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太孤獨了,連音樂評論也不放過
「我們太孤獨了,連音樂評論也不放過」
文/蓋世番茄醬
Tonight
Tonight
Kidswaste;Manila Killa
00:00/03:26
Part
1
不久前,傳出QQ音樂與網易雲音樂版權合作的消息,竟使我有種「有生之年」的感覺,也算普天同慶了。
去年一年,網易雲音樂因為版權問題,惹無數粉轉黑。作為音樂類app,版權的確是最重要的部分,故而,當網易雲音樂以音樂社交與矯情語錄作為賣點時,許多粉絲的離開也是情理之中。
一位非常喜歡林宥嘉,經常在朋友圈中分享他的歌的朋友,當看見網易雲林宥嘉的歌一夜之間變灰下線時,前一天還沉浸在音樂世界無可自拔的他,第二天便在朋友圈抱怨生氣。
歌沒了,換個擁有其版權的音樂app即可,而網易雲的版權問題之所以能引起這麼多粉絲的憤怒、哀愁,可以歸結為無數情懷類、人文類因素。而這些不以音樂本身作為賣點的因素,恰恰使網易雲音樂在一眾音樂播放器中脫穎而出。
我問一位朋友:「為什麼你一直不想換別的音樂播放器?」
她回答道:「聽歌的感覺很好。」
那麼,究竟是歌曲重要,還是聽歌的感覺更重要?
有人又會問:同樣都是音樂軟體,哪來這麼多矯情的聽歌feel?
網上經常會有網易雲音樂用戶看不起QQ音樂、蝦米音樂等用戶的俗氣,QQ音樂用戶看不起網易雲音樂用戶的矯情,蝦米用戶看不起其他用戶談情懷前不談版權等撕逼事件。我雖然作為網易雲音樂的腦殘粉,但並不覺得這有什麼優越性可言,音樂本就是私人的東西,聽歌方式並無高雅之分。
然而,儘管很多人抨擊網易雲音樂的評論功能,我還是想為它正名,因為在孤獨人的眼裡,這樣的音樂社交令人心生暖意。
Part
2
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高贊的評論
又或者在付費歌曲中看到這樣的
再或者是這樣充滿新意的
充滿情緒的
不明白者認為這是給歌曲蒙上矯情的意味,好聽的不是歌曲本身,而是評論帶來的情緒罷了。
然而,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每我們將自認為好聽的歌分享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收穫的寥寥數語,彷彿一盆冷水澆在我們身上,告訴我們:別想了,世上本沒有什麼感同身受,就只有你一個人作。
當分享自己喜歡的東西的熱情被次次減淡,我們還留有什麼?
這個世界上有一樣令人產生成就感的東西,叫作被認同。
小時候,我們渴望父母的表揚與誇獎,渴望他們在鄰里之間說「我的孩子很好」,渴望他們在七大姑八大姨中護著自己,而不是那句「別人家孩子」或者「我這孩子的確不好」。
長大後,我們渴望社會的被認同,我們不期望與我們相似的同類人千千萬萬,我們只需要一個「被認同」。被認同感就像儘管我與你是不一樣的人,但在某種無法言說的感覺上,我與你步調一致,頻率相似,就像人們常說的「磁場相似」「氣場相似」。這樣的被理解感,被認同感讓人感到愉悅,讓人感到不再孤獨,讓人擁有了存在感。
所以包括我很多人,每每在將好聽的歌分享到朋友圈只收穫幾個贊甚至沒有人理睬時,就會被迫學乖,在潛意識中認為這是在做無用功。偶然間,我們打開了評論。
「這是今天的日推第一首,和我一樣的舉個手。」
「聽著這首歌走路,感覺自己像t台上的野雞。」
「我媽問我嗑藥了嗎?」
儘管都是些拙劣,讓人發笑的評論,但又覺得很可愛,令人感到快樂。
Part
3
我們都太孤獨了,聽歌需要翻評論,翻看那些過去聽的人留下了當時的什麼樣的心情,有無與現在的我們感同身受。一首歌的時間不長不短,三四分鐘的翻看評論竟有種看完微電影的既視感。
如果說看新聞是為了更進時事,刷微博是為了獲取熱點,那麼聽歌看評論便是為了尋找共鳴。
打個比方:
朋友圈點贊的用意有很多,比如覺得此話在理,此事搞笑,此圖漂亮,此經歷完美,甚至可能是吃飯集贊。
音樂評論的點贊我認為大都由於:對對對我也有這種感覺,我感受到你說的這種意境了!就像此刻你我心靈互通,交流全靠一口仙氣吊著。
人們都說靈魂與靈魂的交流才是真正的交流,靈魂對靈魂的反應才是真正的同道中人,常說的「有趣的靈魂總會相遇」在我看來是不成立的。每個人都覺得自己靈魂有趣,那麼世上這麼多自詡有趣的靈魂,你咋還沒遇上呢?不是因為沒有找到有趣的靈魂,而是因為沒有找到有趣點相似的靈魂。
Part
4
在這樣的發現上,我得出了一個結論:我們常常認為,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太大,能擁有共同語言的人太少,我們總認為自己高人一等,但反過來,同樣都是孤獨的人,我們何必互相傷害。
看音樂評論這樣的做法無疑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孤獨,消化悲傷,然而,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一條條音樂評論,而是一位能透過音樂,看清你不想展現給別人的本質的人。如果說音樂還能通過五線譜簡譜物化,那麼,在我看來,聽歌感受便是凌駕於音樂之上的、更為藝術的東西了。
插圖丨電影《命中注定》
音樂丨Tonight-Kidswaste/Manila Killa
「杵著幹啥,長按。」
張嘴 最後一口
TAG:番茄醬姐姐 |