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生果遂願 三十二相願
欲生果遂願 三十二相願
作者簡介:蘇樹華,上世紀九十年代,隨母音老人蔘學。遵母音老人囑咐,2000年後,隨緣傳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門。若人發心,修持心中心法,如法修行,三五百座,即可打開本來,見到本性。有緣行者,莫失良機。
二十、欲生果遂願
【原文】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植眾德本,至心迴向[1],欲生我國,不果遂者,不取正覺。』
【章旨】
持佛名號,反觀自見。如是而行,必定往生。
【譯文】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培植德本,至心迴向,願生我國。是諸眾生,皆得往生。若不如是,不取正覺。』
【釋義】
問:如何是「聞我名號,繫念我國」?
答曰:「聞我名號,繫念我國」,即是聞我名號,歸我實際。名號無量壽,實際是哪個?答曰:念之於口,聞之於耳,此是名號。這個名號,所指的那個實際,即是人人本自具足的自性法身。既然是人人本自具足的自性法身,那麼,我們就應該回歸自己的自性法身。回歸自性,即是往生凈土。離此之外,向外往生,即是心外求法的外道。
蓮池大師云:「終日念佛,終日念心。」[2]又云:「佛即自己,以自心念自己,烏得為外求也。」[3]
莫把「往生」當作「這裡死去,那裡出生」。若是「這裡死去,那裡出生」,那麼,這個「出生」,還得「死去」。何以故?有生則有死,無生則無死。這個無生,也不是一個死寂頑空,而是一個真空妙有。自心實相,本來如是。
所謂往生,不是「這裡死去,那裡生出」,而是豁然識得這個「本來如是」。
無量壽佛,本來不生。無量壽佛,本來不滅。無量壽佛,不是別人,正是諸人自己。
無量壽佛,即是自心實相,這是一個「原本的真實」,不是法藏比丘修成的,而是法藏比丘契入的。
問:如何是「植眾德本,至心迴向」?
答曰:所謂「植眾德本,至心迴向」,即是不著諸相,但求根源。所謂眾德,即妙相也,妙用也。所謂眾德本,即百千妙用之根本也,無量莊嚴之大體也。眾德為末,一心為本。得一心則得天下,得根本則具全體。
我們學佛,應當發願,一心專念,返本還源,此謂「植眾德本」。如是修行,如是迴向,即能證得無上正等正覺。
二十一、三十二相願
【原文】
『設我得佛,國中人天,不悉成滿三十二大人相[4]者,不取正覺。』
【章旨】
悟道之人,具足莊嚴。若不如是,則非正覺。
【譯文】
『我作佛時,國中人天,圓滿具足三十二相。若不如是,不取正覺。』
【釋義】
問:如何是三十二相?
答曰:佛教說的三十二相,三十二相是個比喻,比喻心性上的精神面貌,比喻心性上的大人之相,而不是生理上的眼睛鼻子都好。
我們學佛,切莫把三十二相當作眼睛鼻子都好。若把三十二相當作生理上的「色身相好」,那麼,六祖慧能又瘦又小,像個獦獠,則不具三十二相。然而,若從心性上來說,六祖慧能則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德相莊嚴,等同釋迦。心性意義上的六祖慧能,諸人還見么?若欲見他先見己,見得自己便識他。何以故?三世諸佛,法身不二。
經云:「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若有人言,如來三十二相,即是眼睛、鼻子、嘴巴等等。如此而言,如此而心,即為謗佛,不解如來所說義。
我們的心靈世界中,還有醜陋么?還有不端莊么?若有醜陋,若有不端,即名不具三十二相。我們的心靈世界中,還有貪嗔痴么?若有貪嗔痴,即名醜陋,即名不端莊,即名不具三十二相。
見性之人,無有三毒,自性之中,清凈光明,故名我作佛時,國中人天,圓滿具足三十二相。所謂我作佛時,即是我見性時,而不是我做宇宙空間的最高領導時。所謂國中人天,即是自心現象,而不是有一個物理空間,那裡充滿美麗漂亮的天人。所謂圓滿具足三十二相,即是自心清凈,萬相莊嚴,而不是有一個人,他的眼睛鼻子長得都好。
真正明心見性的人,或曰花開見佛的人,或曰往生凈土的人,他的精神世界,清凈光明,德相莊嚴。若不如是清凈莊嚴,則不名見性,則不名見佛,則不名往生。
我們學佛,應當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凈化心靈,莊嚴自性。如是而行,方能得見自性彌陀,往生自性凈土,方能於自心境界中,圓滿具足三十二相。
可是,有些迷人,認為「圓滿具足三十二相」,即是「五官端正,色身相好」。因此之故,做諸功德,迴向來生,希望來生,五官端正,身材相好。如此而行,則不名修行,而名修「美女」,而名修「帥男」。
自性清凈,德相莊嚴,方得見性。或曰自性清凈,德相莊嚴,方得見佛。若心不清凈,德不莊嚴,則不得見性,或曰不得見佛。
見性之時,自心境界,清凈莊嚴,是名「設我得佛,國中人天,不悉成滿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覺」。
[1]迴向:回過心來,向著某個目標。迴向有兩種。一、未悟自性前的迴向。凡夫之心,向外追求,不知自心,原本是佛。因此,對於凡夫來說,要把這個向外追求的心回過來,反觀自見,體證自心。自心即是佛經所說的「我國」。二、悟了自性後的迴向。莫諸法身,勿住空忍,塵塵剎剎,皆心化現,將此深信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亦名等地菩薩的迴向。
[2]《佛說阿彌陀經疏鈔》。《卍續藏》第二十二冊,第六〇六頁中。
[3]《禪關策進》。《大正藏》第四十八冊,第一一〇九頁上。
[4]三十二大人相:古代印度所說的色身的三十二種相好。佛教藉助於色身相好之說,所表達的是精神面貌這個意義上的德相莊嚴。大家切莫將色身相好當作佛經中所說的三十二大人相。
TAG:禪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