖不採納他的計謀。而且馬謖仗恃南山的地勢,不在山下據守城邑。張郃斷絕馬謖取水的道路,發動進攻並大敗馬謖 ,馬謖的士兵敗逃四散。諸葛亮進軍沒有落腳據點,只得攻取西縣百姓一千多家回到漢中。

馬謖失街亭被斬首

北伐前夕,靠馬謖的計謀,諸葛亮成功地離間了魏國的曹睿、司馬懿君臣,為北伐奠定了勝利的基礎,才使得諸葛亮敗夏侯,破羌兵,滅王郎,緊接著連克南安、安定、天水三郡,令曹魏舉國震驚。可見,諸葛亮評價馬謖「曠世奇才」,並不過分。但馬謖過於自信,不聽將領勸諫執意將部隊駐紮在山上導致大敗,可謂是自食其果。

戰國時期趙國將領趙括

再來看看紙上談兵的主人公趙括,說起他就不得不說秦趙兩國的大決戰----長平之戰。

秦趙兩國長平之戰

公元前260年,趙括領兵二十萬到了長平,請廉頗驗過兵符。廉頗辦了移交,回邯鄲去了。趙括統率著四十萬大車,聲勢十分浩大。他把廉頗規定的一套制度全部廢除,下了命令說:「秦國再來挑戰,必須迎頭打回去。敵人打敗了,就得追下去,非殺得他們片甲不留不算完。」那邊范雎得到趙括替換廉頗的消息,知道自己的反間計成功,就秘密派白起為上將軍,去指揮秦軍。白起一到長平,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幾陣敗仗。趙括不知是計,拚命追趕。白起把趙軍引到預先埋伏好的地區,派出精兵二萬五千人,切斷趙軍的後路;另派五千騎兵,直衝趙軍大營,把四十萬趙軍切成兩段。趙括這才知道秦軍的厲害,只好築起營壘堅守,等待救兵。秦國又發兵把趙國救兵和運糧的道路切斷了。

趙軍被秦軍圍困

趙括的軍隊,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守了四十多天,兵士都叫苦連天,無心作戰。趙括帶兵想衝出重圍,秦軍萬箭齊發,把趙括射死了。趙軍聽到主將被殺,也紛紛扔了武器投降。結果就是成就了白起的殺神之名,四十萬降卒被坑殺活埋。

白起坑殺四十萬趙軍降卒

先說結果,趙國敗了,四十萬青壯盡亡。但鮮有人提及的是秦國的損失,事實上在隨後秦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中,秦軍久攻不克,秦昭王命白起挂帥,白起稱病不出,對秦昭王勸諫道:「邯鄲實非易攻,且諸侯若援救,發兵一日即到。諸侯怨秦已久,今秦雖破趙軍於長平,但傷亡者過半,國內空虛。我軍遠隔河山爭別人的國都,若趙國從內應戰,諸侯在外策應,必定能破秦軍。因此不可發兵攻趙。」可見秦國也是損失巨大,趙括雖敗但並非是他不稱職,他盡了最大努力了的。趙軍主力斷糧多日,人相食而鬥志不懈,直到趙括戰死軍心才亂,趙括用兵實在是有獨到之處。

殺神白起

唯一可以被人指責的是上任初期就豪言不再防守,準備沙秦軍片甲不留,似乎有些自大,但他之所以迅速與秦軍開戰原因不只他個人性格因素,還有趙國國君想速戰速決的因素,要不然趙趙孝成王也沒必要將防守不出令秦軍無可奈何的老將廉頗替換了。總的來說長平之戰只能說趙國綜合國力不如秦國,趙括不如白起老辣,說趙括跟軍事白痴一樣就言過其實了,畢竟他能夠出任四十萬軍隊的主帥又能令將士信服沒有從軍經驗可能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傑哥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傑哥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