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唐肅宗建陵出土二件石生肖俑

唐肅宗建陵出土二件石生肖俑

別君嘆

 經典詠流傳 第4期

曹軒賓 

00:00/05:36

唐肅宗建陵出土石生肖俑

李浪濤(唐昭陵博物館副館長)

唐肅宗建陵出土兩件生肖俑均以灰白色石灰岩雕鑿,著寬袖袍服,腰系革帶,足穿高頭履,雙手持笏於胸前,肅穆站立於方形基座上。猴首人身俑,1974年8月出土於建陵鄉山西頭村東北,即建陵白虎門門獅西南方向約140米處。俑通高42.2厘米,相連的石座高5.6厘米、寬14.7厘米、長12.5厘米。俑雙目猙獰,閉口,耳貼於頭側,目光平視。通體雕鑿較為精細,衣飾線條簡潔明快,比例精確。馬首人身俑,1974年9月出土於昭陵鄉石馬嶺村北,即建陵朱雀門門獅東側約7米處,出土時伴有磚塊。俑通高42厘米,石座高4.1厘米、寬13.3厘米、長10.4厘米。小耳,口微張,目光平視。除頭部打磨光滑外,同體較粗糙,背部未經打磨,雕鑿痕迹明顯。這2件石生肖俑出土地點相距千餘米,位於不同的山樑,但其質地、形制一致,且同出於建陵陵園內,應同屬於建陵附屬文物。

建陵出土的獸首人身生肖俑意義重大,它是首次在唐代帝王陵內城門外發現放置石生肖俑的唯一一例。它是目前北方地區發現持笏生肖俑的最早一例,標誌著唐代帝王陵墓石刻的轉型。建陵是唐代第八位皇帝肅宗李享的陵墓,因山為陵型,修築於安史之亂以後的公元762年,寶應二年(763年)三月庚午葬肅宗於建陵。建陵石刻同稍早的泰陵一樣,是唐代帝陵石刻從巨大、誇張向寫實、優美過渡的分水嶺,具有承上啟下的特徵。泰陵以前的乾陵、定陵、橋陵三陵朱雀門外兩側的石人均為武將裝飾,形象巨大而粗獷;從泰陵起,朱雀門外的石人分為左文右武,每側十人,石刻體型變小,向精細、優美變化。

至於建陵以外的其他帝陵內城門外有無生肖俑,有待今後的考古發現。但從「安史之亂」以後修建的泰陵開始唐代帝王陵地面上的石人首次出現文官形象,以此推測,泰陵內城門外極可能也放置有此類獸首人身持笏的文官形象的生肖俑。

眾所周知,唐代墓葬中的生肖形象常見於墓誌底的四個側立面,也有刻在墓誌蓋上平面文字周圍或斜殺上的。考古發現還有放在墓室小龕或畫在墓室牆壁上的,近年來在西安咸陽國際機場附近盛唐時期墓葬的圍溝里還發現有放置獸首人身彩繪陶生肖俑的,這與建陵出土的石生肖放置的位置相似,均在遠離墓道、墓室、封土以外,而這種獸首人身生肖俑從什麼時候開始流行,尚沒有定論。大體的規律是:盛唐以前的生肖形象為動物原形,盛唐以後為獸首人身生肖,中唐以後為人懷抱或頭頂生肖,晚唐往往用「子、丑、寅、卯……」十二地支文字替代生肖。

如果說,帝王陵墓石雕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是代表主流文化趨向的標杆的話;那麼,建陵獸首人身石生肖的發現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為研究唐代帝王陵寢制度增加了新的資料。

☆本文獲得昭陵博物館副館長李浪濤授權發布

李浪濤,陝西省禮泉縣人,唐昭陵博物館副館長、副研究館員。撰寫專業文章50餘篇,多篇發表在《文物》、《考古與文物》。出版研究專著《昭陵墓誌紋飾圖案》一部,主編《昭陵陶俑珍品集》一套五本。分別在中央1套、4套、6套、7套、9套、11套等講解昭陵文物。還在CCTV台灣頻道 —— 兩岸萬事通、內蒙古衛視拍攝的 「東方帝王谷 」紀錄片里講昭陵。

圖右六為李浪濤館長 ,拍攝於唐昭陵博物館

—————————END—————————

如喜走陵讀史 歡迎關注分享

後期陸續推送名家帝陵紀行

王子云帝陵紀行

何正璜帝陵紀行

劉敦楨帝陵紀行

足立喜六帝陵紀行

朱希祖帝陵紀行

朱偰帝陵紀行

騰固帝陵紀行

林樹中帝陵紀行

......

___________________

我們是一支以實地踏查、記錄、研究和保護華夏曆代帝王陵墓勝跡的團隊。並從各個方面深入勝跡實地開展帝王陵墓以及相關問題的文化、歷史、藝術研究,傳播弘揚華夏勝跡,提倡學術實地尋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走陵人 的精彩文章:

唐太子太師河東郡王柳公公權墓
統一新羅時代王陵前石人研究

TAG:走陵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